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海军之痛

作者: 暂无 日期:2008.10.05 点击数:10
威海晚报

【报纸名称】威海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8.10.05

【版次】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 乔洪明 文/图 120年前的1888年9月30日,大清朝海军衙门将定稿的《北洋海军章程》上呈慈禧太后,请奏成立北洋海军。10月3日慈禧即准奏曰:“依议。”《北洋海军章程》得以批准,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北洋海军成军之初,其实力雄踞亚洲之首,世界第四。然而仅仅过了六年,北洋海军就在中日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 列强欺辱上门 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应当说在亚洲国家中还算先行者。 1866年,禁毒抗英英雄林则徐的女婿、前江西巡抚沈葆桢受命接任船政大臣。他深感海防事业的重要性,于是在左宗棠创办“求是堂艺局”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海军学校——福州船政学堂,粤闽学童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林泰曾等便是第一批船政学员,此举迈出了中国近代海军发展的第一步。 1874年日本借口琉球事件发兵侵犯我国,清政府急派沈葆桢率 “安澜”、“伏波”等几艘近代化兵舰驱敌,维护国土的安全。当乘坐商船而来的日本人第一次见到大清国的舰队时,自觉难以抗衡,顿时失去了开始时的嚣张气焰,迫于清军的威力,日本侵略者仓皇逃离。这场近代史上中日双方的第一次正面冲突,由于清政府的海上力量稍占优势,因而表面看来似乎是清军获胜了,清政府扬眉吐气了,但实际的结果却并非如此。由于西方列强都把中国看作是可侵掠的对象,都想在中国捞到油水,于是就要在中国周边国家培植同盟力量,以方便对中国下手。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极力向西方靠拢,成为被西方国家认可的一员。 有了这样的政治背景,西方国家自然是要偏袒日本,希望通过支持日本入侵使自己获得更大利益的美国,带头站了出来,联合英国和法国,以调停的名义帮助日本一起向清政府施压。清政府也曾想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迫于西方强国的压力,违心地向日本赔偿军费50万两白银。 这一次争端的结局,再一次触动了国人,仍然是因为海上力量薄弱,才使大清国在面对西方列强不公正的所谓调停面前表现出了怯懦,致使一个从前几乎是忽略了的小小岛国日本竟也能向大清国勒索钱财! 不发展海防,不壮大海防,看来不仅仅是会被西方列强上门欺辱,就连相邻的小国也渐渐对你不尊重甚至是嚣张了。于是在与日本签订赔款条约后的第五天,1874年11月5日,总理衙门上奏章再次强调发展海防、建立海军的重要性,提出建立海军的六条初步意见。 中国第一支海军 1875年5月30日,清廷发布了关于海防建设的上谕,决定成立南、北洋水师,两支水师齐头并进,守护大清海疆。不久后,沈葆桢被任命为南洋通商事务大臣,督办南洋海防事宜;李鸿章被任命为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督办北洋海防事宜。经总理衙门核准,每年拨银400万两作为筹办经费。 由于李鸿章不仅身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而且还被任命为相当于内阁首领的文华殿大学士,可谓位高权重,在争取筹办经费等方面总是占上风,他不但把南洋进口的新式军舰扣留北洋,把北洋使用多年的陈旧舰船换给南洋,而且朝廷下拨海军经费也大部分被他争取给北洋水师使用。因为李鸿章清楚,建设北洋水师,是件公私兼顾的事情,既能强大大清国的海防,又能壮大他淮系集团的势力。 1879年底,正雄心勃勃兴办海军的南洋大臣沈葆桢,不幸因身染重症而逝。于是发展海军之事,更是落在李鸿章一人身上。北洋水师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不久,李鸿章在天津塘沽设立水师营务处,广招海军人才,邓世昌、林泰曾等水师中难得之才,大都被调赴北洋任职。正好李鸿章的老部下丁汝昌也从安徽老家投奔而来,李鸿章便奏请将他留任北洋,督操水师。加之刘步蟾等留学生学成回国后,也多为李鸿章调赴北洋差委,北洋水师日益红火起来。 1880年底,在英国订造的 “扬威”、“超勇”两舰竣工,李鸿章命令丁汝昌率员前往接带。