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31)——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2.04 点击数:2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2.04

【版次】第06版(文娱)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安庆军械所

1863年秋天,一位特殊人物走进曾国藩设在安庆的大营。此人叫容闳,是中国最早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留学生,他根本不认识曾大帅,经一些上海的朋友推荐,曾大帅对容闳产生了浓厚兴趣,诚邀他面见。曾国藩用一种相士的眼光,端详这位35岁的年轻人好半天,随后又用相士的语言评价容闳,说他像领兵打仗的将才。

1828年,容闳出生在广东珠海南屏镇,七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相隔一水的澳门私立学校上学。那是一所“西塾”,即接受西方教育的学校,后又进入马礼逊学校继续求学。1943年马礼逊学校迁至英国的殖民地香港,成为那里第一所新式学校,容闳也成了这里的一名正式学生,校长是美国人布朗牧师。新式学校之所以新,是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既讲《四书》,做八股文,又教英文写作、地理、声乐、几何、历史等。四年后,布朗牧师准备回国,他问学生们,谁肯跟他去美国?容闳站了起来,同时还有两名中国学生表达了赴美求学的心愿。1847年1月,容闳跟随布朗牧师乘坐“女猎人号”运茶的帆船,到达大洋彼岸,进入麻省孟松——美国当时最著名的大学预备学校孟松学校学习。他苦读拉丁文、希腊文和英国文学,为以后走进名牌大学的门槛而努力。后来,容闳如愿以偿地考入美国耶鲁大学,靠一家叫做萨凡那妇女会的慈善资助和他打零工挣到的微薄收入,维持着基本的生存。容闳于1845年在耶鲁大学毕业,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中国人。

容闳学成回国。他踌躇满志,愿倾其所学,报效国家。“借西方之文明之学术,以改良东方之文化,必可使此老大帝国一变而少年”。成为他毕生的信念。回到祖国的他却充满了失望,他滞留在上海,靠写文章和从事茶叶贸易糊口。在孤独无奈中,他结识了上海的一些有识之士,成为好友。他们谈论时事,探求治国安邦之道。朋友们知道容闳抱负远大,便推荐给了曾大帅。

像曾国藩这样的清朝重臣,怎能不对两次鸦片战争的耻辱耿耿于怀,洋人依仗着坚船利炮,让千年帝国不得已低下高傲的头颅。他向恭亲王提议:洋船速度快,洋炮打得远,在中国实属罕见。但可以花钱购到手,也可寻访能工巧匠仿制,过不多久,咱们也会有的。恭亲王很支持他。有人撑腰,曾国藩打算冒险一试。他率军攻占安庆后,便设立安庆军械所,试着仿造枪炮。他对洋人存有戒心,所以不雇洋匠,用的全是汉人,连机器设备也没有,全部手工生产。由一批当时的崇尚和知晓西方科技的人士主持。安庆机械所颇有点像乡间制作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炮仗的作坊,厂房窄小,设施简陋,技术落后,仿造出来的“炸弹”自然好不到哪去,十有八九不响,要不就是放出去却不知落在何处。大约在1862年初,安庆机械所研造出一台轮船所用的蒸汽机,其后造了一艘两丈八九尺的小轮船,在安庆境内一条江上试航。曾国藩亲自登上小轮船观看,感觉良好,随即指令以小轮船为样板“以此放大”,几年后,像模像样的轮船制造成功,曾国藩将其命名为“黄鹄号”。只可惜“黄鹄号”“行动迟缓,不甚得法”,比起洋船差得很远。缺乏先进技术和机器,仅仅靠热情和手工是造不成坚船利炮的,对此曾国藩十分焦急。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容闳,容闳在外国留学经历,让他产生浓厚兴趣,随即召见。曾国藩很留意容闳的相貌,尤其容闳一番首先“有制造机器之机器”的“母厂”的宏论,颇得曾国藩的心意。他毫不犹豫地委派初次见面的容闳担当此任。 

几年后,容闳不辱使命,用6.5万两白银买回一批军工机械,从美国运到上海,充实到江南制造局——这是后话。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