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春“洋务运动”

作者: 毛江华 日期:2004.05.17 点击数:10
计算机世界

【作者】 毛江华

【报纸名称】计算机世界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4.05.17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30多年前,徐少春对母亲说:“我长大要做钱的主人,不要做钱的奴隶。” $$20多年前,踌躇满志的徐少春告诫自己:“不当县长,不抽烟”。 $$10多年前,面对已自成圈子的用友、万能、安易,徐少春下决心,“拼命地往里面挤,就是要挤进他们的圈子”。 $$1年多前,当金蝶拥有了几十个百万富翁时,徐少春说:“金钱是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当它是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的资金或财产时,才能成为财富。” $$从徐少春、老徐、徐总到Robert,这个出生于湖南资水河畔、略显腼腆的农村伢子,似乎一直在追求一种野天鹅般高贵、自由、向上的精神气质。 $$徐少春简介 $$徐少春,现任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委员会委员和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3年8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83年8月至1985年8月,在航天工业部武汉824厂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设计工作;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从师于我国著名会计理论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杨纪琬教授,攻读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研究方向硕士学位,并取得硕士学位。1988年10月至1991年5月在深圳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任电脑部经理;1991年11月创办民间科技企业深圳爱普电脑技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1993年8月创办金蝶软件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裁;1999年9月发起设立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任主席兼行政总裁。 $$曾获得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1998年度“广东省杰出青年科技标兵”、“第七届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深圳市青年科技专家”、“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等等奖励,2001年获得“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 $$也许在徐少春眼中,国际化不只意味着领先与完美,还意味着细节处的身体力行。 $$“他对国际资本天生具有好感。”“海归在金蝶具有特殊意义。”“我们现在都叫他Robert。”“他发音或许不地道,但依然用英语在各种场合下致辞。”和金蝶员工私下聊天时,你可能听到的还不只这些。 $$2004年3月的一天,在金蝶(国际)深圳总部那间硕大无比的总裁办公室里,一直双眉紧锁,以金蝶董事长、行政总裁身份同本报记者大谈国际化理念、思路的Robert终于呈现出很徐少春的一面。 $$“我对领先的东西和完美的事物天生向往,喜欢把内在和外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徐少春说。 $$“对我‘国际化’思维影响最大的人应该是导师杨纪琬先生,他是一位内心丰富、视野开阔,又具有大家气派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位风度翩翩、富有魅力的绅士。” $$徐少春第一次接触国际客户始于1988年的深圳蛇口中华会计师事务所,当时他们和香港、台湾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有合作,研究生刚毕业的徐少春每天和西装笔挺、意气风发的同仁们工作,感觉非常好。 $$“金蝶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国际化。” 徐少春说。1993年金蝶成功引进来自美国的第一笔风险投资,1998年引入idg 2000万元投资,2001年在香港上市。2003年,徐少春个人持股32.96%的金蝶国际(8133Hk)营业收入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净利润5913万元,增长45.3%。受一年来业绩带动,金蝶全年股票价格上升了105%。公众股从原来的20%上升到超过40%。 $$“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就好比登山,中国企业的起点很低,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采用‘大跃进’的形式,而必须不断地修炼内功,持之以恒,最终必将能够攀上峰顶。” $$徐少春不讳言金蝶还是一家小公司,离国际化的优秀企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追求领先与完美,喜欢“斤斤计较”的徐少春在金蝶发展的每一步中,都试图在企业的每个细胞和毛孔中注入国际化的“DNA”。 $$“三根柱子”是支撑 $$刚过40的徐少春在兴致来了的时刻,偶尔会指着脑袋说:做企业必然冒风险前行,个人冒风险的标志是头发白。 $$和以往媒体所描述的那个热情洋溢、滔滔不绝的徐少春相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少春措辞严谨、语言简洁,甚至干巴巴的显得有点闷。一些金蝶的员工说这很正常,徐少春在某一段时间内会陷入完全忘我思考的状态,他认为:“思考让人眼睛发呆、头发发白,智者应该是这样的。” $$“国际化是中国软件企业发展壮大、赶超印度的根本出路。”