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对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为话剧《甲午海战》公演而作

作者: 段德新 日期:1960.10.27 点击数:40
人民日报

【作者】 段德新

【报纸名称】人民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1960.10.27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必须对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为话剧《甲午海战》公演而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主任 段德新

海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创作并演出的八场历史话剧《甲午海战》,已经和首都广大观众见面了。这个剧是根据中日甲午战争的史实,参考电影文学剧本《甲午风云》集体编写成的。创作和演出这样的历史剧作,对海政文工团来说,还是第一次。因此,一定会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公演,得到各界观众的热情指导和宝贵的批评,使这个尚未成熟的剧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我们的文工团的工作得到改进。

1894年的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帝国主义的直接帮助下,对中国发动的一次罪恶的侵略战争;是继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和中法战争之后,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又一次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的爱国正义战争。这次战争虽因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政策,英美帝国主义与日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而以中国失败告终,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个反面教员却使中国人民从这次战争中又一次地得到了教训,受到了锻炼。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华民族敲了警钟,从此,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进一步高涨起来了。

《甲午海战》这个剧作着重地反映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水师内部大多数爱国的中下层官兵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反对投降派的妥协投降政策,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中国人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奋起,誓死保卫祖国,英勇奋战,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誓与帝国主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说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只能恐吓那些屈辱卖国害怕战争的民族败类,而广大的中国人民则是真正的硬骨头,是任何人也吓不倒的。尽管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猖狂一时,但他们并没有把中国人民压服。相反的,中国人民经过失败,斗争,再失败,再斗争,逐步地认清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本质,最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用人民大革命怒涛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淹没了。

《甲午海战》反映了清朝政府和李鸿章的昏庸腐败,显出他们在帝国主义战争恐吓、军事进攻面前一味屈膝投降的丑相。李鸿章办海军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为了替外国的军火商人开辟市场,而自己则从军火买卖中渔利自肥。他们没有准备对外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因此,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前,他们既毫无准备而在战争爆发以后又采取了妥协投降的政策,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国的“干涉”、“谈判”、“调停”上,幻想依靠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谈判调停”,“劝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保持屈辱的和平。但事情的发展,清朝政府和李鸿章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非但没有能够阻止日本的侵略,相反地却助长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经过这次战争不仅李鸿章自称“训练有素”的北洋海军全部复没了,并且招来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的大举侵略,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这段历史又一次地教育了我们,不是我们不愿意和平,是帝国主义不让我们有和平。中国人民从来就是热爱和平的,但是,和平绝不是向帝国主义哀求所能得到的。在帝国主义侵略面前必须坚决地进行斗争。对帝国主义既不能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能有丝毫的示弱,而必须和它进行针锋相对的坚决的斗争。否则就会上帝国主义的当,就会助长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就会使人民陷于苦难的深渊,葬送人民的革命事业。

《甲午海战》告诉我们,英、美等帝国主义从来就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危险、最狡猾的敌人,它们为了瓜分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暗中合谋打败中国。从中日战争来看,英帝国主义(也有当时在中国势力还不够雄厚的美帝国主义)所以那样积极支持日本,是由于它们想用日本的侵略遏止帝俄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势力的扩张。就是在英美帝国主义的这种直接帮助和精心策划下,中国和日本缔结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吃尽了帝国主义的苦头,同时也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不管帝国主义玩弄甚么花招,中国人民再也不会上它的圈套了。《甲午海战》的上演,对中国人民海军的官兵是一个激励。我们一定要继承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革命传统,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树雄心,立大志,发愤图强,为保卫祖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斗争到底。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