晚清王朝之殇(29)——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2.02 点击数:3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2.02

【版次】第12版(文艺周刊)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借重“洋枪队”

同治元年刚出正月,两宫皇太后颁布懿旨,意外地赏给一个叫华尔的美国人四品顶戴花翎,并把华尔率领的一支洋枪队命名为“常胜军”。这在清朝历史上前所未有、闻所未闻。两年前,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大破清军江南大营,然后乘胜追击,不料,在松江遭到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一股洋人枪队的阻击,轻易失掉松江。李秀成不服,1862年卷土重来,又败在这伙洋人武装手下。后听说洋枪队是上海租界的商人花钱雇的,领头的是美国人华尔,充其量不过几百人的雇佣军。清朝数十万大军都不放眼里的李秀成怎肯甘心失败,派大军进攻上海。华尔的洋枪会同与600多人组成的英法联军共同作战,前后两次挫败太平军。就因为这个原因,清廷决定给予华尔奖赏,任命他为“常胜军”管带。

至少在清王朝中期,上海不过是个并不起眼的小县。屈辱的《南京条约》签订后,作为五个口子之一被迫开放。洋人十分看中这个地方,靠海近,交通便利,不像广州人那么排外。道光朝,英国领事和苏松太道签了个协议,租赁郊外一片近三千亩地,开辟为洋人自治区。后来成了华洋杂居的公共租界。太平天国兴起时,居住在租界里的士绅、富商们,见无能的清军指望不上,就琢磨叫洋人保护他们。宁波巨商杨坊得到当时的苏松太道吴煦的准许,自家筹款,买枪买炮,招募货船的大副、美国人华尔拼凑一支由多国没事干的水手、海军逃兵组成的洋枪队。杨坊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华尔。也别说,华尔的洋枪队真管用,多次阻击了太平军,保住了上海租界。

1862年春天,李鸿章率淮军主力十三营6500人,乘轮船火速增援上海,让他大开眼界的这支洋枪队是由一群英国人、法国人、马尼拉人拼凑的杂牌军。他大概纳闷儿,这么一支不足千人的烂仔队伍,怎么会接连挫败气势正盛的太平军?俗话说眼见为实,他想召见“常胜军”的管带华尔探个究竟,可华尔不怎么拿李巡抚当回事,拒而不见。李鸿章心生怨恨,越发坚定他参透内中三昧的欲望。后经过同华尔和“常胜军”近距离接触,他认为华尔不过是一个蠢蛋,“常胜军”也并非长着三头六臂,唯一值得炫耀的是他们手中先进的武器,全使用西式的来复枪和榴弹炮,火力迅猛,锐不可当。先进武器真的很厉害?带着这种疑问,李巡抚化装成老百姓,跟随上海地方官员混上停泊在海港的外国军舰,亲眼目睹了洋人洋枪洋炮的尖利。他感叹“深以中国军火,远逊外人为耻”。他觉得应该“虚心学得西人一二秘法”。“若久驻上海,不能取资洋人长技,悔咎多矣”!最后他总结出一条:中国各方面都比洋人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久远,人杰地灵。可就是武器装备比他们差。一旦中国将来也有了先进武器,我们还有什么可惧怕的?从此时起,李鸿章心中酝酿了向洋人学习,讲求利器的念头。

这是后话,目前的任务是要剿灭太平军,既然洋人有洋枪洋炮,何不借助他们?即所谓的“借师助剿”策略。要说,“借师助剿”不是李鸿章发明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刚结束,清朝当局将精气神全用在解决太平军“作乱”问题上时,恭亲王奕訢有意向咸丰皇上试探过借师助剿,咸丰犹豫不决,认为有伤国体。刚刚挨过洋人的揍,怎能求洋人帮忙?

奕訢又动了心,事到临头,借用一下洋人,不失为权宜之计。前线总指挥曾国藩对借师助剿态度审慎,或者说有些暧昧。在他看来,助剿失败成笑柄;助剿成了恐怕遗留后患,哪个知道洋人揣着啥心思。但是,他无奈地承认:眼下形势危机,不借助洋兵,也没别的良策。最后主张暂且借助洋兵仅限防护上海一地吧。他的主张得到奕訢的认可,借师助剿严格限制在上海地区。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