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遗物解析北洋水师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11.30 点击数:30
河北青年报

【报纸名称】河北青年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11.30

【版次】A36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主讲人:萨苏,学者,作家

北洋水师的军舰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家光看照片可能没有印象,有一艘军舰至今留在我们的国土上,当然这条船不属于北洋水师的军舰,而是跟北洋水师同时代的轮船,叫“永和”号,是日本人送慈禧太后的一条宫廷用的轮船。这条船到现在保存仍然非常完整,而且线条非常优美。看这条船会感到不像是在造船,倒像在造一架钢琴。

了解北洋水师的一些遗物后,我们发现通过这些研究会揭开很多关于北洋水师的谜。

■电影《一八九四 甲午大海战》剧照海报

谜团之一

不响的炮弹

■“平远”号

发现了“平远”号唯一的遗物

在《甲午风云》和《甲午大海战》的电影中都有一个镜头:中国海军炮弹打入日舰不响。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有没有证据?我在日本找到好几枚当时中国海军击中日本军舰后没有爆炸的炮弹。因为炮弹击中后没有爆炸,日方认为有神保佑,所以通常会把这个炮弹送到神社里。

我和好友陈悦得知在冈山县有一个大锚,那天我和陈悦就去那里的一个神社寻找,结果真的找到了。

在这个锚上我们发现了四处弹痕:一处是锚的正面有一个坑;在锚的翼上有断裂的痕迹;在它的侧面有四个大螺钉拧锚,在上面有一个小的弹痕;在锚机上面有一个炮弹擦过弹起的痕迹。可想而知,在黄海海战中,中国的军舰处在怎样的情况下——一个锚都要中四发炮弹,军舰的人又承受了多大的火力?

就在这时候我们突然发现锚的侧下方有一个炮弹,陈悦拿着皮尺量,量完抬头看我,“260毫米。”260毫米有什么意义?这样的炮弹只能从一艘军舰打上来,即中国人自己造的装甲巡洋舰“平远”号。当时我们非常激动,因为北洋水师好多军舰有遗物,唯有“平远”没有遗物留下,我们发现这个炮弹是“平远”号唯一的遗物。这个炮弹是怎么留下的?我们在上面发现一行字:西京丸遗品。看过《甲午风云》的人可能会记得,当时邓世昌打过一艘日本军舰叫“西京丸”,这条船是日本海军部部长桦山资纪的坐舰。

北洋水师并不怯战

这颗炮弹在日方记载西京丸中弹的细目里找到了。当时里面写的是“一枚270毫米的炮弹击中了西京丸。”问题是这颗炮弹只有260毫米,日本人记成270毫米。经过我们的测量日本人没有记错,因为他们量的是铅封外侧。为什么上面会有铅封我们一直搞不清楚,等我们回到北京,找到兵器专家重新鉴定后,才知道这个炮弹是干什么的。

没想到结果是这样的:这个炮弹不是一个后膛炮的炮弹,是前膛炮的炮弹。

由于当时260毫米的炮弹极度缺乏,自1891年开始,户部就停止给北洋水师购炮弹,但北洋水师每年都要训练,所以到打海战时,“平远”号的前主炮只有16发炮弹。一分钟一发的话,16分钟也打完了。当时为了能够有更多的炮弹备用,天津机器制造局就把炮台上用的前膛炮炮弹的尾部进行重新改装,使它能够再装到炮台使用。由此可见,这个炮弹不是打军舰的炮弹。

那么军舰上的铅封是干什么的?里面封着小铅弹,这个炮弹是杀伤弹,又叫霰弹,适用于杀伤步兵。当敌人登陆时,我们的海军开过去,一个霰弹打过去爆炸,里面的铅子都会飞出来,造成很大的散射面,打伤敌人的步兵。

这个炮弹不是打军舰的,但却偏偏出现在西京丸的军舰上,说明什么?当时海战打到那种程度时,我们的海军官兵已经没有炮弹了,有什么东西就往敌人身上打,不但有杀伤弹打到敌人军舰上,还有实心的教练弹。

