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51)——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2.24 点击数:2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2.24

【版次】第15版(热点)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51.出国幼童黯然收场

随着1875年第四批留美幼童的到来,一切仿佛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1877年,在容闳主持下,哈特福德城中矗立起壮观的中国留学事务局大楼。忽然一夜寒风至,不仅繁花落尽,连根也拔去了。1880年12月(那时已是光绪六年十一月),江南道御史李兰彬忽然给朝廷上折子,竭力诋毁中国留学事务局,诋毁留美学生种种行为不端,一位在国内呆着的御史,怎么知道远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的内情?这并不奇怪,有人暗地里打了小报告,打报告的人非外人,是后任留学事务局正监督的吴子登。

吴子登何许人也?陈兰彬、容闳为正副领队的赴美留学团体中,吴子登不过是其中的随员。

1876年清朝政府决定在美国设公使馆,派驻公使,顺便委任陈兰彬为公使,容闳为副使。容闳常驻华盛顿。哈特福德的留美事务局总得有人管呀,陈兰彬便推荐了吴子登出任新的“监督”。吴子登骨子里是个顽固的保守派,早在国内时,他曾对曾国藩、李鸿章的洋务改革抱有成见,反对派遣留学生。在他看来,中国学生出洋留学,岂不是离经叛道之举?

出任正监督伊始,吴子登给留美学生下了一道“谕示”,训导学生不能忘了本国的规矩,加强中文研习,每月必须有30页的中文功课送他审阅,完成好的给奖励,完成不好的处罚金。同时,他还强令留学生不许上“不适合”的学科——美国地理、钢琴演奏和英文诗歌等。横加在头上的清规戒律,压得留美学生透不过气来。

学生们的抵触情绪和抵制行动在所难免,这位吴子登见文的行不通就来武的,对不听话的学生进行鞭笞体罚。留学事务局有了吴子登这样的霸道家长,无疑演变成一座“地狱”。

文规武诫算不得什么,更可恶的是吴子登射出一支毒箭——他向国内打小报告,力主遣散全部留美学生。

他在“报告”里指责留美学生犯了诸条罪责,而他的结论才是致命的:这样的留学生在美国呆下去,爱国心必全然丧失,哪天他们学成回国,非但无益于大清国,也无益于社会。为了中国国家谋幸福计,应当立即解散留学事务局,撤回留美学生。

一方是吴子登的诬告,一方是李御史的“弹劾”,内外夹攻,清政府开始动摇了。上谕:对留美学生严加管教,如有私自入教者,即行撤回。人家吴监督不等朝廷大员们复奏,便擅自决定带30名幼童回国。李鸿章闻知,及时拦阻,但所有迹象表明撤回留美学生已无法改变。

不甘心的容闳,做了绝望性的挽救。他求助好友推切尔牧师想办法,推切尔联络一些美国大学的校长,联名给清朝总理衙门致信,挽留中国幼童继续求学。信函言辞恳切,却无法打动大清国的掌权者。推切尔又推出他的挚友——著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前去纽约拜访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先生,请他出面斡旋。格兰特先生慨然允诺,当即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亲笔信。可惜此时的李总督已无能为力,采取了妥协姿态,力求裁撤部分留学生回来。朝廷则借题发挥,下旨将留洋学生一律调回。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