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应如何看待李超人“脱亚入欧”

作者: 暂无 日期:2013.12.10 点击数:10
长江商报

【报纸名称】长江商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12.10

【版次】A02 长江评论

【入库时间】20140120

【全文】

长江商报消息 今年以来,华人首富李嘉诚出售了一系列在香港和内地的资产,并且在欧洲大手笔并购,一时间,关于李超人放弃香港脱亚入欧的“撤资论”甚嚣尘上。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李嘉诚打破常规,多次通过香港乃至内地媒体重申自己低买高卖只是正常的商业行为,已出售的资产相对于仍保留在香港的投资只是一小部分,“长和系一定不会迁册,永远不会离开香港”。

李嘉诚占据华人首富地位十五年,其家族在香港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李嘉诚稳健的经营风格,使得他历经几次金融危机冲击依然屹立不倒,李家的经营动向也被视为香港经济的风向标,这也是长和系的“大动作”被万人瞩目并过度解读的根源。此外,也有部分港人认为李嘉诚发家于香港,如今资产转移,这在情感上让人无法接受。这种思维跟前几年房价短暂下调时,部分业主冲击开发商要求退回差价如出一辙。如果要求开发商在房价下调时为业主的损失负责,那么房价上涨时,为什么没有人将部分红利还给开发商呢?

市场的最大功能,无非是让基于自利的个体通过自由交易获得多赢,交易蕴含了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A认为自己提供的商品价值95元,而100元的出售价格可以让自己获益,同理B认为该项商品为自己带来的效用大于等于100元,于是他愿意以这个价格达成交易。当然,市场本身并不保证每个人的判断都正确,盈利和亏损对市场行为进行奖惩,保证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服务以及判断准确的企业家胜出,并通过优胜劣汰的过程不断调整优化。

如果李嘉诚的财富来源于自由交易,那么他当然有根据“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原则出售旗下任何资产的自由,认为他判断有误的人,可以通过股票市场对他的行为做出评价,道德绑架则毫无立论根基。港人可以尝试把对李嘉诚的评判转移到任何一个普通人身上,假如楼下卖牛腩粉的老伯认为租价飙升营利艰难而转让自己的店铺到内地养老,他们是否有权批评其脱港入陆?假如转让后的店铺营利状况很好,又有谁会对他的“损失”做出补偿?李嘉诚只是一个通过市场为更多人创造价值提供服务的人。

香港素来以自由港闻名于世,目前已经连续19年占据全球最自由经济体排名榜首,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之地能够获此殊荣并且创造经济奇迹,应归功于当地的自由市场,而不是企业家们的道德。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结束,年轻一代港人对公平、福利的诉求不断加强,近年香港来工潮频发,政府对市场的介入也有所增加,除了严厉的地产调控之外,香港还推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限奶令”。面对营商环境的变化,相关行业的资本和企业家微调投资方向再正常不过。

从另一角度看,资本外流应该被看做一个很有价值的信号,港人和港府更应据此探明背后的原因,营造更加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不是担心和声讨企业家。有了自由和繁荣的市场,天生逐利的资本和企业自然会如期而至,这种事曾经发生在美国、香港和中国内地,将来也必有迹可循。

钟再思(广东 财经专栏作者)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