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解铃还须系铃人”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25 点击数:10
上海文汇报

【副篇名】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举行,专家认为打破僵局取决于日方的诚意和行动

【报纸名称】上海文汇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25

【版次】第03版:综合

【入库时间】20140810

【全文】

本报北京7月24日专电(驻京记者陆正明)在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北京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120余人举行“殇思·镜鉴——甲午战争120周年研讨会”,回望历史,镜鉴今日,审视这场战争对当今中国的警示意义。

当前,正值中日关系出现波折的关键历史时期。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王泰平认为:“日本一些人正把中国树为假想敌,要牵制和阻止中华民族的复兴。中国对外政策没有变化,目前的状态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希望把关系搞好,不是搞得更坏。解铃还需系铃人,中日关系打破目前的僵局取决于日方的诚意和行动。”

与会学者认为,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处心积虑、蓄谋已久的战争。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王晓秋说,16世纪末,丰臣秀吉在私人信件中说要“在有生之年誓将大明领土纳入我之版图”,进而占领中国,迁都北京。幕府末年的著名维新人物吉田松阴鼓吹日本“海外雄飞论”,提出“失之英俄者,以朝鲜和满洲为补偿”。此后,明治政府一批实权人物不断宣扬“征韩论”“征台论”“大陆经略论”。直至定下“外交被动,战争主动”的方针,组织大本营,全国进入了战争体制,发动战争。

对于这场战争给中日两国造成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武寅说,甲午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冲击,也给日本带来巨大的战争红利,使其陷入战争的亢奋不能自拔。日本在战败后曾有机会对自己走过的道路进行认真回顾和反思,悬崖勒马,避免越陷越深。然而直到今天,日本某些人仍然沉迷在历史的梦境中未能清醒。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王泰平说,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和上世纪30年代发动的侵华战争,两次打断了中国的发展进程。安倍上台以后,在军事安全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举措,不断加强在东海方向的军事部署。日本政府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队权,并决定在今后几个月内修改自卫队法等相关法律,意味着日本自卫队今后无论从组织形式、法律地位,还是活动范围和承担义务上,都无异于军队。这份决议还大肆宣扬邻国威胁,针对中日岛争制定对策,为在东海强化军事部署制造条件,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时代不同了,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阻挡中华民族复兴的步伐。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表示,甲午战争以来,中日两国之间战争多于和平,紧张多于友好。中国要居安思危,常存战备之思,牢记甲午惨败教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研讨会由参考消息报社、新华社解放军分社、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国家图书馆、世纪出版集团等主办。上海远东出版社已将我军将校级军官有关文章结集为《甲午殇思》出版,学术名家撰写的《甲午镜鉴》亦出版在即。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