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洋务运动若干问题的讨论简介

作者: 乔还田 日期:1980.07.14 点击数:60
人民日报

【作者】 乔还田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1980.07.14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关于洋务运动若干问题的讨论简介

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评价。近几年来,史学界对这个问题又展开了讨论。现将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文章中的不同意见加以综述。

洋务运动的目的和性质

关于清政府办洋务的目的,一种意见认为,清政府是在农民革命面前,为了垂死挣扎兴办洋务,企图利用外国的枪炮来残酷镇压农民革命。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不能把洋务运动单纯归结为镇压人民革命。洋务派提倡西法“自强”,就包含为了“稍分洋人之利”,以对付外国侵略势力的成分;而且洋务运动的中心内容是加强海防、建设近代化的海港和海军舰队,这些也不能说是单纯为了镇压农民革命的。

关于洋务运动的性质,一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的封建属性和买办属性,自始至终十分明显。在创办军事工业阶段,资本主义倾向还很微弱;到了创办民用企业阶段,资本属性才明显起来。但是,这种资本主义,是与民族资本主义相对立的官僚资本主义。有些同志指出,作为洋务运动的轴心——官办和官督商办民用性企业,其性质是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占有或控制这类企业的人们,是早期官僚资产阶级。另一种意见认为,真正表明洋务运动性质的,是十九世纪七十至九十年代的筹办海防和兴办军事、民用工业。过去常以中法、中日战争中两次海战失败为例,来证明筹办海防是卖国的,这是把两个不同的问题混为一谈了;实际上,筹办海防非但不能斥之为卖国,反而应视为是爱国的。军事工业也不是处处受制于洋人,至于民用工业,基本上属于自力更生性质。有些同志则认为,军事工业基本上属于封建的官府工业,但多少也含有一些资本主义因素,因为工厂引进机器设备和近代工业生产技术,并采取某种形式的雇佣劳动。至于民用工业则明显地具有资本主义性质,但仍带有不同程度的封建性。

洋务运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关系

关于洋务运动(洋务派)与外国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分歧的焦点,主要是集中在:它们之间以勾结和依赖的关系占主导,还是以矛盾和抵制的关系占主导?一种意见认为,洋务派是一个十分庞杂的集团,由于政治立场的区别,他们学习西方的目的、态度和方法也有所不同。有的人主张学西方以寻求“自强之道”和“有适民生”,学习方法也不是“事事依赖洋人”,例如左宗棠;有人则一味崇洋媚外,把学习变成卖身投靠,例如李鸿章。另一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者相互勾结的产物,洋务运动和外国侵略者的关系,虽然存在矛盾,但勾结、依附和妥协是主要的。再有一种意见认为,把洋务运动看作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是经不起历史实际检验的。洋务派师夷长技,把依靠外国当作一个暂时的阶段,目的在于建立自己的工业。从洋务运动中兴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来看,并不是处处受制于洋人。这些企业的主权完全掌握在中国之手,外人只是受雇性质。

在这里,也涉及到如何评价洋务派引进外国科学技术的问题。一种意见认为,洋务派购买外国的机器、原料和聘请外国技术人员,比顽固派要开明得多。他们的罪行,主要是执行了一条反动的政治路线,加速了半殖民地化的过程。有些同志认为,洋务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本身无可非议,其反动性在于它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反动统治和镇压人民。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引进技术,是落后国家赶先进国家的重要途径,洋务派引进先进技术有进步意义。

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

洋务运动对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起了阻碍作用,还是起了促进作用?对此大体可分为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官督商办的企业依靠封建特权和勾结外国侵略资本而实行的垄断,严重地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种意见认为,洋务企业是民族资本产生的一种特殊形式和途径。洋务派在一些工业部门反对商人独立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商人的独立发展,但后来一些企业成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对民族资本的发展无疑是起了促进作用的。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洋务运动和早期民族资本的关系中,限制、束缚和压抑是主要的一面,但也存在倡导、促进和刺激的相互联系的一面。前者是指洋务派对近代企业实行垄断专利,妨害民族资本的自由发展。后者,首先表现在洋务派兴办的军用、民用近代工业,改变了社会风气,使用机器,培养员工,介绍经营管理经验,传播科技知识等方面,为民族资本的发生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其次,洋务派对早期民族资本有一定的扶持和保护;第三,早期资产阶级的上层人物,都曾参予洋务运动,有的是从洋务派转化而来的。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关系

在洋务运动过程中,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两个不同的政治派别,一是顽固派,一是洋务派。两派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一种意见认为,顽固派同洋务派之间只是在如何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顽固派反对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代表着中国社会生产关系最落后、最腐朽的势力。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虽未抱有什么高尚善良的动机和目的,但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的发展多少起了一些作用。有些同志同意这种意见,又进一步指出,不能把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论单纯看作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斗争。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洋务运动的出现,是在同封建地主顽固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没有根本性质的分歧,但是有些同志认为,洋务运动的封建属性和买办属性成为它的致命伤。洋务派企图移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之花,来接中国封建体制之木,实现其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手段与目的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是导致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根源。有些同志认为,洋务运动的破产,对李鸿章之流来说,不过是拆穿了一场骗局而已,不足而论。然而,对左宗棠等具有爱国思想、确实想向西方学习的人来说,则是一个历史的悲剧。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腐朽,所以任何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从维护这个腐朽的社会制度出发去办洋务,都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还有些同志指出,洋务派企图在不改变旧的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以达到维护清朝封建统治的目的。其本身是革命的对象,而不是革命的动力。这是洋务派失败的根本原因。

此外,对洋务派的思想体系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等问题,也展开了讨论。(《北方论丛》供稿,作者:乔还田)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