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军的“洋务运动”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07.29 点击数:20
沈阳日报

【报纸名称】沈阳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7.29

【版次】第A08版(体育·五环旗下)

【入库时间】20110920

【全文】

注入先进理念避免闭门造车

张琳、齐晖这些中国游泳名将在成绩欠佳后都提出了要去国外训练的想法。这种想法可以归结为国内的训练理念和国外的训练理念有很大不同。有专家就曾认为“李娜的成功之路说明,中国体育培养运动员的方式除了沿用固有的举国体制外,还可以与时俱进地融合进世界共享的元素,不但与世界接轨,也与人性接轨。”

想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素养,就要从观念上有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只有通过不断地“请进来,走出去”才能尽快解决。不仅要送一部分运动员出国深造,还要聘请高水平的外籍教练。这一点在中国花游队最具有典型性。自从聘请了日本籍教练井村雅代,中国花游开始异军突起,迅速超越了日本、西班牙,挤进了世界第二。接受国外先进的运动理念不是崇洋媚外,而是为了不闭门造车,以更好地取长补短。

国外训练成绩提高突飞猛进

亚洲选手的身体力量与欧美选手相比已经不占优势,如果连技术的优势也丧失的话,那基本上就等于丧失了抵抗力。

澳大利亚的“蛙后”琼斯发明了垂直的蛙泳游法,使得她的成绩上升得很快,而我们在技术上却没有任何创新,导致罗雪娟时代后,中国的蛙泳彻底沦陷。

中国运动员本身对留洋也有很急迫的情结。此次世游赛,男子800米自由泳冠军孙杨就很得意于他在国外的训练。孙杨表示,在罗马世锦赛中看到张琳取得了优异成绩,也萌生了到国外留学的念头,回忆自己的留洋生涯,孙杨说:“这几乎是我练游泳以来最大训练量的一段时间,每天必须练习8到10个小时,每天早上4点多就得起来了。熬过这8周,我觉得对我的成绩和意志都有很大提高。”他也透露,“世锦赛后会调整一下,到年底会再去澳大利亚训练3个月,更好地准备伦敦奥运。”100米仰泳冠军赵菁也坦言:“我更喜欢中西合璧的训练方式。”

不断比赛是最好的训练

士兵需要战争的磨练,而运动员却需要比赛来检验。

国外的优秀运动员,每个月可以保证15-20场的比赛,而中国的运动员一年也就十几场比赛。缺乏比赛的直接后果就是经验不足,导致心理承受力差,面对大赛时的作战能力低,一旦面对大赛的运动周期就会很不适应。

菲尔普斯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曾一人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独揽八枚金牌而震惊世界。领奖台上的菲尔普斯总是比别人显得更忙碌。颁奖完毕,他总是第一个冲下领奖台跑向比赛准备区,准备进行下一场比赛的角逐。

号称“俄罗斯沙皇”波波夫的教练就曾说过:“比赛是最好的训练。只有大量比赛,才能提高连续比赛的能力。”

本报见习记者 朱思奇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