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1.08 点击数:4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1.08

【版次】第03版(要闻)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4.嘉庆皇帝的烦心事

嘉庆二十一年8月9日的早朝显得异乎寻常。嘉庆皇帝正襟危坐在他的宝座上,臣工们整齐地排列两旁。没有人吱声,也没有人奏事,他们跟皇上的心情是一样的,等候着一位洋人的出现。这位洋人又是大英帝国派来的使臣,叫做阿美士德勋爵。嘉庆皇上和众大臣似乎并不怎么关心阿美士德勋爵来华的真实目的,而是怀着耍猴的心情,亲眼瞧瞧洋人如何给皇上三拜九叩行大礼。嘉庆皇帝确实很需要接受这一跪,来证明他有比父皇强一点的地方,因为他的政绩实在太糟糕了。

清兵入关以后,清朝换了四位皇上,有的开疆扩土,有的雄才大略,他们相继“崇文”“宣武”,好像都是有些作为,偏偏到了嘉庆一朝,情况就不那么妙了。实际上,嘉庆是个平庸而软弱的皇帝。他36岁即位,当时乾隆还活着,自封为“太上皇”。乾隆这样做,一是兑现他当皇帝时的诺言,绝不比先祖康熙皇帝多干一天,二是暗仿唐明皇,以太上皇自居,训导嘉庆亲政。不过名义上如此罢了,乾隆实际上仍是一国之君,嘉庆不过是“侍座太上皇,上喜则喜,笑亦笑”的牵线木偶。照理说,皇位本来不该属于嘉庆,乾隆在他之前曾立过两次太子,却都挨个儿不幸夭折,金灿灿的皇冠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落到他头上。

嘉庆熬到40岁时,乾隆踹腿归西,他才真正掌握朝政,实际是接管了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表面上天朝盛世,内里已经虚空。好大喜功的乾隆几乎造光了国库里的银子,而且留下无穷后患:当官的图钱,当兵的怕死,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如果说嘉庆有所作为的话,就是他上台之后铲除了先皇的宠臣和珅,抄没的银子充盈了国库,这恐怕是他人生中最为光彩的一笔。纵观嘉庆执政的25年,怯懦的他难以管理好属于他的“家”,社会动荡,祸患频仍,眼瞧着好端端的社稷江河日下,他几乎成了清朝由盛转衰的符号。

嘉庆初登宝座不久(嘉庆元年),湖北枝江和伊都两地突然爆发“白莲教”起义,其如火燎原,势不可当。清朝赶忙派兵围剿,左扑右打,终于在嘉庆九年,才剿灭各路起义军。嘉庆皇帝惊魂甫定,1811年天上出现彗星,负责管天文的钦天监上奏说,此兆不祥,恐有兵灾。嘉庆皇帝顿时慌了手脚,琢磨好几天才琢磨出个怪主意,特颁诏旨改皇历,企图错过这个倒霉的日子。他将嘉庆十八年的闰八月取消,改到第二年再闰月。真是荒唐皇帝偏遇荒唐事,准备起事的天理教教徒,利用嘉庆荒唐的改闰,乘机打出“二八中秋,黄花落地”的口号。所谓“二八中秋”,正是指嘉庆十八年的闰八月的中秋。

天理教聚众起事,如火如荼。起义军兵分两路,一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蓄谋占领皇宫,捣毁清朝老窝。另一路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率众起事,里应外合,一举推翻清王朝。因第二路的天理教教徒事先败露,仓猝举事,与官军激战将近一年,最后惨遭消灭。京城的天理教教徒通讯不畅通,不明外边事情的真相,还一个劲儿地联合做内应的太监攻打皇宫。他们在嘉庆十八年的中秋准时起义,率众猛攻紫禁城,曾一度冲入皇家禁地,杀进西华门,攻到尚衣监、文颖馆,逼近养心殿。终因势单力孤,全部被清兵歼灭。白莲教和天理教的相继暴动,确实让嘉庆皇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