徐少春说,“国际化的组织能力要由‘三根柱子’来支撑。” $$第一根柱子是要具有国际化视野。GE的原CEO杰克·韦尔奇例举了许多企业成功的方程式,其中就有全球化的思维模式(Global Mindest)。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徐少春认为,首先要体现全球意识和敏感性,愿意组建多元化、全球性团队,并且充分授权。 $$金蝶2001年设立香港分公司,2002年开始开拓香港业务,2003年设立亚太区总部,成功获取了包括港中旅、招商局集团、TOM.com、Arrow Asia、Olympus等海外业务。 $$“亚太区总经理湛家扬曾是美国Nasdaq上市公司的中华区总经理、香港本土人士,对香港的市场、客户的心理和思维都非常了解,这使得金蝶以香港为桥头堡的海外业务迅猛发展,渐入佳境。”徐少春说。 $$第二根柱子是国际标准。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就必须重视国际标准,适应国际客户的需要,否则就不是好的产品。 $$金蝶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都有一个加密卡(称之为“加密狗”),以防止盗版侵权的出现。“但2003年将软件卖到美国时,客户就非常不理解,他们会问,为什么你们老用一条‘狗’来看管我们。”徐少春说。现在金蝶的所有内销和外销产品都采用了软加密方式来替代“加密狗”。 $$第三根柱子是国际化意识。“这种国际化意识还要贯穿到全体员工中去,要启动整个组织,而不仅仅是一线销售部门,研发、市场、服务等其他部门一样需要领会。” $$2003年8月,金蝶开展了一个内部行动——“斩尾行动”,进行了全面的“称呼改革”。上至管理层下至员工,相互称呼时,都要去除官称,不能带“总”、“经理”这些尾字,提倡使用英文名称呼,没有英文名的,可以使用中文名。比如称呼徐少春,就不能再称“徐总”,而要叫“Robert”。 $$“两个月后,公司2600多名员工,都自发地使用英文名字,或直呼其名,习惯成自然。”徐少春说,“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官本位的空气逐渐稀释,员工们原有的思维模式也因为习惯的改变而改变了,公司的气氛非常融洽。” 徐少春认为在潜意识中引入国外企业平等自由的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以人为本是基础 $$徐少春认为,中国企业要从“Made in china”走向“Brand in China”和“Ceative in China”,原创力还是在于创新。 $$“刘邦战胜项羽,并不完全是学习和借鉴对手,也不是和项羽拼武功实力,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核心能力——用人,也就是智谋。”徐少春说,“这给我们以启示,通过优秀人才实现创新,我们才有信心走向国际。国际化的基础还是以人为本。” $$徐少春信奉人有目标、有压力才有动力。上香港创业板前,在湖南湘潭,徐少春带着员工在毛泽东故居进行宣誓:“一定要让金蝶上市成功”。在上市成功后,徐少春又带着员工在深圳明思克航母上再次举起拳头宣誓:“金蝶一定要做中国软件业的航母。” $$“在我的脑海里面,员工就是我的老板,我是他们的员工。”徐少春说,“我一直在探求他们在想什么,需要董事会什么帮助。首先要帮助员工成功,只有员工成功,顾客才能享受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早在1997年,徐少春就提出要让员工位子、票子、车子、房子、妻子“五子登科”。一位1997年进入金蝶公司的司机告诉记者,老徐的承诺基本上做到了,早先进入金蝶的的骨干员工大部分“发”了。截止到去年底,金蝶的员工持股超过9%,已经培养了几十位百万富翁。 $$在先后有4批员工获得了期权后,2003年8月8日,金蝶国际又给所有员工每人发了2000股期权。徐少春说:“到2010年,我们可以给员工提供总股本高达30%的期权计划,这个计划会让很多金蝶员工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 $$2003年9月,由一些媒体和咨询公司主办的“中国IT行业十佳雇主”的评选活动中,金蝶软件与联想、华为并肩进入十佳名单,并居榜首,成为“最佳雇主”。徐少春把此次获奖归功于国际化和规范化的内部管理。 $$徐少春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喜欢把书中的理论付诸于实践。2001年以前,金蝶的日常管理他亲自操刀,2002年后,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管理、制定战略上,他每个月飞一次到上海学习中欧国际EMBA课程。 $$2003年11月18日,金蝶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技术交流”大会,与此同时,一场声势更为迅猛的人才工程同时实施。 $$“事实上,这几年金蝶一直在力图构筑合理的人才结构,储备国际化英才。”徐少春坦言。据悉,仅2003年一年间,金蝶软件已经聚揽了大量来自SAP、Oracle、SSA等知名企业的高级人才,此外还找到一位海归派的市场总监和一支高素质的行业咨询团队。 $$除了用期权、高额奖励继续作为“金手烤”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外,徐少春在金蝶还建立了一套符合现代企业薪资管理的激励机制。 $$早在1998年的金蝶,任何人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做不同的业绩、不同的工作,就会有不同的收入。而现在,这一点更是落实到了细微处。 $$金蝶在每个季度都会评选一次高级人才。公司不同领域的职位都有一定的高级人才,一旦被评选为高级人才,薪资立马见长。在很多领域里,高级人才并不是管理层,但拿得比管理层还多,因为他们表现出色。“最高可以达到高级副总裁的收入,在金蝶,走技术路线的员工,一样可以获得高收入。” $$金蝶内部还可以申请及时创新奖。员工一旦有发明创新后,就可以将自己的创新放在公司的内部网上,由员工公开进行评选,以确定其是不是创新,以及会不会给公司带来价值。如果被评选为创新,相应的创新者和集体会得到一定的奖励,奖品有现金,也有高级培训。 $$一系列的措施以及良好的业绩,使徐少春吸引了一批海归人士和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人才加盟金蝶,仅金蝶国际总部,海归人士占3%,在外企曾任高级管理职务者占3%,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21%。 $$“资本国际化”是捷径 $$“直面国际化,要学会鲁迅先生曾提倡的‘拿来主义’,先要‘引进来’,然后才是‘走出去’。”徐少春说。 $$一方面,每一个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种子期、创业期、扩张期、稳步发展期。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鸿沟要跨越,这个鸿沟是技术和人才的鸿沟,说到底,就是资金的鸿沟。要跨越鸿沟,就必须有资金源源不断地注入。 $$另一方面,把国外的人才和核心技术引进来,有一定难度,资金相对比较容易些。 $$徐少春认为,有两个法宝引导金蝶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走到今天,并且具有诱人的前景:一是借船出海,引进国际风险投资;二是扬帆远航,选择国际资本市场。 $$1993年,金蝶引进深圳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和美籍华人赵西燕的资金,在1996年开发了基于Windows平台的财务软件,在市场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1998年,金蝶引进IDG 2000万元风险投资以后,着手开发ERP系统,在业内率先实施从财务软件向企业管理软件的转型。 $$徐少春认为,国际风险投资既是金蝶快速运转的发动机,又给他们带来国际信息和资源,包括国际上的一些合作伙伴。 $$“相比之下,国际投资具有更为良好的沟通经验和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它不干预管理层的决策,而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 徐少春说,而国内投资机构在管理方式上,要么狠管,要么不管,越位和缺位管理导致效率不高。 $$“选择在香港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也是为了开辟一扇国际化的窗口,迈上国际化的道路。” 徐少春说。 $$香港具有严格的国际化管理标准。例如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每季度按国际会计准则披露财务信息,业绩比较真实;在公司治理机制上,上市公司要求设立审核委员会,并由独立董事担任主席,另外,在企业内部必须有全职会计师。 $$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对金蝶国际品牌的建立有所帮助,同时,国际资本市场的灵活机制,如股票期权,可以作为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而一些灵活的收购兼并手段,比国内资本市场要方便得多。 $$“‘资本国际化’之路,是民营企业迈向国际化的捷径。”徐少春说。 $$主要获奖情况 $$深圳市光彩事业金奖 $$第六届广东省深圳青年科技专家 $$深圳市青年科技带头人 $$第六届广东省优秀青年企业家 $$深圳市青年科技专家(中银集团奖) $$广东省杰出青年科技标兵 $$第七届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 $$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杰出奖 $$第一届中国软件行业杰出青年 $$联合国“世界本土企业家”(2003年) $$$F好好学习,天天向上$E $$出人意料,采访徐少春居然有点痛苦。 $$他没有发表任何“火爆”的言论,完全没有媒体人所描述的率真和张狂,他语调平和,显得很标准、很职业化,似乎有某种东西被横亘在中间,使你无法去细细地观察和体会他的真正个性。 $$或许这种沉稳和内敛是一个企业家成熟的标志。 $$直到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说起毛泽东,说起小的时候,说起读书,气氛才从沉闷中得以解脱。 $$“激情不在于眼神、外表和语言,而在于丰富的内心世界。”穿着深色西装的徐少春说,他自认为是一个喜欢冥想,感情不外露的思考者,对毛泽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充满着崇拜。 $$徐少喜欢美好的事物和人,是个完美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小的时候,他很喜欢听邻居老头儿讲才子佳人的故事。“那些书生诗书满腹,名震一方,外表俊秀,气质高雅才引来小姐的仰慕。” $$直到今天,徐少春依然保持了爱读书的习惯,喜欢边读边思考。 $$他最近在看《商道》,写韩国商人到中国做买卖的事情。徐少春悟到一些商业的哲学。“商即人”,“商”不是做事,“商”就是做人,“经商”就是做人,管理人;“死即生,生即死”,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死去活来”,死亡以后可以重生。 $$“在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不要怕死,要再死一次,置于死地而后生。企业只有经历过死亡的威胁和无数变革才会真正成熟。” $$徐少春是个理论派加实践派,他在读完书后,喜欢输出。 $$在上海学习EMBA课程后,结合实践徐少春提炼了一套自己“成长型”企业理论。他认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诞生了很多“成长型”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长型”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如果自己能够及时预知下一个世界的样子,提前进行管理变革,就可以避免失败。“抓住了‘成长型’企业就抓住了王牌。”徐少春说。 $$徐少春的英语不算差,阅读没有问题,但口语一直是软肋。为此参加过学习班,请过英语家教,现在,徐少春能操着一口不算太地道的英文同外国人沟通。2004年的一些重要场合,徐少春用英文发表致辞。 $$追求完美与领先,在理论与实践中前行。用毛主席的话来形容徐少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过分。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