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吉芬为北洋水师自杀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1.18 点击数:0
侨报

【报纸名称】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1.18

【版次】第D03版:古今轶闻

【入库时间】20140230

【全文】

马吉芬 资料图片

马吉芬与北洋水师士兵探讨战法。(蜡像) 资料图片

黄海海战后身穿残破戎装的马吉芬。 资料图片

大清帝国北洋海军的故事为每个中国人所熟知,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更已然升华为中国海军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北洋舰队中还有一位美国军官马吉芬,他传奇和悲壮的一生无不让人为之动容。马吉芬的墓碑背面雕刻有中美两国国旗,正面写着:“谨立此碑纪念一位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人生献给另一面国旗的勇士。”

赴华圆海军梦当上威海水师学堂总教习

马吉芬何许人也?他是一个为中国海军而生、为中国海军而死的美国青年,死时年仅37岁。

1860年12月13日,马吉芬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一个背景显赫的军人世家,祖父参加过独立战争,父亲参加过南北战争。马吉芬也跟随父辈从军,17岁就考上了印第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

188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规定每年只有12名毕业生可以到海军服役。同年毕业的马吉芬没能考进前12名,只能拿着1000美元的安置费回家当替补。

这一年,中法战争爆发。马吉芬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为了迎战法国,李鸿章在福州开办了水师。不想放弃从军梦的马吉芬十分兴奋,将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中国。

1885年4月,马吉芬搭乘“力士”号海轮航行了4个月抵达天津城外港口,可是一上岸,他听到的第一个消息就是:战争结束了。

马吉芬很是失望,但他仍然想在中国海军谋求一职。于是他通过美国副领事之手,把精心撰写的求职信递给了李鸿章。随后,李鸿章给了他一个面试的机会。

面试比较顺利,不过,就在马吉芬以为“马到功成”之际,李鸿章突然关心起他的年龄,马吉芬回答25岁。李鸿章一下子板下了脸,说男子“三十而立”,马吉芬无法承担重任。在马吉芬的再三恳求下,李鸿章才同意如果马吉芬能通过军械局水师学堂的多学科评估考试,就让他到中国海军服役。

两天之后,天津水师学堂专门为马吉芬进行了一场 “公务员考试”。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学习了7年的马吉芬虽然只答对了所有卷子的60%,但这样的结果已让中国考官很满意。但是,李鸿章仍然无法放心将鱼雷艇交给外国人指挥,只让马吉芬担任天津军械局教官。

在天津军械局任教的日子里,马吉芬培养出后来参加中日甲午海战的很多中国军官,却只得到130两白银(按照当时汇率为1800美元)的年薪。不过,虽坐拥职位之便,马吉芬也不曾在购买军火时贪过回扣。正是这样,李鸿章开始赋予马吉芬重任:委任他带领中国官兵团前往英国验收订制军舰,接受他关于在威海创办一所新型水师学堂的建议,并对他委以威海水师学堂总教习的重职。

黄海大战身负重伤含冤替罪偷渡返美

就这样,马吉芬在中国一待就是10年。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马吉芬被任命为“镇远”号战列舰的帮带 (相当于副舰长),参加了“黄海中日海战”。

1894年9月17日,马吉芬由一名教习变成出征的战士。马吉芬经常提议要“先发制人”,不过,他发现中国人在海战中的战略一直是“避敌保船”、“持重防守”,这一点让马吉芬百思不得其解。

“镇远”舰遭到3艘日本战舰合围。一时间,中日双方的战舰比例很快由12比12变成8比12。与此同时,丁汝昌所指挥的战舰在日舰合围夹攻之下已经千疮百孔。于是,马吉芬命“镇远”号逼近日本舰队以分散日军火力。日军旗舰“吉野”号被吸引后向“镇远”舰开来,马吉芬命4门克虏伯主炮全线开火,“吉野”因此丧失战斗力,带领两艘日舰撤退。

然而,回头间,身负重伤、双目几近失明的马吉芬见证了那个震撼人心的场面:弹尽后的邓世昌率“致远”号与正在逃离的“吉野”号日舰同归于尽……随后,他在昏迷中被抬进船舱,留下一张头裹棉纱、满身是血的照片。

1895年2月17日,日军攻破了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还在思索中国为何迅速溃败的马吉芬听到一个消息,中国朝廷把战争的失利算到他这位洋顾问头上。作为军人的马吉芬,知道这样的结局对他意味着什么,于是偷偷藏身于一艘美国货轮,偷渡返美。

为中国海军“正名” 被指“疯狂”成笑谈

返美后,身负重伤的马吉芬被送进了医院,人们知道他曾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帝国而战,称他为“马吉芬少校”。

中日甲午战争是亚洲第一次现代化军舰之间的海战,西方国家关注的只是中日双方的舰艇对于战争结局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海军战败后,西方各国舆论都认定日本海军训练有素、英勇善战,而中国海军则是统帅指挥不力,军人素质低下。

为了给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中国军人“正名”,马吉芬开始四处演讲,他要让世界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中国海军败在哪里?

马吉芬在他的著作《鸭绿江外的海战》中有一段话:“中国海军,不是你们所说的那样贪生怕死、昏庸无能。我们的同胞,总是在侮辱中国海军。可是,逃跑的仅是1艘轻型巡洋舰、1艘炮舰。绝大多数中国海军,都在奋力与日本舰队拼杀。虽然,我们处于技术上的劣势,但不要在侮辱我们,我们和那些阵亡将士,应得到美利坚同胞的尊重。”

由于在战争中马吉芬的大脑受了重伤,他的同胞认为他精神有些问题,因而他的努力被认为是疯狂之举,他所说的话也被当成笑谈。因为人们只看战争的结果——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马吉芬对于中日甲午海战的讲述,一开始还是新闻,后来被当做疯人疯语。这也因为马吉芬本人在医院中表现出一些疯狂迹象:他烦躁不安,还扬言要杀人。他的病历中写着:“右眼视神经损伤,耳鼓膜损伤,肋部、臀部仍有残留弹片。”

马吉芬想不通他所敬重的丁提督为何会有这样的遭遇:丁汝昌在死前早已被革了官职,朝廷让他继续指挥作战,只因无人能接替他。而丁汝昌死后,光绪帝还下了“籍没家产、不许下葬”的圣旨。马吉芬在回忆起丁提督时写道:“在夜半孤灯之下,左思右想,饮鸩而逝。老英雄当时的感情究竟如何?”

1895年2月11日,弹尽粮绝的丁汝昌,拒绝了日方伊东祐亨和瑞乃尔的逼降,服毒自尽,为国捐躯。

两年后的同一天,马吉芬选择他敬仰的丁提督殉国的同一天,在纽约曼哈顿的一家医院里开枪自杀。人们看见他的病床上留下了一张纸条:“我的心属于中国,属于北洋水师。”

按照马吉芬的遗嘱,他下葬之时,遗体着“北洋水师”军服,棺木覆盖的是他从中国带回的、曾在“镇远”舰上悬挂过的中国海军军旗——黄龙旗。

马吉芬的墓碑,背面雕刻有中美两国国旗,正面写着:“谨立此碑纪念一位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却把人生献给另一面国旗的勇士。”

摘编自广州《看世界》杂志

文/刘润生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