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洋员自杀之谜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却迷恋一身清朝军服。他是第一个驾驶铁甲舰的美国人,却为何要在国人的赞誉声中自杀身亡?或许正是马吉芬这种独特的性格,注定了他传奇的一生。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05.03 点击数:30
奉化日报

【报纸名称】奉化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05.03

【版次】第A3版(往事特写)

【入库时间】20121010

【全文】

生活在100多年前的马吉芬就读于美国最权威的一所海军学院―――――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当他从学院毕业时,立即就失业了,因为当时的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要控制、缩减海军的规模,学院的毕业生只有最拔尖的才能留在海军中。马吉芬在选拔中落选了。一心想为海军效力的马吉芬不甘心就此回家当个普通百姓,他在寻找和等待着进入海军服役的机会。恰恰在这个时候,马吉芬意外获知,大清国正在建设一支当时最先进的海军舰队,迫切需要人才。他兴奋不已,毅然带着那1000元的遣散费来到中国,找到了当时中国海防建设的实力派人物―――――李鸿章。

1888年,北洋水师在刘公岛正式成军后,为了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李鸿章在威海又开办了一所水师学堂。马吉芬被任命为这所学堂的总教习。很少有人知道,在甲午海战中指挥作战的中国军官,很多都出自这位洋教员的门下。马吉芬在威海一待就是5年,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非常凑巧的是在这一年,马吉芬的雇佣合同到期了,这意味着他可以不去参加这场战争。但一心想要效力海军的马吉芬并没有离开,反而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战斗。于是,他被派到了当时世界第一等的铁甲舰上,当上了副舰长。在那场中日双方打得异常惨烈的海战中,这个白种人用行动向中国同事展示了他的英勇,以及他对北洋海军、对中国的忠诚。黄海海战结束后,清廷对在战争中有着出色表现的7名洋员进行嘉奖,马吉芬被授予了顶带花翎和三等第一宝星勋章。但是在黄海海战中,马吉芬所受伤势过重,亟需回到美国接受治疗,他没能和战友一起打完甲午海战。

马吉芬回到美国后,立即引起了轰动。然而,就在美国人谈论马吉芬的热情还未退去时,这个焦点人物却以手枪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一天是1897年2月12日。就在马吉芬自杀的两年前,也就是1895年2月12日,也有一个军人自杀了,但不是在美国,而是在刘公岛的海军公所里。北洋水师的提督丁汝昌自杀身亡了!提到丁汝昌的死,人们自然会想到北洋舰队的覆灭。作为这支舰队的统帅,丁汝昌也不会料到,舰队不是败在战场上,而是在一个固若金汤的海军基地中被敌人偷袭而亡。这样的结果,也是身处美国的马吉芬预料不到的。因为作为北洋海军的基地,威海卫港湾的防御体系足以让李鸿章和北洋海军感到自豪:基地从选址到布防,每一个步骤都费尽了心思。然而,大清国花费巨资经营10多年的强大舰队,没有在海战中消亡,却亡于陆地。作为这支海军的统帅,丁汝昌无法忍受这样的屈辱。

1895年2月12日,在拒绝了日本的诱降后,丁汝昌自杀殉国。

北洋海军战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世界,也传到了远在美国的马吉芬那里。当时西方舆论一致赞扬日本海军“训练有素,打得非常好,很勇敢”,还有一些外国评论认为中国海军一无是处。作为在国外的唯一一名亲身经历了这场海战的军人,马吉芬对这些评论非常愤慨,于是开始四处奔走演讲,他想要让全世界知道,这支军队不是他们想像的那样,以至于后来有人认为马吉芬的精神不正常。丁汝昌是马吉芬非常尊敬的一个人。马吉芬之所以找这么一个日子自杀,有学者认为,他是在追随他的战友们。按美国海军的传统,棺椁上要覆盖美国国旗的。但马吉芬下葬的时候身着的是一套全新的北洋海军军服,棺椁上覆盖着一面黄龙旗。这面旗子是他从中国带回去的,那是在黄海海战中镇远舰上挂过的一面战旗。

100多年过去了,中国没有忘记马吉芬,没有忘记所有在那场战争中尽忠职守的北洋海军,因为他们在用生命捍卫着这一片土地。有位美国学者对马吉芬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非常渴望进入海军,但他的祖国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于是,他把生命献给了另外一面国旗下的人们。”(据《科学与文化》)

“镇远”舰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