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前荷兰曾深刻影响日本朝野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03.24 点击数:20
辽宁日报

【报纸名称】辽宁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03.24

【版次】第B11版 ( 历史·发现)

【入库时间】20110725

【全文】

1838年,日本开设传播荷兰文化的场所――适塾。

说起日本的近代化,我们总会谈到明治维新。但早在明治维新之前,在德川幕府宣布锁国的200多年里,有一个西方国家一直与日本往来密切,日本甚至因此还兴起一股新学潮。

第一艘荷兰船漂抵日本

1600年4月19日,日本海风大浪急,一艘远洋航行的船只漂到了九州岛丰后国的臼杵。风浪平息后,当地人发现这是一艘“夷船”,船上还幸存着24名红头发蓝眼睛的“南蛮”。很快,这一情况被上报给德川家康。

当时日本与“南蛮”的关系十分敏感,1596年,发生了“圣?菲利普号事件”,当时的主政者丰臣秀吉激愤于葡萄牙和西班牙想利用宗教控制日本的企图,第二年便开始打压日本的天主教。此刻又有外国人漂泊而来,日本方面当然十分警觉。

这些夷人称自己是荷兰人,跟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全不相同。领航员威廉?亚当斯对德川家康说,这艘漂泊到日本的商船,名叫 “慈爱号”,其目的就是建立与日本的联系,打通商路。他告诉德川家康,荷兰信仰新教,奉行宗教与经济分离。对于荷兰来说,只要能做生意就好,信不信教无所谓。

威廉?亚当斯的话不仅消除了德川家康的疑虑,而且使其看到摆脱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机会。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之所以不敢在日本禁绝天主教,主要就是担心禁教会损害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贸易。贸易带来的好处,尤其是军火上的利益,让这些志在统一日本的枭雄们无论如何不能割舍。现在好了,冒出来一个新“南蛮”,荷兰人不仅不传教,而且可以提供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一样的贸易好处。 1605年春,“慈爱号”船长手持德川家康颁发的贸易许可证返回荷兰,荷兰从此打通与日本的贸易之路。

“出岛”成为日本了解世界的窗口

日本人十分精明,他们既需要荷兰人带来的各种“洋货”,又想将荷兰带来的其他“不良影响”完全隔绝,于是便有了一个办法。日本幕府在长崎港口外面弄了个人造岛屿,名叫“出岛”,规定荷兰人只能在这个岛上活动。日本方面只允许有关的官员、商人、翻译、工匠和妓女出入该岛,其他日本人一律不能上岛。当时荷兰人将这个扇形的孤岛称作“国家监狱”,尽管如此,相比一道道锁国令下的日本铁幕,这个小岛其实就是一个外贸的窗口,也可以说是一个经济特区。

在与荷兰进行商贸的同时,日本幕府还交给“出岛”的荷兰人一个任务,就是按时向幕府提交世界情势的分析报告,这称作 “荷兰传闻书”,或者叫“荷兰告密书”。依靠荷兰人的情报,大约在1795年,幕府就知道法国发生了大革命。中英鸦片战争的消息,幕府也很快通过“出岛”获得。“出岛”可以说是幕府锁国时代的一个情报基地。

随着时间的流逝,幕府的政策逐渐放松。同时,在长期的经贸中,日本人感受到荷兰人带来的“洋货”是日本所未有的,科技的威力通过货物体现,而文化的交流也在经贸中逐渐酝酿。慢慢地,“出岛”成为一些日本人的向往之地,他们偷渡到“出岛”上看个究竟,一些日本人希望荷兰人能给自己的小孩起个荷兰名字,游学长崎成为当时日本有识青年的追求。可以说,“出岛”成为日本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也成为传播西方科技文化的一个跳板。

从学习医学到批评锁国

出于对荷兰人所带来的科技的向往,一些日本人开始试图了解荷兰,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学问。终于在18世纪后半期,“兰学”出现了。所谓兰学就是荷兰学。

兰学最初是从学习荷兰医学开始的。 1771年,江户一个名叫杉田玄白的穷医生,托人弄到一本荷兰医书,杉田读得一知半解,好在书中有大量插图,杉田对这些图,尤其是一些人体解剖图,很感兴趣。当时日本的医学受中医影响,对于人体内部构造多不清楚。恰好这时有犯人死去,一些受西医影响的医生就在当地进行一场尸体解剖,杉田也去参加,还特地带上书准备印证一下。当尸体解剖开始的时候,杉田惊讶地发现,从尸体中取出的脏器相互位置和大小比例都与书上的一模一样。杉田震惊了,决意翻译此书。 3年之后,经过11次修改,名叫《解体新书》的译著终于完成,这是日本医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被当作日本兰学确立的标志。

一些兰学家组织“蛮社”等学术社团,不仅探讨科技,而且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思考。一些人开始对当时主流的朱子学提出批评,也有人开始批评幕府的锁国政策,还有一些人已经有了初步的富国强兵理念。凡此种种,已开明治维新之先声,日本在后来之所以能迅速融入世界,成为强国,兰学功不可没。

作者:歌 樵

――摘自《环球时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