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北洋海军惨败 悲壮屈辱让人难释怀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8.02 点击数:10
东方今报

【报纸名称】东方今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8.02

【版次】第13版:非常档案

【入库时间】20140910

【全文】

因为甲午之战惨败,1894年被称为中国的“国殇年”。时至今日,国人对那段悲壮而又屈辱的历史仍难以释怀。专家研究大量史料发现,缺乏统一的指挥体制、消极防御、军纪涣散、用人不当、管理混乱等诸多因素,注定了北洋海军倾覆灭亡的历史命运。 东方今报特派记者 殷晓章/文图

“风云”再现

7月3日上午,海峡两岸学子共祭甲午忠魂仪式在威海刘公岛北洋海军忠魂碑前举行。

从去年开始,一些团体和摄制组纷纷来到威海刘公岛,他们通过祭奠北洋海军忠魂和拍摄电视剧、纪录片、专题片等形式,来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

2013年11月,央视与福建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联合拍摄的纪录片《船政学堂》摄制组到刘公岛取景。刘步蟾、萨镇冰等北洋海军将领,就是从福建船政学堂走出来的。

此外,电视剧《铁甲舰上的男人们》将作为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献礼片,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和凤凰卫视中文台也在此制作《北洋水师》和《甲午启示录》专题片。

这些电视剧和纪录片,再现了北洋海军将士的铮铮铁骨和那段令国人至今难以释怀的悲壮历史。

山东省历史学会甲午战争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原馆长戚俊杰在与他人合著的《辩证看甲午》书中指出,重温甲午战争史,可以将其展现的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舍生取义的英勇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书中说,1894年,日本侵略者发动甲午战争,丁汝昌即告家人:“吾身已许国!”镇远舰二管轮林维蕃、致远舰大管轮郑文恒、经远舰二副陈京莹、来远舰鱼雷大副徐希颜等人,在战争爆发后,都投书家人,表明自己誓死报国之志。

日军进攻旅顺时,抓到私塾先生闫世开,逼他带路。闫世开断然拒绝,并怒斥日军:“可惜吾手无寸铁,不能与尔贼血肉相搏……宁做中华断头鬼,勿为倭寇屈膝人!”最后,闫世开被日军破腹摘心。

当年海战兵力谱

梳理甲午战争爆发的脉络,可以看出,日本是知耻而后勇。

1886年和1891年,北洋海军舰队两次出访日本,对日本触动很大,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日本海军的崛起。

1889年,日本在法国订购的4000吨级严岛舰建成,并增加海军军费107万日元,使当年度海军军费高达930万日元,约占当年日本财政总支出的11.7%。

戚俊杰告诉东方今报记者,1891年6月底,林泰曾指挥镇远舰和其他5艘军舰到访日本,历时40余天。那时,北洋海军拥有舰船25艘、总吨位4万多吨,一度成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

参观完7000吨级的定远、镇远二舰后,日本朝野人士震撼不已。而当时日本海军,仅有几艘三四千吨级的巡洋舰。紧接着,日本内阁就提出了5860万日元的海军支出方案,计划在9年内建造1万吨级的铁甲舰4艘和巡洋舰6艘。

1893年,日本天皇又发布命令,决定在今后6年中每年拨付30万日元,并从文武官员的薪金中抽出1/10作为造舰费缴纳国库。日本各界两年更是捐款300多万日元。

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投入战舰24艘,其中,包括5艘练习舰和运输舰。总排水量为4.3万吨。而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达26艘,总排水量为5万吨。日本军舰上的火炮口径是325毫米,北洋海军军舰火炮最大口径是305毫米。日本还有79门速射炮,每分钟可以发射8到10发炮弹,而北洋海军军舰一门也没有。

北洋海军舰队无论是军舰数、排水量,还是武器装备,都劣于日本联合舰队。

体制之弊

症结

北洋海军甲午之败有体制腐败、防御消极、挪用军饷、指挥不当等诸多因素。但是,仅从北洋海军用人方面就可以吸取诸多教训。

2014年1月10日,山东威海军分区司令员丁伟杰在中国军网发表了《用人腐败——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的一大症结》一文。

文中说,为了能控制北洋海军,李鸿章任命唯命是从的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北洋海军高级将领大多出身福州船政学堂,以福建人居多,他们常常排斥非闽系军官。就连身为北洋海军提督的安徽人丁汝昌也不得不承认:“孤寄于群闽之上,遂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

文中还称,李鸿章对培育北洋官兵的德行操守关心甚少。“正是因为缺少了基本的军人武德和操守培育,导致出现了一批贪生怕死、懦弱无能之辈”。

在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舰队的实力不相上下。而济远、广甲、扬威三舰仓皇逃窜,尤其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两次临阵脱逃,还撞坏己方战舰。更为严重的是,在刘公岛之战中,北洋海军官兵竟发展到集体投降哗变的地步。管带王平带领十艘鱼雷艇结伙逃跑,结果被日军或击沉或俘获。

丁伟杰认为,执法不严,管教不力,势必导致军纪涣散。

来远舰大副张哲荣在战后反思:“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在防操练,不过故事虚行。故一旦兵兴,同无把握。虽职事所司,未谙款窍,临敌贻误自多。”

北洋海军副提督、德国人汉纳根对清军的甲午战败,作了如是总结:“中国取败之道有二大端:一曰无总帅,督、抚各自保封疆,分而不能合;一曰无名将,提、镇各未谙韬略,愚而不能明。职此二端,断难一战。”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