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捞局附近一工地发现一枚炮弹 专家说,这是甲午海战遗留物 东、西炮台的炮弹都是复制品 这枚炮弹极具文物价值

作者: 暂无 日期:2007.10.04 点击数:20
今晨6点

【报纸名称】今晨6点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7.10.04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820

【全文】

记者 方春明 摄影报道

通讯员 张伟

本报讯 烟台打捞局附近一处建筑工地发现一枚炮弹,引起烟台市博物馆专家的极大兴趣。昨天,烟台博物馆的两位武器专家来到芝罘分局爆炸物品仓库,经过鉴定,这枚炮弹竟然是清朝甲午海战遗留物,极具文物价值。

据烟台港公安局民警介绍,近日,烟台港公安局北岛分局接到群众报警,在一处建筑工地挖掘地基过程中发现一枚长约90厘米、底座直径25厘米的炮弹。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对炮弹所在位置周围数百米设置了警戒线,清理围观的群众和施工工人。考虑到炮弹位置距最近的居民楼仅10米左右,为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民警立即将炮弹转移至芝罘分局爆炸物品仓库妥善存放。

由于出土炮弹“个头”较大,惊动了市博物馆的文物专家。在芝罘分局民警的带领下,博物馆的两位专家赶赴炮弹存放现场。经过一番观察和丈量,博物馆吴副馆长认为,这枚锈迹斑斑的炮弹是清代海军的遗留物,属海岸炮炮弹。

为谨慎起见,吴副馆长立即将拍摄的资料图片通过E—mail发往威海刘公岛。作为清朝时期“北洋水师”海军公所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威海刘公岛上即成立了“甲午海战博物馆”,那里的研究人员大都是专门“钻研”近代海战的,可谓是那段历史的权威人士和资深专家。

看了照片后,甲午海战博物馆副馆长、王纪华研究员非常肯定地说,的确是19世纪末的,即清代炮弹。当时,北洋水师的舰船和炮弹大多是从德国和英国进口的。如当时最为先进的克虏伯大炮和炮弹,但烟台港发现的这枚炮弹却是国产的。

“这是通过锈蚀程度判断出来的。”王纪华研究员说,因为当时国内的钢铁技术比欧洲国家的落后,而出土的炮弹锈蚀程度较重。通过是否有引信,他断定此弹为“穿甲弹”,而非“开花弹”。如果能安全排除里面的炸药,可收进博物馆进行展览。

王纪华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在刘公岛用于展览的炮弹,里面的炸药已全部被清理干净,其余的炮弹被安置在安全隐蔽的地方。此前,他们专门做过试验,发现那一时期的炮弹里仍有药性,还是有一定危险性的。

烟台博物馆的辛馆长说,目前,我市有两个近代海岸炮台,即东炮台和西炮台,是那一时期非常典型的古战场遗迹。但目前东、西炮台上的大炮和炮弹,都是按照近代历史1:1复制的,还没有真品。所以说,这枚清代炮弹的发现是非常有价值的。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