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殇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26 点击数:10
海南日报

【副篇名】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祭

【报纸名称】海南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26

【版次】第010版:中国新闻视点

【入库时间】20140810

【全文】

1894年7月29日,侵朝日军攻击驻牙山的援朝清军,清军战败。8月5日,日军在朝鲜南部的万里仓搭起了牌楼,举行庆祝牙山战役胜利的阅兵式。

1895年4月17日,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海战中被日舰击伤的镇远舰。本栏照片新华社发

穿越历史硝烟的复兴之路

120年前,黄海上一场早已注定胜负的战争,改变了两个东方国家的命运:中国一蹶不振,从此重新寻找救亡图存、实现现代化的复兴之路;日本一战而起,开始走上对外扩张、无法回头的侵略之路。

回望甲午战争的滚滚硝烟,失败背后的原因无比清晰,而挫折带来伤痛犹未平复。

知耻而后勇。120年来,中华民族正是在苦难中汲取力量,奋发图强,寻找到了一条民族复兴之路。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攻坚克难中再创辉煌。

甲午战败痛为国殇

7月25日,在北洋水师覆灭之地刘公岛,海军北海舰队两艘船艇,同时拉响汽笛。官兵们脱帽肃立,垂首默哀。

120年前的这一天,日军突袭中国北洋水师“高升”号,丰岛海战由此爆发,甲午战争拉开序幕。

9月,中日在黄海丹东海域爆发海战,包括致远舰在内北洋水师多艘舰船被击沉。随后,日军攻入大连旅顺,将全城2万多人屠杀殆尽,只留36人抬尸。

奇耻大辱,痛为国殇。

甲午一战,中衰日强。

作为甲午战争的结果,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签署《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

巨量的赔款割地不仅掏空了清政府的家底,还击碎了近代以来中国“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迷梦。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启动了洋务运动,成果斐然。“然而,甲午战争让中国洋务运动33年积累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中国的复兴进程被彻底打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说。

为什么会输?为什么会输给日本?是当时横亘在国人面前不解的课题。其实,自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园子起,胜败已分。

“一个落后的国家,一个没有精神的军队,如同羊与狼争。”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井晓光说,日本之胜,并非胜在船坚炮利;中国之败,并非败在北洋水师,而是国家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说,甲午战前,被西方列强打开国门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卧薪尝胆地成为了新兴强国。

反观当时的清政府,洋务运动带来的多是皮毛之变,而非根本。骨子里腐烂不堪,制度腐朽没落,却依然在做着天朝大国梦。

落后就要挨打。甲午之败,惊醒多少中国人:不是兴办实业、买枪买炮,就可以不再挨打,中国的落后在于落后于时代的制度。

百年艰辛探索复兴之路

安徽合肥,一条繁华的步行街头,坐落着当年一手创建北洋水师、最后又在《马关条约》上签字的李鸿章的故居。

有的游客在参观后大骂李鸿章是“卖国贼”。然而,在31岁的故居讲解员陈骞看来,“李鸿章只是大清的一枚橡皮图章,没有他,也还有‘张鸿章’‘王鸿章’”。甲午战争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清王朝当政者没有找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路径,洋务运动救中国不过是南柯一梦。

120年前,一些有识之士在甲午战争的炮声中惊醒,开始重新观察周围的世界,重新确认前进的方向,重新选择复兴的道路。

怀着救国救民的理想,维新、革命两股政治力量在甲午战争后的二三十年间先后登上历史舞台,但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又先后败下阵来。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道路可以救中国?

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曲折前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经磨难,百折不挠,终于走出了一条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寻路,贯穿了120年来的中国历史。这苦苦追寻的过程,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能够经得起挫折和失败、能够在跌倒后重新站立起来的伟大民族。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了。但将历史的镜头拉长,中国最终却是“胜”的一方。恰恰是失败唤醒了中华民族,使之浴火重生,走向辉煌。

“中国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国家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中国民气之昂扬向上,与120年前决然两途。”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说。

不懈追求实现现代化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两个甲子的历史变迁,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一铁律。

饱经磨难沧桑,历经百多年探索,今天,中华儿女终于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之路,站到了实现民族复兴新的起点。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梦想如此之近,挑战依然艰巨: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国内因此也积累起一系列问题与矛盾;与此同时,国际形势正经历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经济继续深度调整。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接下来该怎么走?

“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努力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给出的答案。

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对内,意味着不断深化改革;对外意味着持续扩大开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20年前的历史教会中国,闭关锁国不但敌不过入侵者的船坚炮利,更会导致自身的停滞不前、积贫积弱。

因为深知贫困之艰,中国坚持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同各国共担风险,共享机遇,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贡献力量。

因为深知战乱之苦,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原则、重情谊、讲道义、谋公正——对大国关系,主张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同走和平发展之路;在国际上,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积极倡导并践行新安全观。

反观日本,掌权的右翼势力却不断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扩充军事力量,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值得世人警惕。

2014不是1894,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回望120年前那场战争,不是要沉湎于历史苦难,而是要洞察历史规律,汲取智慧,把握大势,推动历史进步潮流滚滚向前。

(新华社北京7月25日电)

北海舰队誓言慰忠魂

新华社山东威海7月25日电 海军北海舰队25日在威海甲午战争故地刘公岛,开展以“铭记甲午耻、践行强军梦”为主题的水兵集体签名宣誓等活动,纪念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

停靠在铁码头、悬挂满旗的某水警区任丘艇和伊川艇,同时拉响汽笛120秒。官兵们脱帽肃立,垂首默哀。随后,8名礼仪兵向“海魂”雕塑台敬献花篮。

鲜花寄哀思,誓言慰忠魂。水警区官兵们来到北洋海军忠魂碑两侧肃立,他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牢记历史,聚力强军,维护海权,圆梦海疆。”

在甲午战争博物馆里,1000多幅甲午战争历史照片和300多件舰船文物,再次把官兵带到了惨痛的历史记忆中。“清政府输得太惨烈了,这是一种耻辱。”水警区装备部修理所教导员张小松说,“我们要吸取惨痛的教训,不能让历史重演!”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