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带着日本大步走向海洋

作者: 林碧波 日期:2012.08.26 点击数:30
都市快报

【作者】 林碧波

【报纸名称】都市快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8.26

【版次】第13版(日本与海)

【入库时间】20121020

【全文】

日本反映“黑船来航”事件的绘画

二战初期,日军在菲律宾俘虏美军。

海洋之路

美国炮舰砸断了锁国铁链

明治维新带着日本大步走向海洋

记者 林碧波 综合报道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命运注定与大海相连。从敬畏海洋,到自闭于海洋,再到最后疯狂的海洋扩张,日本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生于大陆 得益于海洋

几十万年前,日本海还只是亚洲大陆的内海,日本列岛仍然与朝鲜、中国南海地区陆路相连。一部分人从蒙古高原经朝鲜踏上了日本土地;还有一部分人从中国的江浙沿海或台湾到达日本冲绳和九州地区。这些最初到日本的移民慢慢地沿着太平洋海岸定居下来,成为第一代日本人。对于日本人的起源虽仍有争议,但多数人认同这种源自大陆的说法。

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汉朝兴起,农耕文明传播到朝鲜半岛。朝鲜半岛的部分居民带着先进的农耕和铁器技术,渡过对马海峡,打败当地土著,建立了日本的原始国家形态。在从此以后直到明治维新前的2000多年里,得益于大海的连通,日本可以有选择地吸收中华文明。遣隋使和唐使为日本带去了汉字、儒学和佛教等。得益于大海的阻隔,日本人也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中原的纷争很少波及日本。哪怕一路杀到欧洲的元朝军队,在两次元日战争(公元1274年和1281年)中,也都败给了海上的台风和巨浪。这两次失败的入侵,已经算是日本在二战之前面临的最大威胁了。

与大多生活在海边的民族相似,日本人对大海最原始的印象也是既崇拜又畏惧。一些民间的故事和传说可以很好地反映出这种感情。日本人耳熟能详的浦岛太郎的故事,是讲一个渔夫少年浦岛太郎与“海的女儿”龟女的爱情奇遇,浦岛太郎后来因为离开龟女返回人间,而遭到一夜白头的惩罚。

海座头是日本传说中一个著名的海妖。他是背着琵琶的盲僧人,身体巨大,经常浮在海面上行走,会趁夜晚破坏行驶的渔船。不过,如果船上的人够胆量不怕他的话,只要义正词严地说:“海座头!请您走吧!”这个可拍的妖怪也会乖乖地离开。

浮世绘版画《神奈川冲浪里》更是充分表达了日本人对大海的敬畏和抗争。浪涛占据画面的绝大部分,鹫爪一样的浪花伸向渔夫和渔船(梵高将那末端的浪花誉为鹫爪)。他们完全置身巨浪的腹部,仿佛被巨浪吞噬了一般。就连远处的“圣岳”富士山,在巨浪面前都显得如此渺小,更不用说波涛中挣扎的日本人了。这幅画的作者葛饰北斋后来成为入选“千禧年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唯一一位日本人。

从倭寇作乱到闭关锁国

14到16世纪,随着日本国内生产能力和造船技术的提高,一些日本海盗兼商人活跃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倭寇”一词一开始就是特指侵扰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日本海盗。不过后来,中国人或朝鲜人冒名或混杂其间作乱,到最后80%以上的倭寇都不是真正的日本人。当时,相对富有的日本移民和士兵已经遍布在中南半岛、暹罗和菲律宾。

如果不是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航海者的相继来临,日本人也许步西欧后尘,发展成为一个拥有海外殖民地的国家。丰臣秀吉在16世纪末统一日本后,曾两度入侵朝鲜。但西方的坚船利炮和传教士都令日本人再次对海外的世界感到无比惊恐。17世纪初,日本人退缩回本土,并筑起了“围墙”。德川幕府采取长达200多年的“闭关锁国”政策,驱逐所有传教士,禁止日本人出国,禁止在外的日本人回国。

不过,九州岛的长崎港被唯一允许与中国、荷兰进行国际贸易。也因为荷兰人的存在,西方的学问被称为“兰学”在长崎逐渐开始盛行。天文、历史、船舶、武器、钟表、世界地理、医学、动植物学等知识也由此输入日本。