丁汝昌携带林泰曾、邓世昌及随员、舵手二百六十余众,前往英国接回战舰。随着舰船数量不断增加,接下来的就是落实舰队的驻泊地了。经挑选,拱卫渤海湾的山东威海卫、辽宁旅顺口被定为水师驻泊之地。 1885年6月21日,清廷发布上谕“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10月12日慈禧发布懿旨,正式批准成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海军衙门由醇亲王奕譞为海军总理大臣,庆郡王奕劻和李鸿章为会办,汉军都统善庆和兵部右侍郎曾纪泽为帮办。懿旨还特别强调“责成李鸿章专司其事”,也就是说由李鸿章专门主持海军事务,如此以来,海军大权实际是掌握在李鸿章的手中。10月底,由德国伏尔铿厂制造的“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以及“济远”巡洋舰驶抵北洋。 定远、镇远为当时世界第一等的铁甲舰、亚洲第一巨舰。铁甲舰来华后,成为了北洋水师的舰队核心和象征。1886年北洋水师访问日本长崎时,巨大威武的定远铁甲舰引起无数前来观望的日本民众的恐惧。北洋水师的铁甲舰给野心勃勃的日本极大的震慑,致使其不敢贸然寻衅大清国。(下转B2) (上接B1) 1886年5月,醇亲王奕譞奉懿旨出京,偕同海军事务会办大臣李鸿章、帮办大臣善庆等,前往大沽口、旅顺口、威海卫、烟台各海口要塞,视察炮台、防军及船坞诸项,并检阅南北洋水师。回到北京,奕譞向慈禧太后详细汇报了巡察北洋海防的相关情况,他不但把当前大清国水师的发展状况夸奖了一番,还对水师的未来、特别是北洋水师的未来作了美好的筹划。 1887年冬,从英国和德国订购的四艘巡洋舰致远舰、靖远舰、经远舰和来远舰驶抵厦门,1888年春四舰驶达北洋大沽口。李鸿章率北洋水陆营务处津海关道周馥、前署津海关道刘羽翼、总统盛军湖南提调周盛波等,特意乘舰出海,查验军舰的性能。行驶到大连湾时,李鸿章命令四舰同开快车,以检验其航速,结果令人满意。随后又驶往威海卫,令致远、靖远两艘航速最快的军舰全速行驶,结果速率也达到了十八节的要求。 回到天津后,李鸿章按捺不住内心的欢喜,立即把新购四舰的情况上报醇亲王奕譞。奕譞致电李鸿章,嘱将北洋定额、兵制、驻扎、会哨等各项章程拟底稿寄京,商讨后上奏朝廷。李鸿章对此极为赞同,马上叫丁汝昌、罗丰禄、周馥等人草拟章程,刘步蟾担当了拟稿工作。7月15日,《北洋海军章程》底稿草就。李鸿章派遣周馥携稿入京,交奕譞审阅,并致书奕譞称:“窃查各国水师,惟英最精最强,而法、德诸国后起学步,其规模亦略相仿。吾华船政学堂,本袭英国成法。故现在办法及此次所拟章程,大半采用英章;其力量未到之处,或参访德国初式,或仍遵中国旧例。盖人才猝难多得,经费未能顺手,量时度势而有不得不然者也。”周馥到北京后被奕譞留了下来,同海军衙门官员一起修改初稿。 9月30日,海军衙门将定稿的《北洋海军章程》上呈慈禧太后,并奏曰:“海军系属初创,臣等此次所拟章程,本无成例可循。且因时制宜,间有参用西法之处,与部章未能尽合。应饬部免其核议。至章程内容有未备及临时应行变通者,由臣等随时酌拟具奏。”10月3日慈禧准奏曰:“依议。” 《北洋海军章程》得以批准,标志着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这是中国第一支正规海军。 曾经亚洲“老大” 北洋海军提督署设立在威海卫刘公岛。 1888年12月17日,海军衙门根据李鸿章提名,奏请以北洋水师记名提督直隶天津镇总兵丁汝昌补授北洋海军提督,记名总兵林泰曾补授北洋海军左翼总兵,总兵衔水师补用副将刘步蟾补授北洋海军右翼总兵。第二年正月,又任命副将五员、参将三员、游击七员、都司二十一员,守备四十六员。邓世昌,被授以中军中营副将,加总兵衔,管带致远快船;叶祖珪,中军右营副将,管带靖远快船;方伯谦,中军左营副将,管带济远快船;林永升,左翼左营副将,管带经远快船;邱宝仁,右翼左营副将,管带来远快船。黄建勋,左翼右营参将,管带超勇快船;林履中,右翼右营参将,管带扬威快船;严道洪,提标中军参将。七员游击为:杨用霖、陆麟清、李鼎新、余守顺、林颖启、萨镇冰、戴伯康。另有都司二十一,守备四十六,以及千总、把总、经制外委等,大小官员数以百计,兵力则以千计,拥有定远、镇远、致远、经远、靖远、来远、济远、扬威、超勇等大小战舰40余艘约5万吨。其实力雄踞亚洲之首,位居世界第四。当时日本甚至“视北洋海军如师虎,谈定远、镇远色変”。阵容庞大的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为近代中国海军发展到了一个最高点。 北洋海军的成军不但提高了大清国的海防能力,还壮大了声势,凝聚了人气。北洋舰队多次出访周边各国,所到之处皆令当地华侨振奋不已。1886年至1892年,北洋舰队主要出访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北方国家;1890年、1894年,数次巡访西贡、新加坡、菲律宾,行抵马六甲、槟榔屿、吕宋岛等南洋国家或地区。