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版的「脱亚入欧」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06.24 点击数:10
大公报

【报纸名称】大公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6.24

【版次】A32 | 通识新世代 | 我教通识

【入库时间】20120420

【全文】

364 期(6 月10 日)谈及国民教育否定论,本期接着谈国民教育的选材和选题。不少反对国民教育的人都十分强调两点:一是刻意选择用作批评中国的个案教材,二是非常在意香港有别于中国内地的独特性。

我不是主张不可批评中国内地,也不是主张香港本身没有值得称道的独特性。我要强调的不是这些细节资料,而是对资料作选择取舍所反映的背后心态。一言蔽之,这是香港版的「脱亚入欧」论。

对日本近代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听过明治时代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所提出的「脱亚入欧」论。传统日本文化,奉中国传统的汉文化为圭臬。但是,在西方列强的入侵压力下,日本精英开始反思这种汉文化对日本的负面影响,继而提出所谓「脱亚入欧」──脱离野蛮而未开化的亚洲。说白了就是脱离中国汉文化传统,跻身西方欧美的先进文明。结果,日本知识界、教育界乃至军政界的精英,不但热烈拥抱欧美文明,而且猛烈地批评、诋毁中国传统汉文化。

批判汉文化传统,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日本为了彻底脱亚入欧,这种批判呈现一种非理性的、偏执狂式的焦虑躁狂,彷佛汉文化不死就誓不罢手,担心汉文化不被彻底批臭批倒,脱亚就脱得不彻底,入欧就入得不顺畅。最后发展到对汉文化、对中国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莫以名状却又莫名其妙的厌恶和仇恨。

香港现在逢中国内地必批判,逢香港特色必放大的心态,与当年的日本人非常相似。对中国一切的改善努力,视若无睹;对中国一切的缺陷不足,却有一种挖到宝藏似的亢奋。一有中国负面新闻的报道,姑勿论是否准确,马上在网评、在示范教材、在报刊来论中,呈现出一种小孩子抓到别人犯错把柄的兴奋: 「哦,你死啦!你又做错啦!」就差没加上一句:「我话俾老师知!」

我不是否认犯错,我要强调的是那种巴不得别人犯错,从而让你抓到小辫子的那种阴暗心理。表面上看,别人出错你没出错,你彷佛处于道德高地。但深入观之,你是期望别人出错、需要别人出错,从而获得批评的机会,沉浸在一种虚假的道德优越快感之中。

日本人脱亚入欧,结果自以为脱亚,最后才猛然发觉,原来欧美还是不把她当一回事。香港呢?不少人刻意宣传「集体回忆」、「香港核心价值」之类的独特性,甚至透过辛亥革命纪念,把香港的历史地位放大,真可谓用心良苦。笔者对此只提两点质疑:

第一,法治其实要到70 年代成立廉署反贪成功方才确立,距今不到两代人。民主更是80 年代中英主权回归谈判下的产物。一句「集体回忆」弄得这些东西彷佛自1842 年开埠以来就有似的,风物长宜放眼量。第二,辛亥革命在香港,不等于辛亥革命是香港人干的。在那个年代,在香港生活的华人基本上都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香港人」这个身份认同,连故乡认同都凑不上;香港人身份认同,八字还没一撇呢!将军澳香岛中学副校长邓飞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