18世纪,俄国人在远东的崛起。他们穿越西伯利亚,把领土拓展到白令海峡,并开始在沿海地区活动,足迹遍及库页岛、千叶群岛,甚至涉足北海道。这刺激了许多日本知识分子,他们要求幕府政府重视海防,重视海洋。如当时学者林子平在《海国兵谈》中就疾呼,海洋国家的防卫在海边。不过,这样的言论因为触及锁国政策,不仅不被重视,反而受到重罚。

俄罗斯、英国、荷兰,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通商要求,不但没有打开日本国门,反而促使幕府进一步“给国门加锁”。1825年,幕府发布了一个“异国船打拂令”,凡外国船进入日本海域者,一律以武力驱逐。这是实行锁国政策以来最严厉的一次规定。

不过,1840年发生在中国的鸦片战争,震惊了日本朝野。它也成为了日后西方通商要求中的有力注脚。1853年7月,美国海军司令马修·佩里率四艘“黑船”(欧洲的蒸汽船,因为船体被涂成了黑色而被日本人称作“黑船”)驶入东京湾,带来了西方列强最明确有力的讯息:若不愿和平签订商约,只有战争一条路。1858年,美国不费一枪一弹,与日本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内容除了割地赔款大致与中国的《南京条约》相仿,包括开放通商岸和享受治外法权等。日本的国门终于从此洞开。

百年来的扩张与终止

从此洞开的还有国内政治的大门。那些开放较早、经济较发达的雄藩最终成为了废除幕府的主力军。1868年,南部沿海的萨摩藩和长州藩组成萨长联军控制了首都,并促成明治天皇维新改革。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与海上霸主英国成了同盟,派出大量学生远渡重洋,学习西方的科技、军事、制度和思想。印在今天最大面额一万元日元纸币上的头像,就是明治维新时期的著名人物福泽谕吉。他被誉为现代日本民族的灵魂。

1885年,福泽发表了著名的《脱亚论》,全面阐述了“脱亚入欧”的主张:“日本虽处亚洲东部,但国民精神已脱亚洲固陋,转向西洋文明。虽常说‘唇齿相依’,但现在的支那(中国)、朝鲜于我日本无丝毫帮助,反而玷污我名。当今之计,我日本已不可坐待邻国开明,共兴亚洲,毋宁脱其伍,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邻国支那(中国)、朝鲜,亦无须特别客气,竟可效仿西洋人处之。”

福泽对亚洲的偏见、蔑视和主张,得到了明治政府的认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民众的心理,成为日后日本军队在亚洲国家实施暴行的思想根源。另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存空间狭小论、主张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构建亚洲新秩序“亚洲主义”等思想也同样在日本盛行。这些都把日本引向了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了疯狂的对外扩张。1869年,日本正式合并北海道。1879年,强迫琉球王退位,吞并其土地,改为冲绳县。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占领台湾岛、澎湖列岛,并控制了朝鲜半岛。

1905年,日本在对马海战中击败俄国,控制了千岛群岛、南库页岛。对日本人来说,这是近代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场胜利。日本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战胜了白种人,并自认为可以从此加入西方列强的行列。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一开始按兵不动,一旦看出德国露出败相,立刻宣布对德宣战,并出动海军对太平洋上的德占岛屿发起攻击。其间,日本先后占据了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等德属太平洋岛屿,并攫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联盟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将上述太平洋岛屿交由日本管辖,实际上是承认了日本对这些岛屿的侵占,并使日本的海洋扩张行为“合法化”。

然而,日本扩张的野心仍未满足。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制造了“珍珠港事件”,几乎全歼了美国太平洋舰队。战争初期,日军势如破竹,先后打败了英国、荷兰等国的军队,占领了澳大利亚以北、阿留申群岛以南的太平洋广大海域和岛屿,其控制地区南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群岛,北至阿留申群岛,东至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几乎席卷了整个太平洋的西半部及其所有岛屿。

不过,太平洋战争最终以日本在1945年投降而告终,一度被日军占领的太平洋各岛屿最后成为美军的战利品。日本本土也被置于美国军队的控制和管理之下。美军太平洋地区司令长官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最高司令长官”的身份,成为了日本的太上皇。日本海外军事扩张的历史也就从此画上了句号。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