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溃败之谜

作者: 暂无 日期:2013.02.28 点击数:20
家庭与生活报

【报纸名称】家庭与生活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02.28

【版次】第15版(史海军魂)

【入库时间】20130410

【全文】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以北洋水师的惨败而告终,清廷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并赔款白银2亿两。后在俄、德、法的强烈干涉下,日本很不情愿地答应清廷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李鸿章还在签约的路上遇刺,子弹击中面部,险些丧命。

北洋水师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杰作,甲午海战时,中日双方参战的舰船实力相差不大,海战的结果却是北洋水师大败。未被击沉的舰船退避威海卫军港后,被日本海军、陆军围歼、俘获,全军覆没。

关于北洋水师的败因,有很多说法,诸如修颐和园挪用了海军军费、海战指挥不力、炮弹不足弹药掺假、有的舰船战中脱逃、舰船没有配备速射炮,等等。还有一个说法是,战前日本人看到舰炮上晾着清兵的衣服,便由此推测,一旦开战,清军必败,因为这个细节反映了北洋水师官兵的素质低劣,而这样的军队是不可能有强大战斗力的。即使有人质疑这一说法的真实性,但其背后的道理,却更接近北洋水师的根本败因。

北洋水师完败的根本原因不在硬件,而在软件。在于朝廷的腐朽以及民族性的堕落。

甲午海战乃至整个甲午战争的失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武器对比的层面,而是要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全象,才能得出更接近真实的结论。打个比方,当时的中国就像一个五脏六腑都出了问题的病人,洋务运动搞了那些枪炮舰船,只能说这是个提刀挎枪的病人,与健壮无关。

一种没落的制度,一群贪腐的官员,不但会导致全民族精神、行为的堕落,还会引发民众对官府的痛恨。这种情况下的民众,会产生强烈的推翻政府的欲望,甚至不惜借助外国势力达到此目的。而一个民族处于这个历史节点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情绪与超越国家的人类文明取向就会纠结在一起,并产生另一种痛苦。然而历史的事实证明,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在人类新文明袭来之时,总是显得那么苍白和无可奈何。而封建专制的统治者,又最善于用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来煽动民众的非理性情绪,以达到阻止外来文明进入、维护专制统治的目的。清末的中国,正是西方工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征服腐朽的封建专制文明的历史阶段。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不会顾及人们的情感愿望。甲午海战的结果,正是这种内在逻辑的一个具体表现。试想,西方列强为什么强?再试想,没有西方列强,哪会有洋务运动?哪会有戊戌维新?哪会有清廷灭亡?哪会有五四运动?哪会有改革开放?一个民族在屈辱的历史面前,似乎更应该理性地反省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咒骂别人。

(摘自《中国青年报》海君/文)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