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务运动”清洗北京零售业

作者: 宫永德 日期:2001.11.19 点击数:40
中国企业报

【作者】 宫永德

【报纸名称】中国企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1.11.19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这是一笔账,但不知道该记到谁的头上,WTO?还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总而言之,拉登让人们知道了恐 怖的定义:看似平安的生活实际上却杀机四伏。而京 城商业将有可能让我们看到一部恐怖主义手法的环 境戏剧:在血泊与花丛当中讲述商业自己的故事。 WTO的可人之处在于不管做什么,他都能及时提供必 要的合理性──并且这一合理性使人们得出了机遇 与挑战并存的可靠结论。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恰似京 城商业企业置身其中的尴尬:前景是艳阳高照之利, 而眼下却有雨打梨花之嫌。获得机遇的实际情况可能 一直都像这样一个比方所隐喻的:新生命的制造过程 与其娩出过程比起来,后者要痛苦得多。《财富》现任 主编约翰·休说:商业是性感的、充满戏剧性的,被一 些活生生的人所驱动的。$$ 恐怖的另一个含义是,你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谁瞄 准了,就像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要瞄准一个“谁”一 样。$$ 政府开绿灯了$$ 9月19日,上海百红商业贸易有限公司经国家经 贸委和外经贸部批准,在沪成立,成为我国第一家中 外合资批发企业;其后不到两个月,家乐福、普尔斯马 特等全球商业巨头的代表在中国商业资本高峰论坛 上首次露面,意欲加入中国商业主流群体的牌局当 中,从而终于完成了中国商业发展前后两个时代的分 水岭作业:中国商业自此进入从半遮半掩到山门大开 的后商业时代。据业内人士透露,2001年年底,中国政 府对外资商业的整改工作将告一段落,这意味着,中 国政府要把自己的商业企业从温室搬到大自然中去 接受实战演练。$$ 1992年,沃尔玛、麦德龙、八佰伴、万客隆、伊藤洋 华堂等商业巨头被写进中国商业对外开放合资商业 企业试点名单,至去年底其数量增至24家;其相关政 策8年来始终未变的就是设立外资商业企业必须报 经国务院批准,当时中国政府的谨慎态度可见一斑。 但是,另有数据表明,从1992年起,中国有356家外资 商业企业进入,世界50家最大的商业企业已经有 70%进入中国。但这其中只有近40家获得了中央政府 的批准,其余300余家均是与地方达成协议,属违规 进入。1997年,中央政府曾连下两道禁牌,禁止地方政 府自行批准设立外资商业企业。1997年8月到1998 年6月,几个主管部委全面清查了277家外资商业企 业,1998年7月 1日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 整顿非试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情况的通知》通报说, 277家中,认可42家、注销36家、其余199家限期至 1998年底整顿完毕。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外资商业控制 权的拉锯战就此开始了。$$ 1999年6月,国家经贸委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再次出手,在补办审批手续、调整股权结构、独资改合 资、外方控股改中方控股、缩短合资期限等原有整顿 方式的基础上,对违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采取《外商 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办法》规定:在中国现有的 经济发展水平之上,只允许设立中外合资和合作的商 业企业,而不允许设立外商独资企业。并且企业设立 要有相应的先决条件,即设立的合营商业企业必须符 合所在城市的商业发展规划,能够引进国际上先进的 营销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内商业现代化,并带动 国内产品出口。中资商业企业仿佛得来意外之喜:又 有了一丝喘息之机。而同样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新 世纪来了,WTO也来了,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按照 WTO有关透明度、最惠国、国民待遇三项基本原则,任 何成员国企业之间的竞争都不能不是公平、公正、公 开的竞争。