北洋舰队的航迹还曾达到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地。 慈禧害了北洋海军 曾经甚为强大的北洋海军竟然在短短六年后全军覆没,这是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导致的必然结果。 甲午战前,由于李鸿章等人挪用巨额海军经费为慈禧建园和祝寿,导致北洋海军将士因军费紧张而节衣缩食,甚至丁汝昌为舰队更换火炮所急需的几十万两白银的请奏也被驳回,而慈禧等清政府官员却过着挥金如土的腐化生活。慈禧是以骄奢淫逸而著称的,人们将她的特点概括为:一爱穿,二爱吃,三爱讲排场。据《钦定宫中现行则列》记载,慈禧一年的份银是黄金20两、白银2000两。而生活方面的特殊待遇更是令人瞠目,仅制作衣服的面料,明确规定的就有数百匹,如大卷宁绸、妆缎、倭缎、内缎、金字缎、云缎等各种上等绸缎99匹,高丽布、三线步、毛青布等各种棉布54匹,貂皮、熏貂皮、熏海龙皮等各色高等皮革124件等等。而在饮食方面,专门为她烹调饮食的首领太监、厨役、茶役等有128人之多,制作食品名目繁多,能制点心四百多种,菜品四千样,燕窝、鱼翅、熊掌等山珍海味应有尽有;而在慈禧用膳时,专管捧膳食盒的小太监就多达数百人。慈禧每天的膳食费按最低数一百两白银计算,在当时可买12000斤大米,够百姓一人吃四十年。 其实这些还只是区区小事,慈禧每年的实际生活花费都在40万两白银以上,相当于当时7万普通百姓一年的口粮钱。这还只是她生活方面的花费,她获取的现银则远不只这个数目。然而,相比起慈禧六十大寿的开销,这还是小巫见大巫。据内务府账目记载,慈禧六十大寿的花费主要有:首饰,合黄金1万两、白银38万两;衣服,由苏州、杭州和江南三个织造局承制的各色绸缎龙袍、青白肷皮、灰鼠皮氅衣、彩绣寿字图案衬衣等等,共花费白银23万两;装饰,仅拿慈禧从颐和园回紫禁城所经过的道路这一项来算,道路被分作60段来修饰,其间搭建了彩棚、彩殿、龙棚、经棚、戏台、亭座等景观209处,共耗费白银240万两。再加上紫禁城内的宫殿修饰,宴会、唱戏、赏赐等项,慈禧为一个生日花费的白银在1000万两以上。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个数字竟然和清政府账本上的海军经费差不多。甲午战争中,慈禧拨给前线的经费才300万两白银,而她个人过一个生日竟花掉1000万两以上,相当于当时全国年收入的六分之一,真是“宁可国破,不可不乐”。日常开销,生日花费,慈禧的挥霍步步高升,但还有一笔花费更是大得惊人,那就是慈禧为颐养天年而挪用海军经费数千万两修建颐和园,这笔费用能够重建好几支北洋海军! 更可气的是,在日寇入侵、国难当头的时候,慈禧却在京城欢度她的六十大寿庆典。有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奏请她节省做寿经费,用来打仗。她听了火冒三丈,竟然恶狠狠地说:“今天谁使我不高兴,我就要他一辈子不高兴!”慈禧的倒行逆施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恨,民间都把慈禧的祝寿语“万寿无疆”叫作“万寿疆无”,以讽刺她为过生日不顾国破民亡。 北洋海军之覆灭 北洋海军的成军大大刺激了东邻岛国日本。 日本明治政府深为清朝海军之强大而忧患,下大气力发展海防,日本天皇和皇后带头捐款购买军舰,其海军建设得以长足发展,到1894年短短五六年工夫,日本的海军实力已赶上甚至超过了北洋海军。 日本海军的大发展,为其发动战争奠定了军事基础。 1894年春朝鲜发生了东学党起义,其国王向清廷请兵援助。清廷按中日《天津条约》之条款,知照日本,并派清兵五营入朝。日本则以此为借口,大规模出兵朝鲜,以促成中日直接开战。7月25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在丰岛海域突袭北洋海军运兵船,终于挑起了战争。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因本年为中国农历甲午年,故史称“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打了8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大部分。陆战主要指成欢陆战、平壤之战、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等,而通常把丰岛海战、黄海决战和刘公岛之战作为甲午海战的内容。尽管中华民族有着众多英勇无畏的好男儿,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还是导致了这场正义战争的惨重失败。