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27)——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1.31 点击数:3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1.31

【版次】第11版(满庭芳)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汉臣称雄

道光朝进士曾国藩,1853年正在家乡湖南丁忧守制,突然接到咸丰皇上的上谕,命他以在籍侍郎的身份,就地招募乡勇,帮办团练。由此,曾国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地组织了湘军,充当了剿灭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的终结者。

当年太平天国起事,咸丰皇上派嫡系亲信率领的清朝正规军左扑右挡,什么八旗子弟、绿营兵,一个个不是草包就是笨蛋,被太平军杀得屁滚尿流。后来不得不起用曾国藩一些汉族官员帮练的民间地方武装,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战事吃紧,咸丰听从了军机大臣肃顺的建议,拿汉人充当抗击太平军的力量。揣摩咸丰的心理,当初也不怎么把曾国藩的民团瞧上眼,临时拿秃子当和尚——充充数罢了。不料,曾国藩匆忙创建的湘军一出山,吃过几次败仗后便打了大胜仗,大败太平军于湖南境内,随之攻取了被太平军占领一年多的武昌。咸丰一时大喜过望,当即赏了曾国藩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署理是代理的意思,并非实授,这样,有人还在背后进谗言,说曾国藩不过“匹夫居闾里”,他一呼百应,就招募起上万人的军队听他使唤,这对大清朝不是什么好事。咸丰皇帝本来不怎么信任汉臣,听身边的大臣一挑唆,立马改了主意,不让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了,改任兵部侍郎,专办军务。虽然巡抚和兵部侍郎同品级,但巡抚是封疆大吏,掌握实权,而侍郎只是个虚衔,屁事管不了。

曾国藩自然不痛快,真心实意为朝廷卖命,还得不到信任,搁谁谁不闹情绪、撂挑子?正好赶上他父亲病故,曾国藩请求回乡守制。咸丰瞧不惯底下人闹情绪,顺水推舟地批准他卸甲归乡、尽孝道去吧。1860年,太平军大破清朝主力军江南大营,形势岌岌可危。咸丰手中无兵可用,只好又听从肃顺的建议,重新起用曾国藩,一狠心给了他领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封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曾国藩素有忠君为国的抱负,甘心为朝廷效力。辛酉政变事发,风云突变,咸丰驾崩承德避暑山庄,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铲除了肃顺党,曾受肃顺提携的曾国藩难免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受到株连,怕恭亲王把他归于肃顺党。当他静观风向的时候,朝廷新的任命空降他头上。曾国藩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惊慌不已”,连忙上奏折请辞。一为试探朝廷的本意,二为表明自己不为争权。奕訢对他的倚重是真,曾国藩便半推半就了。事实上,恭亲王把前线的指挥权都给了他,曾国藩心悦诚服,投入了慈禧和奕訢的怀抱,成了擎起剿灭太平天国的大旗的主帅。

岂止曾国藩一人,左宗棠、李鸿章等相继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左宗棠,湖南湘阴人,出身一个“耕读为业”的“寒食”之家,他像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向往着考取功名,得以进身之道。怎奈命运不济,当他考秀才的时候,不幸家庭出现变故,其母辞世。按照清朝规矩,逢父母亡故,当官的须解职回原籍守制,考官的同样不得参加考试。左宗棠考秀才是考不成了,必须守丧。谁知,他的父亲接着病亡,左宗棠只得继续守制,大好时光就这么耗费过去了。在此期间,他开始对经世致用之学感兴趣,尤对清初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乾隆朝的学子齐召南的《水道提纲》等书爱不释手,为他以后率兵打仗,驰骋万里打下基础。

21岁那年,左宗棠守制期满,花钱捐了个监生资格参加乡试,结果中了举人。此后的数年里,他三次赴京参加会试,皆以失败告终。咸丰二年太平军攻入湖南境内,来势汹汹,惊破了左宗棠的田园梦。经胡林翼的举荐,40岁的左宗棠成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宾。自此投笔从戎,左宗棠人生的转折点由此而始。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