政府要取消保护措施,企业要依靠自身力 量与其他企业(主要包括杀进境内的外资企业)平等 竞争,政府的保护伞将随风而去。于是,对中资商业企 业来讲,中国政府上演了一部商业版的《狐狸的故 事》,往日由政府笼罩的“小狐狸”被一只只地赶出了 家门──这意味着他们要为成长付出必须付出的代 价了。$$ 洋大腕们快到齐了$$ 在消费经济时代,对商家而言,13亿人口意味着 什么?一条诱惑猫的鱼?大致含义应当如此。人们敢 于这样说,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或者在中国加入 WTO以前,没有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一个国家里找到 13亿人那么大的市场。这使得“西风东进”早已不再是 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问题,从北京市商委的统计资料可 以看出,他已经风挟细雨把他在北京的钞票浇灌得硕 果累累。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份,全市14家合资 零售企业已发展店铺25家。1至9月份,这25家店铺 实现零售额54亿元,同比增长17.3%,比全市增长水 平高了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78亿元。事实表明,外 资零售业以其雄厚的资本实力、适应市场的营销方式 及理念已经在竞争中占了大便宜。$$ 作为拥有1250万人口、具备高端市场的一国之 都,北京对于境外资本的诱惑力仅次于美元本身。11 月7日,沃尔玛商业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与北京中山 伟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饭店签订房屋租赁协议,投 资2500万美元合作发展沃尔玛山姆会员店项目。在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签订协议的还有统杰(中国)股份 有限公司与北京粮食集团、台湾B.C.L公司(BOUN- TEOUS COMPANY LIMITED)与中国有益集团公 司,前者是关于合资建设统杰(北京)超市有限公司, 后者则是为了合资建设中友好又多商业发展有限公 司。就其对京城商业格局所发挥的干预效应而言,此 三项合资联营协议有理由被称为中国商业现代史上 的“11·7事件”。$$ 而就在此三项协议签订前一个礼拜,太平洋百货 旋风般地拿到了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和北京市商委 的批文,11月1日,太平洋百货盈科店正式开业,证实 了业界盛传的太平洋百货怀揣3600万美元巨资到北 京开店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一切顺利,太平洋百货的 “西单战区”也将在年底辟出。$$ 早在1988年11月,台湾太平洋建设集团即首创 以合资模式引进日本崇光(SOGO)百货,缔造了台湾太 平洋SOGO百货公司。迄今为止,太平洋百货相继于台 湾、东南亚、国内建店12家,其中台北太平洋百货SO- GO单店业绩连续8年为台湾同业之冠。其杀手锏“市 场隔区”、“商品差异”及“全客层服务导向”、满足消费 大众“多重性”需求,为太平洋百货在消费者心目中留 下了和日月潭不相上下的深刻印象。$$ 因应太平洋百货的闪电快手,世界上最大的连锁 便利店集团美国7-11便利店一本正经地向世人宣 布:2002年,7-11将兵发北京。此外,台湾统一、泰国 正大、香港牛奶公司三家具备7-11便利店经营经验 的企业,也正为获取在京经营权而展开积极的政策斡 旋。$$ 作为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7-11在全球享有最高知 名度。2.1万个7-11便利店零售点、四大洲20个国家的业 务范围、以数十亿计的消费者,自创立70多年来把7-11一 直稳稳地钉在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的宝座上。仿佛已经 被吃了一半的肉块儿,鹰在盘旋,狐在窥伺,狼在逡巡,而 这时候,来了一头雄狮……7-11扬言:3年内将在北京开 设1000家7-11便利店。$$ 好戏并不止于此。既然在《财富》全球500 强中排名第二的沃尔玛可以来到北京占山为王, 那么位居66的家乐福自然也能够进京圈出自己 的地盘。在中国,家乐福是最成功的外资商业企 业。由于其连锁店遍布于世界各地,使他们通常 更善于了解当地国情和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关 系。凭着这两项特长,他们以充满中国特色的公 关方式迂回进入中国。