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坚船利炮震惊日本创建背景

作者: 暂无 日期:2011.12.17 点击数:30
寿光日报

【报纸名称】寿光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1.12.17

【版次】第B06版(B06)

【入库时间】20120520

【全文】

清政府向德国订造的“定远”号铁甲舰,因吨位重、主炮口径大、装甲厚,一度被誉为亚洲第一巨舰

船坞中的“镇远”舰

“镇远”舰上的累累弹痕(白线标出处)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陆台湾企图将之占据,清兵以仅有之战船赴台将之驱逐。事件引起朝野的警惕,恭亲王提出了“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等六条的紧急机宜,原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拟海洋水师》章程入奏建议建立三洋海军,李鸿章则提出暂弃关外、专顾海防。在洋务派的一致努力下,“海防”之论压倒“塞防”,清政府决心加快建设海军。

12月17日,是北洋水师的一个标志。

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大清海军分为三洋:北洋水师负责山东及以北之黄海、南洋水师负责山东以南及长江以外之东海,福建水师负责福建、南海。

1875年,清政府命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创设北洋水师。北洋水师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1895年4月17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在那场战争中,这支堪称世界

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烟消云散,成为中国海军历史上的一大恨事。由于北洋水师战败后,一部分遗物被当时的日本军人或民间人士作为纪念品带到日本,至今,仍有不下百件甲午战争和北洋水师的遗物,残留在日本的土地上。

一个多世纪的斑驳历史,给每一件遗物打上时光的烙印,但当我们走在它们面前,百年的历史,却仿佛只是一个闪回。

洋务大臣李鸿章兴建北洋水师之初,通过英国人赫德向英国阿姆斯特朗造船公司购入用于近海防御的小吨位炮艇,俗称“蚊子船”,后又购进可作远洋作战的巡洋舰“超勇”与“扬威”。由于李鸿章对赫德其人与这家英国公司大为不满,于是将目光转向他处。

1880年,李鸿章命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以283万两白银和68万两白银的造价,督造两艘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排水量7670吨的铁甲舰与一艘长72米、宽10.4米、吃水4.8米、排水量2300吨的巡洋舰。李鸿章亲为三舰拟题舰名──“定远”、“镇远”和“济远”,分别于1881年12月、1882年11月与1883年12月下水。军舰造竣之时,适值中法在越南发生战事,德国拖延交货日期,直至中法停战议和,才将三艘军舰移交中国使用。

1885年7月3日,接替李凤苞任出使德国大臣的许景澄来到基尔港,先是祭天然后登舰,为三舰船员饯行。三艘军舰共雇外国水手官兵400余人。典礼完毕,军舰拉响汽笛,于同年10月抵达天津大沽港。三舰为当时“世界第三舰”,仅次于英国“英弗来息白”号(长104.85米)和德国“萨克森”号(长98米)。1886年8月,北洋水师出访日本,军舰停泊于日本长崎港。大清国坚船利炮,引起日本朝野一片惊恐。日本军部于是以三舰为假想敌,加紧海上军事训练,寻找机会同北洋水师一较高下。

近代史称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但中国拥有了真正的坚船利炮,却仍难逃丧师辱国的命运。这恐怕是李鸿章所始料未及的。

1894年7月25日,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镇远”舰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海域遭遇日军主力,战斗十分激烈。管带(清代军事职官名称)林泰曾带领全舰官兵宣誓:“舰存与存,舰亡与亡。”配合“定远”舰作战,与日军五舰拼杀,重创日舰“西京丸”。“镇远”亦多处受伤,然而仍一面救火一面抵敌。

同年10月17日,“镇远”舰驶入旅顺港,不慎触礁受伤。这时,旅顺船坞已被日军攻占,“镇远”舰致伤上千处,无处修理。林泰曾,这位访日时被日本海军界誉为北洋水师“宝刀”的大清海军将领,以“战局方棘,损伤巨舰”引咎含恨自杀,当时年仅44岁。随后,杨用霖接任“镇远”舰管带。1895年2月12日,部下推举他出面与日军接洽投降,杨用霖严词拒绝,最后自杀殉国,当时年仅42岁。同年2月17日,“镇远”舰被日军掳去,编入日本舰队,成为日本海军第一艘铁甲战列舰,参加过在神户举行的海军大校阅,服役日本海军17年,1912年4月6日被拆解出售。令人发指的是“镇远”舰所遗铁锚、锚链被日本政府陈列于东京上野公园,以此羞辱中国人。