在甲午海战中,以民族英雄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海军将士们,表现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其英雄壮举感天地、泣鬼神,永垂千古。北洋海军前10位高级将领中,有8位以身殉国(7位管带),其中在黄海大战中英勇就义的有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经远舰管带林永升、超远舰管带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林履中,在刘公岛之战中殉难的有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右翼总兵刘步蟾、左翼总兵林泰曾、兼署镇远舰管带杨用霖。 北洋海军自丰岛海战遭受重挫,黄海大战再受重创,至刘公岛之战全军覆没,死亡将士数以千计。清廷曾建立了一支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都令人刮目的海军舰队,装备曾一度精良,将士亦绝多英勇善战,却换来如此一个悲哉、壮哉、哀哉的下场。 北洋海军的覆灭,甲午战争的失败,影响到一大批人的命运。中国方面除了北洋海军的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林泰曾等十几位高级将领以身殉国之外,还有两个人物受到极大牵连:一是李鸿章,一是丁汝昌。李鸿章不光忍受着丧失北洋海军之痛,而且在签订了《马关条约》后,还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声名狼藉,威信大跌。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奕劻代表清政府又签订了空前屈辱的 《辛丑条约》。条约签订后的两个月,试图攫取更大利益的沙俄政府又提出 “道胜银行协定”,并威逼李鸿章签字。面对自己一贯亲近信赖的沙俄政府的发难,李鸿章气恼交加,呕血不起,于11月7日去世。 风云一世的李鸿章,临终之时“双目犹炯炯不瞑”,不知他是否在为甲午战败生出的一系列恶果而深深遗憾,为北洋海军的覆没而死不瞑目。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的境遇则更为不幸。虽然他与刘步蟾、杨用霖等将领一样,誓死不降,以身殉国,但由于牛昶昞等人为开脱罪责坚持说投降决定是丁汝昌做出的,致使丁死后蒙怨,“朝旨褫职,籍没家产”。朝廷不但没给他任何抚恤,反而将他的棺材加三道铜箍捆锁,以示戴罪。甚至他的灵柩运到安徽老家后也不准下葬,只能在村头用砖砌一个小房放置。其儿孙辈亦广受牵连,投亲奔友,四下流离。直到光绪皇帝死后,威海等地绅士商民300余人及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甘肃提督姜桂题等联名致书北洋大臣袁世凯,为丁汝昌申雪。袁世凯据以入奏,筹办海军大臣贝勒载洵亦为奏请。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大清国以“力竭捐躯,情节可怜”为由,恢复了丁汝昌的原官衔。丁汝昌始才得以平反昭雪,和夫人魏氏合葬于无为县梅山村小鸡山顶。 相比起受累于甲午战争的李鸿章和丁汝昌,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祐亨则大大受益于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结束后,伊东祐亨成为日本万众景仰的人物,他不但被授予子爵爵位,还接替桦山资纪成为海军军令部长,十年后又晋升为日本海军元帅,可谓是风光无限。 北洋海军覆灭后,镇远、济远、平远等十艘军舰被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并参加了不久后日本与俄国的海战。甲午海战的胜利是日本海军最大的荣耀,为了纪念这场胜利,日方一直沿用北洋海军这十艘军舰的中文名字,直到它们退役为止。铁甲战舰镇远号从日本联合舰队退役后,于1912年4月6日被拆解出售,只留下铁锚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供人参观。镇远舰的姊妹舰、北洋舰队的象征旗舰定远号虽然未被日军俘获,但也未能逃脱日本人的羞辱。甲午海战结束后,日方打捞出了定远舰的部分残骸,拆卸后进行拍卖。定远舰的舵轮后来被改装成咖啡桌,其它部分大都进入了日本人修建的定远舰展览馆,而展览馆的大门竟然是用两块带有弹孔的定远舰甲板做成的,日本人羞辱北洋海军可谓是极尽所能。 中国近代战争史上最悲壮莫过于甲午海战,甲午海战中最惨痛的莫过于全军覆没的北洋海军了。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