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王朝之殇(56)——晚清洋务运动始末

作者: 吕舒怀 日期:2012.02.29 点击数:10
天津日报

【作者】 吕舒怀

【报纸名称】天津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2.29

【版次】第16版(满庭芳)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洋枪洋炮和舰船

且看中国的军工业稳固发展:

江南制造总局在原有基础上,1874年开始生产黑色火药,在龙华镇设立黑色火药厂和枪子厂,1986年又在松江建立火药库,1978年至1979年两年间建大炮厂和炮弹厂,1881年设立水雷厂,1890年为了自己能炼钢,建炼钢厂,1892年至1893年间,增设栗色火药厂和无烟火药厂,其发展规模可见一斑。拥有“制器之器”的江南制造总局,使中国军工业从零起步,迅速完成手工到机器的制造业的飞跃。

金陵机器局自1879年开始进行了新的扩充:那年并入了乌龙山机器局,增加了机器设备,扩充后的金陵机器局有机器厂三座、翻砂厂、熟铁厂和木作厂各两座。1881年至1882年间,金陵机器局再次扩充,工匠已达七八百人,主要生产枪炮子弹和水雷、炸弹等,每年经费增加到十一万两。左宗棠任两江总督时,该局还曾造出过两艘小轮船。

福州船政局在沈葆桢主事的8年里,连续造出16艘轮船。他离任后,朝廷派了数位管福州船政局的人,但个个不如沈大人的影响力,其后的20年中,只造出18艘船。别瞧造船没多少,造船技术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当年派去英、法两国学习轮船驾驶和制造的学员归国,成为福州船政局的骨干力量,使中国轮船制造技术在极短的时间内,跨越了西方国家经历百余年的造船水平,已能够制造“铁胁船”和新式快船,有的兵船后来进入北洋海军服役。

天津机器局属于直隶地盘,总督李鸿章自然紧抓住它不放。据当时记载:1888年,天津机器局的东局有工匠一千一百多人,西局有七八百人,主要生产火药、子弹、炮弹、水雷和地雷。1878年开始仿制林明敦式后膛枪,1887年制造最新式的栗色火药。1891年筹建炼钢厂,以制造长式钢质炮弹。天津机器局除了生产军火之外,还制造各种军用器具,如炮车、炮架等。1881年,造了130马力的两艘布雷艇,便于在海口布水雷,可见天津机器局发展全面。

此外,还有山东巡抚丁保桢于1875年兴办的山东机器局和1877年建的四川机器局、左宗棠在西安兴办的西安机器局(1869年)和兰州机器局(1872年)、英桂在福州兴办的福建机器局(1869年)、瑞麟在广州建的广州机器局(1875年)、王文绍在长沙建的湖南机器局(1875年)、吴大澄兴建的吉林机器局(1881年)、刘坤一兴建的金陵制造洋火药局、醇亲王奕譞在北京筹建的神机营机器局(1883年)、刘秉璋兴建的浙江机器局(1883年),岑毓英在昆明兴建的云南机器局、刘铭传在台北兴建的台湾机器局(1885年)……

清史关于当时军工企业的记载并不充分,但仍然可从有限的史料中,发现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军工业已风靡全国,从南到北,自沿海到内地,各地封疆大吏积极投入精力,兴办机器局,仿制洋兵器和军火,甚至船舰。国人终于认识到,世上还有比刀枪剑戟更厉害的东西,于是,铁匠的炉火熄灭了,代之而起的是军工厂隆隆的机器声,仿造出一支支洋枪,一门门洋炮,人造木船被仿制洋船的船坞所取代,一艘艘轮船沿江河湖海游弋……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