我们在统计日本海军军舰中弹面积时发现,日本海军军舰中弹面积大部分集中在水线部。这有什么原因?当中国海军的官兵发现自己炮弹不多时,选择尽量攻击日军的军舰水线,而不是攻击上层建筑,希望有一枚炮弹能够从水线上穿过,这样可以打沉一艘军舰。但可惜我们一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从这点可以看出,当时的北洋水师并不是怯战。

不响的炮弹确实是有的。我想当时“平远”号的官兵非常扼腕,我看“平远”号有些作战人员写的回忆录,他们压根儿没提到这个炮弹打中的西京丸。当时离得很远,打过去后,那边一点反应也没有,所以中国海军肯定认为没打中,只有日本海军明白这个炮弹打进了船舱,但没有爆炸。

谜团之二

北洋水师真的在炮管上晾衣服吗?

1891年东乡平八郎(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在北洋水师“定远”舰上参观。当时“定远”和“镇远”到达日本后,日本全国非常恐慌。东乡平八郎上去后发现中国水兵居然在炮管上晾衣服。看到这点后,东乡平八郎回到自己的部队里,对日军说“北洋水师不堪一击,虽然军舰很大、装备很好,但人不行、军纪不好,这支军队我们一定会打赢”。

这段话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段话中国人很愿意相信。我们为什么会失败?人不行,人的思想有问题。真是如此吗?当我们去看北洋水师的“定远”号军舰就会发现,这话不用反驳,一看就会明白:北洋水师“定远”号军舰主炮在什么地方?我们在“定远”号的姊妹舰“镇远”号被日本捕获后的照片中看到,主炮在离地3米以上的高度,而且炮管伸出,炮塔只有半米,直径305毫米,加上外扩就是半米粗的一个筒子,要是在这上面晾衣服怎么固定?基本是不可能的。

我们进行调查后,有人提出东乡平八郎看的可能不是主炮,可能是副炮而已。但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副炮炮管伸出海上。想在炮管上晾衣服必须有杂技团的功夫,得敢于攀这个炮管,下面几十米处是海水。海军为什么这么傻用这种方法晾衣服?直接晾在栏杆上不好吗?我在日本买到一张1899年的明信片,上面写着“东乡平八郎在外边看到中国海军的军舰上晾了很多衣服”,然后说“中国海军军舰不堪一击。”但我们看到这个军舰以后会发现,这个军舰跟“定远”号不一样:这个军舰只有一个桅杆,我们那个有两个桅杆;这个军舰只有一个烟筒,那个军舰有两个烟筒。再仔细一看这个军舰是谁?是中国海军“平远”号巡洋舰。但还有一个问题是,“平远”号军舰从没访问过日本。这是怎么回事?

最后我们找到了答案,有人在造谣。其中一个传播者就是小笠原长生(甲午战争时曾在“高千穗”号巡洋舰上担任分队长),他写了一本书叫《圣将东乡平八郎》,这本书里写了这个情节:东乡平八郎上了中国海军军舰,看到“定远”号人挂衣服。但《圣将东乡平八郎》不是一本历史作品,而是一本小说。当时东乡平八郎根本不可能出现在中国海军访日的地点,他当时在另外一个地点任职。而实际当时海军在大炮上晾衣服是符合条例的事情,德国海军也曾在大炮上晾衣服。

■美国海军“巴尔的摩”号巡洋舰,舰首和前桅杆也密密麻麻晾晒着衣物

我们查北洋水师访问日本情况时又发现了另外一件让我们想不到的事。北洋水师先后两次访问日本,一次是1888年,一次是1891年。第一次军纪并不好,第二次到达日本时,定远舰、镇远舰全舰甲板可以当镜子用,非常亮,着装非常整齐。

为什么第二次的军纪反而比第一次军纪更好?第一次派军舰过去是耀武扬威,因为我们的海军实力比对方强。第二次是干吗去的?是去唬人的,起威慑作用。当时海军力量已经不如日本,目的是让日本不要轻举妄动,这点是很多人研究甲午海战后所不了解的。而记载中说1891年东乡平八郎在北洋水师第二次去日本时看到在炮管晾衣服,显然也不太可能。■文/腾讯评论·燕山大讲堂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