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32)——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2.05 点击数:2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2.05

【版次】第03版(文体)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32.“借法自强”

李鸿章比恩师曾国藩接受夷技利器更现实些,更不保守,他最早在自家的淮军中使用洋枪洋炮,使着使着老觉着不划算,从洋人那里花银子买枪买炮,实在太亏了:一发英国制造的炮弹要30两银子,一万发子弹要19两银子。他对洋玩意着了迷,不光化装成老百姓溜上外国军舰去“偷艺”,而且悉心研究,颇有心得,在上奏朝廷的奏折里,讲起蒸汽机运转原理、开花大炮的仿制方法如数家珍,描述得栩栩如生。可见他入了心,动了脑筋。李鸿章频频向朝廷上折子建议,他说过的一句话,深得朝野推崇洋务人士的一致赞同:“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动手早,他率军进入上海第二年,便设立了三所炮局,又称“上海炸弹三局”。他与曾国藩不同的是,雇佣了一位洋人管理其中一所炮局,这位英国人叫马格里。另外两所炮局由他视如心腹的下属丁日昌和韩殿甲主持。

马格里在淮军中担任西洋枪炮的教练。他向李大人建议,买枪炮子弹实在费银子,不如建厂自己造。这正中李鸿章下怀,他指派手下刘佐禹协助马格里在松江一座庙里开办炮局。后来攻陷太平军控制的苏州,炮局随淮军迁至苏州,在太平军纳王府设厂生产枪炮子弹,称“苏州炮局”。早先,苏州炮局也是缺乏机器设备,工人50名,靠手工生产。后来引进了机器。前面已经讲过,恭亲王请大清税务司李泰国买了一支阿思本舰队,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白交了近70万两白银的“学费”。花钱将购买的舰船贱价变卖时,其中包括一套制造枪炮子弹的机器。马格里极力怂恿李鸿章买下这套机器,用于炮局生产枪炮。李巡抚何许人也?高瞻远瞩,睿智过人,他明白这叫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想法把机器弄到手。机器一进炮局,生产能力大为提高,据说每周可制造子弹、炮弹一千五百至两千余发。这可不容小觑,苏州炮局是中国近代头一个利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

1864年里的一天,杭州西湖畔人头攒动,围观者众多。浙江巡抚左宗棠带领大小官员,在几位洋人的陪同下,观看湖面上一艘轮船的试航。也许是英雄所见略同,左宗棠也把师夷之技当成要务,主张开办工厂、建造轮船当作加强海防,以御外辱的重要策略。他致函总理衙门,强调一旦经费有出处,应当仿制轮船,将为海防的长久之计。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他派人仿造轮船,与曾国藩的安庆机械所和李鸿章的上海炸弹三局遥相呼应。

那天,陪同左宗棠观看轮船试航的洋人中间,有法国军官德克碑和宁波税务司的日意格。左宗棠询问他俩的观感,目的是探探口气:我们照葫芦画瓢造出的轮船,比你们洋船怎样?德克碑的回答很令他满意,德克碑说,大致差不多。不知他顺情说好话呢,或者为讨好左大人。随后,他拿出法国造船图册献给左宗棠,主动请缨道,愿为左大人造船出把力,请求帮助清军监造法国轮船。左宗棠深感欣慰。只是左大人太忙,腾不出工夫来造船。太平军突然攻克漳州,他得去那边扑火。

不久,德克碑回到法国,念念不忘造船的事,像打可行性报告那样,将造船图式、船厂图册,怎么购买轮机,如何招聘洋匠等等详细开列下来,寄给仍滞留中国的日意格,拜托他转交左宗棠。不凑巧,左宗棠专心追剿太平军残部,无暇顾及这些。两年后,他被朝廷任命闽浙总督,才重拾造船的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