并且在中国政府对外资商 业企业实施整改的运动中独善其身,以黄牌警告 而不是红牌罚下的处理结果保住了其在中国的既 得利益,从而被业界公认为最具国际化的或者是 最圆滑的商业商。$$ 另有证据表明,国际知名的法国欧尚、德国 麦德龙也将紧随沃尔玛、家乐福之后空降北京。 消息人士透露:这两家境外商业企业已经开始与 北京市主管部门“互换眼色”。北京市商委对外 合作处的王丽华处长说,今年来外资申请一直在 增加,国家相继出台的有关商业零售业合资发展 的政策以及北京商业逐步加快对外开放,似乎是 专为那些境外商业巨头铺就的阳光大道。政府的 用意令人感动:引入外国先进的合资合作企业作 为样板以带动国内商业企业的发展。至于其渔翁 之利,自然是全体国人十分乐见的景象,同时也 不便明说。$$ 京城商业要流血了$$ 毋庸置疑,只有把11月7日继沃尔玛、统 杰、B.C.L之后第四个走上主席台签约成立的首 都商业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过去,才能算是 完整的“11·7事件”。饶有意味的是,首都商业 连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内13家商业企业 合资制造的。其中,北京新燕莎集团、供销合作 总社、二商集团、东方达泰资产经营集团、物美 集团、宏润投资经营公司、城市之光商业有限公 司7家企业是将其连锁企业或部分店铺资源以实 物资产折价入股的方式参与整合,中国华润总公 司、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西单友谊集团、 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富基旋风科技公司、中国商 业服务网6家企业则以投资入股的方式缔结同 盟。显然,“首连”的发起成立并非仅仅是要在 全国商界树立一个不同所有制、不同经营现状的 商业企业联合发展的典范,10亿元的总资本、 500余个各类店铺以及力求30亿元的年销售总 额,仅就其兵力部署也显然超出了打一场战术级 战役所需要的规模。在其背后,肯定不会没有更 加奢侈的战略企图。$$ 另一个饶有意味之处在于,北京市商委作为 此次签约仪式的主持者,竟把以攘外与自保为目 的的首都商业连锁集团和以攻城略地为第一选择 的沃尔玛、统杰、B.C.L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并且也是同一主席台前签订协议,似乎要借此在 响应WTO透明度原则的同时恶作剧般地考验一 下世人关于商业竞争的想象力。暗斗不如明争。 但是,签约仪式上的彬彬有礼和其乐融融只能体 现战争的文明而不能体现出文明的战争。$$ 危机感使国内商业企业的阵地成倍地向前推 进:物美公司已经做出决定,今年底要开130家 店,其中便利店120家,大卖场3到4家,综合 超市5到6家;新进北京的上海华联超市年底前 要新开到35家;超市发集团年底前则有28家店 的开业计划……《财富》创始人亨利·鲁斯关于 商业的论断是这样:基本上,商业就是我们的文 化,因为它就是我们时代的核心。而我们现在的 核心就是搁置分歧,建立共同利益,文的联手武 的并购,把自己当成拴在一条绳上的蚂蚱,以 “打造大船抗风险”。转眼间,规模便是一切, “跑马圈地”亦为当务之急并且是急中之急。$$ 然而,在零售业这个微利行业,进入与赚钱 之间至少还有一光年那么宽的鸿沟。而这一鸿沟 只能由一些企业的尸骨去填平,然后供另一些企 业昂首通过。历史的进程无非如此。令人担心的 是,国内企业能否占稳主场之利?首都经贸大学 袁家方副教授的观点或许具有代表性:面对强大 的国际商业集团企业,急起直追是正确的态度, 科学的奋斗则是有效的方法。向近在眼前的“洋 教头”老老实实地拜师学艺,观察、模仿、揣 摩、创新,中国足球不就是这样走向成功的吗? 攻城容易守城难,应当不是诳语。$$ 可以预见将来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波澜不惊。 姑且不谈境外商业强龙和本土商业地头群蛇之间 的明枪暗箭,仅仅这两派内部之间的拳来脚往, 也足以打发好事者的无聊时光了。$$ 这个世界的既可爱又可笑之处就在于,一切 事物都是以极性反义的方式存在着的。中国人认 为一阴一阳谓之道,西方人相信“相对论”能够 解释一切。而问题的实质与杰克·伦敦在《热爱 生命》中所得出的结论有些接近:只要在一个以 上的个体之间,利益之争在所难免,至少,商家 自己很清楚到底为什么而存在。市场总数已经不 可能得到更多,那么谁不想多吃多拿加多占呢? 所以约翰·休说对了,商业果真是充满戏剧性的, 并且因为其性感而充满诱惑。温良恭俭让不是商 业竞争的道理,谁手软了谁就要倒霉。在货币紧 缩尚未根本好转的情况下,利润空间的延展系数 已经达到极限,你不造他的反,他就要造你的 反。流血在所难免。$$ ──你认为京城商业正处于什么时代?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