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中的美籍战士——马吉芬

作者: 师铁夫 日期:2013.07.15 点击数:30
羊城晚报

【作者】 师铁夫

【报纸名称】羊城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07.15

【版次】第B05版:晚会·读图时代;晚会·民间语文

【入库时间】20130810

【全文】

师铁夫

大清帝国北洋海军的故事可谓为每个国人所熟知,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更已然升华为中国海军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但鲜为人知的是,帝国海军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式的人物,马吉芬,他的名字逐渐被尘封,沉入史海的深处,直到最近突然在大洋彼岸发现其身影时,才再度惊叹这段传奇如此的美丽和悲壮。

01

马吉芬,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美国乡村男孩,1860年12月13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华盛顿镇。他的父亲当时正是州治安官,他就出生在他父亲所管辖监狱的里屋里。1878年,马吉芬如愿成为一名美国海军学院的学生,有一次一位教授的房子着了火,他勇敢地冲进去救出了两个小孩,并因此得到了海军部长的表扬。1884年6月,马吉芬正式毕业,他所得到的只是一千美元的安置费和一纸毕业文凭,曾经如此切近的海军梦就此破灭了。这个安那波利斯的浪子再次回到了自己的家, 重新操拾起了家务,干起了农活。正是在这个时候,他从当地报纸上读到了一则消息:“中国和法国爆发战争,清政府迫切希望重整海军。这无疑给大洋彼岸正迫切期盼重返大海的马吉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02

马吉芬对东方那个古老帝国的了解实在是少得可怜,大概只有海军学院里那个当年佩里从日本带回去的铜钟能提供给他一点对东方世界的直观印象。他带上那一千美元安置费,并取得了去中国的记者签证。1885年2月他到达旧金山,从与家人的通信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一个乐观、无所畏惧的年轻人形象:“我的身体和精神都很好,您不用担心。我已经长大,哪里也能安置下来,饿不死的。”“回家的时候我给你们带两头中国的大象。”当时的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黄遵宪还为马吉芬取了他的中国名字,并兴致勃勃地教他书写。于是在马吉芬给家人的书信中,就第一次出现了歪歪扭扭的汉字。

03

年轻的马吉芬就这样告别了故土,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于1885年3月29日,到达了目的地——天津。他一下船,遭受了一个无比沉重的打击——中法停战了!

4月1日,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向总理衙门的电报中表示决心议和,但这也恰恰是马吉芬最不愿看到的事。战争结束后他便可能无用武之地,加上他手头的一千美元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连买回程的船票都不够。4月7日,他找到美国驻天津副领事,让他转递自己的求职信给李鸿章;就这样,他终于得以来到直隶总督衙门,见到了这位权倾一时的李中堂。

04

“我希望您能给我一个职务。”“我可没有什么位子可以给你。”李鸿章冷冰冰地回答。“我想您会有的,我不远万里从美国赶来就是为了谋求一个职务!”“你准备要什么工作?”“我希望指挥新购的鱼雷艇加入长江的防卫舰队。”这里提到的鱼雷艇或许是北洋刚刚向德国购买的“乾一”、“乾二”号鱼雷艇,难以想象他会如此消息灵通。或许正合李鸿章的胃口,中堂的态度立即生变,表示可以给工作,月薪100两。但马吉芬当时只有24岁,李鸿章让他先参加一个天津水师学堂的考试。再考虑是否录用。考了一天,他写了15页纸,内容涵盖船舶驾驶、枪炮使用、导航、航海天文学、代数、几何学、球面三角学、二次曲线、其他函数曲线以及积分运算等各门学科,虽然只答对了五分之三,但考官仍很满意,并表示会告知李鸿章。

05

马吉芬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海军,月薪为130两白银,工作合同期为三年。终于,机会来了。1887年,清政府准备组织一支接舰团赴英国接收新订购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和“ 左队一号”鱼雷艇,马吉芬也入选接舰团名单中,兴奋的他在1887年春夏之间给家中寄去一份家书(当时接舰团还未出发),信中竟然已经臆想出了自己英伦之旅的情景。在与管带邓世昌的密切配合下,“致远”号虽然屡经惊涛骇浪,但均化险为夷。1887年12月,五艘舰艇回到中国,随即编入北洋水师。

06

1894年夏天,马吉芬终于得到了一次休假的机会,就在他为即将能与亲人再度重逢而激动不已时,却突然传来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消息。马吉芬随即被编入北洋海军服务,担任“镇远”号铁甲舰帮代职,协助管带林泰曾指挥。他成了穿着中国海军制服的洋员。在12英寸和6英寸大炮的轰鸣声中,马吉芬的小音乐盒演奏着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美妙的音乐与残酷的战斗相映成趣。日本以旗舰“松岛”号为首的舰队见状开始大胆逼近,及至双方接近到1700米处,马吉芬突然下令开炮。根据当时日军的观察,从“定远”号和“镇远”号方向同时飞来了三枚12英寸巨弹,其中“镇远”号发射的两枚杀伤力极大的4倍径爆破弹准确命中了“松岛”号左舷第4号速射炮,引爆了堆积在附近的约60枚爆破弹,引起灾难性的大爆炸,当场炸死28人,炸伤68人,占到全部舰员的三分之一,“松岛”舰立时丧失了战斗力。

07

但是,马吉芬也伤得不轻,几乎失去了一只眼睛的视力,鼓膜被震伤,肋部、臀部等处均扎着碎裂的木片和弹片,他穿着北洋水师的服装留下一张负伤的照片。在与马吉芬一样参加黄海海战的八位北洋水师的外国水手中,两人阵亡,五人受伤,可以想见这些在中国海军作战的外国人的敬业程度。战斗结束后,马吉芬从天津回国治疗。后被清廷授予三等第一宝星勋章,赏戴花翎。

08

在纽约研究生医院(Post Graduate Hospital)的医治下,病情慢慢有了一些好转。1897年2月11日午夜两点钟,值班护士突然听见病房里传来了一声枪响,当冲到床前时,发现马吉芬半倚在床上,手中持着一把左轮手枪,右耳上两英寸处的弹孔汩汩向外流着鲜血。原来他这把枪是隐藏在保险箱中的纸堆里。案上留着一纸遗书:“注意床单,没有被子弹所引燃。在此致以我对大家的赞美和道别,并为左轮手枪之事对费尔普斯小姐表示歉意,这是所有枪都会导致的一条出路。永别了!……顺便提醒一句:我虽最终自裁但这并非是一次苦难逃亡。”他的自杀并非偶然。1895年2月12日凌晨,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服毒自杀。1895年2月13日,“镇远”号代理管带,马吉芬好友杨用霖以手枪自杀。威海卫之战的失败,使北洋海军走到了全军覆没的边缘,忠勇的海军将领不愿投降日军,愤然自尽。马吉芬的遗体被运回了家乡华盛顿下葬,遗体身着一套北洋海军的军官制服,棺上覆盖的是“镇远”舰在黄海海战时使用的大幅龙旗(据说至今还保存在华盛顿镇的社会历史博物馆),他的墓碑上,刻着一段这位安那波利斯的浪子自杀前仔细写下的最后忏悔词:“一颗破碎的和忏悔的心灵,哦,主呵,愿你不会轻视我!”

师铁夫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