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2)——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1.06 点击数:1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1.06

【版次】第15版(热点)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第一个叩门者

年迈的乾隆让位他的儿子嘉庆之后,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退位,仍以“太上皇”的名义,控制着拥有三亿八千万人口的疆土。在他眼里,中国是天朝,是世界上唯一强盛的国家,其他国家只有磕头进贡的份儿,根本没资格和大清国平起平坐。虽然他并不清楚大不列颠位于何处,有多大的国土面积,但他认为这些夷族仰慕天朝,无非是怕挨打而自愿臣服,所以他们的礼品无足称道。

骄傲的英国人却不这样看,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在给乾隆皇帝的信中说,为了向中国皇帝陛下表达其崇高的敬意,礼品的选择不能不力求郑重。贵国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任何贵重礼品在贵国看来都不足为奇,一切华而不实的奇巧物品更不应拿来充当这种隆重使命的礼物。经过慎重考虑之后,精选了一些能代表欧洲现代科学技术进展情况及确有实用价值的物品,作为向中国皇帝呈献的礼物。两个国家皇帝之间的交往、礼物代表的意义,远比礼物本身更珍贵。其实,这不过是英王乔治三世的一番客气话,恰好说中乾隆皇帝的心思。清王朝疆土广阔,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一个远在天边,听都没听说过的小国能有什么稀罕东西?当他率领众臣参观英使展示的礼品时,乾隆表现出极大的不屑。那六门架在车上、能连发的铜炮,是准备带到承德避暑山庄鸣放礼炮用的。乾隆好像却对其很反感,后来命人丢在圆明园的茅房里。60多年后,八国联军冲进北京大肆劫掠时,又将它们拉了回去,至于那个热气球以及跟随来的驾驶员根本没派上用场。

乾隆皇帝和朝臣们,当时都忽略了英王信中的一句话:两个国家皇帝之间的交往、礼物代表的意义,远比礼物本身更珍贵。当然,拉关系、套近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两国相互间的利益,明显地暗示英国使团此行是有目的的。

不过,说起来有些滑稽,英国人造访中华帝国的起因,是源于茶叶。1664年,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见到了由中国带来的两磅气味奇特的叶子,那就是中国的茶叶。这种煮泡在水中、散发着清香而提神的茶叶,使英王颇感惊奇,随后很快流行于王室和上流社会,在以后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茶叶已经风靡欧洲,成为英国人普遍欢迎的饮料。到了1785年,英国人几乎离不开这种温和而刺激的东西,每年从中国唯一对外的广州港口进口茶叶高达1500万磅。尽管中国也购买英国的一些产品和原料,但茶叶在英国的销量远比英国的白洋布、铁和锡在中国的销量要大得多,由于用白银购买茶叶是清政府唯一能接受的支付方式,因此,英国的白银几乎为购买茶叶而消耗殆尽,双方贸易差额逐渐增大。18世纪末叶,英国正处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商品经济蓬勃发展,日不落帝国迫不及待地开辟新市场,遥远而神秘的中国是他们觊觎已久的目标。所以,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使团千里迢迢拜访中国,只是想打通中国的商贸关口,建立两国间平等的外交关系和互惠的贸易关系。或者可以说,这个英国使团是企图叩开尘封千年的帝国之门的第一个造访者。

中英两方各怀一腔情愿:乾隆帝只把英国使团当作巴结他的贺寿者,而马戛尔尼则认为他是代表一个主权国家向另一个主权国家赠送礼物,进而建立友好互利关系。认识上的殊途和情感上的落差,让这次中西方的初次碰面,从一开场便蒙上了阴影。乾隆皇帝扮演着天朝大国太上皇的角色,为了炫耀“皇恩浩荡”,对于来朝贡的各藩属国一律赏赐有加,来自西方的大不列颠使团也属于此列,先后受到乾隆66次赏赐,礼物多达130种,大约3000余件。然后,乾隆皇帝降旨,在承德行宫避暑山庄觐见各国使臣。这是多么大的恩惠和恩宠?偏偏英国人不识抬举。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