1947年,锺汉波将军以联络官身份赴日,用“二战”期间被日军掳去的中国海关缉私船“飞星”、“隆顺”接运“镇远”舰受尽屈辱的遗物回国,一雪甲午之耻。但是国民党腐败,有人竟将“镇远”舰的锚链当作废铁卖掉了。

1894年7月23日,“济远”舰护送兵船去朝鲜返航途中,在丰岛附近海域遭遇日本巡洋舰“吉野”、“秋津洲”、“浪速”,展开激烈战斗。大副、二副相继中弹身亡,管带方伯谦驾舰西撤;水兵王国成、李仕茂以尾炮击退追击的日舰“吉野”。

在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中,“定远”、“镇远”居中,“济远”位于左翼。北洋水师旗舰“定远”中炮起火。与“济远”同处左翼的“致远”上阵掩护,中弹甚多;方伯谦驾驶“济远”退避,脱离战阵、返回旅顺。提督丁汝昌向李鸿章报告:方伯谦“实属临阵退缩,应即行正法,以肃军纪”、“若不严行参办,将无以儆效尤而期振作”。同年9月25日,方伯谦在旅顺伏法。林国祥接任“济远”管带,然而在战斗中无所作为。1895年2月17日,日军攻陷刘公岛,“济远”舰与北洋水师其余九艘军舰一起被俘,编入日本海军序列,林国祥被革职。

1904年,“济远”舰参加日俄战争,驶向旅顺口海域,不料于11月30日被俄水雷炸沉于深46米的洋头洼海域。

1986年、1988年,国家旅游局两次拨款300万元,用于“济远”舰打捞工程。威海市文物旅游部门委托烟台救捞局救捞工程队和江苏海洋工程公司探摸打捞,共出水前主炮、速射炮、主桅杆、主锚、绞车、吊艇架等文物132件组,计300余件,经保护处理,陈列于威海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凭吊。

1894年8月18日,中日两国海军主力在黄海遭遇,展开激战。“定远”舰管带刘步蟾指挥军舰英勇作战,“不稍退避”,重创日军旗舰“松岛”号。刘步蟾因功升任记名提督;提督丁汝昌负伤离舰,刘步蟾代理提督。

1895年1月11日,“定远”舰被偷袭威海港的日军鱼雷艇击伤,搁浅在刘公岛东部浅滩上,进水严重。为防战舰落入敌手,丁汝昌、刘步蟾于1月16日下令将“定远”舰炸沉于威海湾。刘步蟾目送心爱的战舰慢慢下沉,举枪自杀殉国,实践其“苟丧舰,必自裁”的誓言,终年44岁。

“定远”舰吨位大、装甲厚、主炮火力猛,与“镇远”舰、“济远”舰一起,虽生命短促,却见证过北洋水师建军的辉煌,凝聚了太多的荣耀与悲壮。1896年,日本打捞了“定远”舰的部分残骸。日本好战分子、退职香川县知事小野隆介出资2万日元(合今2000万日元),从日本海军军部购得被视作战利品的舰艇残骸,拆卸大量材料,建造了一所名为“定远馆”的别墅。别墅大门以“定远”舰20厘米厚的舰体甲板制作,上边依稀可见当年鏖战留下的弹痕。小野此举,目的不言而喻。

为使今人不忘历史、牢记国耻,2002年山东威海市斥资5000万元,由中船重工701研究所以1:1的比例,按“定远”舰原貌复制、再现清末北洋水师这艘旗舰的风采。2005年,纪念舰停泊于威海港北码头,与刘公岛隔海相望,成为威海市一道靓丽风景与标志性人文景观。本报综合报道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