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不能单纯依赖外交”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6.22 点击数:10
齐鲁晚报

【副篇名】齐鲁大讲坛纪念甲午战争120周年系列讲座昨日首讲

【报纸名称】齐鲁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6.22

【版次】第A02版:重点

【入库时间】20140720

【全文】

张海鹏(中)、戚俊杰(右)和主持人孙占元在齐鲁大讲坛上。 本报记者张中摄

本报记者刘帅

21日,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员戚俊杰做客齐鲁大讲坛,讲解甲午战争带来的历史启示。

“我们只有提高我们自己的能力,适应日本这样的邻居,要用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之相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员戚俊杰认为,“怎么样做对现在和将来的中华民族利益最大化有益,我们就怎么样去做。”

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提出,“弱国无外交,必须要发展好自己。”

“从甲午战争失败的教训可以看到,腐败威胁国家发展,必须时刻反腐。”张海鹏说。

甲午战争

日本蓄谋已久

“日本征服中国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全国后,他的野心开始膨胀,图谋征服朝鲜和中国,甚至提出要把北京作为日本的首都。”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说,虽然丰臣秀吉侵朝后被中国和朝鲜打败,但丰臣秀吉的主张一直为德川幕府的政治家、思想家所继承,他们鼓吹占领中国,建立“大大日本帝国”。这也是近代以来所谓的“大日本帝国”的最早说法。

“从甲午战争之前来看,日本的对外侵略从19世纪70年代、80年代开始做准备,一直持续到1894年的6月5日。日本以天皇作为战时大本营的直接统帅,统领全国的军事行动,侵略中国的军事体制、战时体制正式形成,这是一个举国体制的形成。”

张海鹏举例,1887年春,日本参谋本部陆军大佐小川又次综合侦察结果,提交了《清国征讨方略》,对日本总兵力和各省军力分布做了详细报告,分析了清政府和日本各自财政、军费、海军建设、沿海和长江防御设施、官僚和国民素质等,提出“断然先发制人,制订进取计划”的侵略方案,建议以八个师团军力“攻占北京,擒获清帝”。

“1893年,日本成立‘出师准备物资经办委员会’,颁布《战时大本营条例》,这是日本迈向侵华战争的重要步骤。”张海鹏说,日本在中国和朝鲜布置了军事间谍网,构思进攻作战的细节,并认为对华作战可稳操胜券。

当时,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秘密对英国交涉修改条约,并在1894年7月完成签约,英国同意在日本对华开战时保持中立,实际上支持日本侵华立场。

甲午战争博物馆研究员戚俊杰也认为,历史事实证明,甲午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经过周密准备后发动的,绝不是偶然冲动。

日本积极准备

中国却无任何防备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1月开始,2月日本明治政权就在外交布告当中宣称‘国威于四方’。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连续在三次重要的会议上,大肆宣布‘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这实际上就是近代明治政权建国的一个国策,这个国策就是‘失之欧美取偿东亚’的政策。”

戚俊杰说,这个政策制订后,马上就划分了阶段的目标,首先是侵略朝鲜、吞并琉球;然后是占领中国的东北和中国的台湾;第三步是攻占中国的大陆;最后要以中国为据点,再向整个世界进攻。

但日本做准备时,中国却无任何防备。“一位曾在日本做过公使的中国官员在日本工作期间,交了日本很多朋友。他认为日本一定会打中国。甲午战争爆发前,1893年,他向中国总理衙门写报告,但总理衙门根本不予理睬。中方无准备也是导致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张海鹏说。

戚俊杰指出,我们只有提高我们自己的能力,适应日本这样的邻居,要用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之相处,“必须学会与狼共舞。”

弱国无外交

必须发展好自己

在张海鹏看来,中国战败基础性因素是中日两国社会发展阶段不同,中国虽然开展洋务运动,但经济发展远不及日本。

“日本不仅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技术,还引进他们的社会制度,使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张海鹏分析,从1868年到1892年,日本共建成公司5600多个,总投资达2.89亿元。

“其实战争就是日本和中国两国物质力量对抗,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发展好自己。”张海鹏说,弱国无外交。

戚俊杰和张海鹏都指出,在战争时期,单纯讲求外交,不动员军队,提前做好准备,也是这次失败的原因。

“李鸿章在战争一触即发之际,不相信战争能打起来,只相信‘万国公法’,要以理服人,‘谁先开仗,即谁理绌。’把应对战争可能爆发放在国际调停上。”张海鹏讲到,在中国担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当时说过:中国“对战争毫无准备,实在令人吃惊”。“外交把中国骗苦了,因为信赖调停,未派军队入朝鲜,使日本一起手就占了便宜。”

“日本在外交上应付调停,在军事上却一步也未放松,处处掌握主动。”张海鹏说,调停并未为中国带来和局。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