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之弊与文化之短

作者: 余远来 日期:2014.03.24 点击数:20
解放军报

【副篇名】——“甲午战争文化沉思录”系列文章之二

【作者】 余远来

【报纸名称】解放军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3.24

【版次】第11版:长征副刊

【入库时间】20140430

【全文】

“坐斗竹牌”“舰炮上张晒衣裤”说明什么?说明一支军队脑子里想的不是打仗,过的不是打仗的日子,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养成适应打仗的战斗作风。难怪当年日本军人就此断言中国海军“实不足虑也”。

本文通过剖析战争双方在作风上的差异,说明部队的作风养成深受文化观念、习俗乃至整个文化生态的影响。这也提醒我们,锤炼部队的优良作风,必须以适应战争需要的先进军事文化作为支撑。

——编 者 

120年前的甲午海殇,让我们每个中国军人都没齿难忘、悲愤在心。正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所言:“我从大海的狂笑中听到那位满怀羞愧而饮泣的战败之人的苦笑。”120年后,我们回望那一片黄海波涛,不禁也是此等殇思,恨之切切。甲午战败,抛却其他不言,单是中日两军在日常作风上的巨大差异,就足以永诫后世。

1、苟安忘战、训风虚浮与处心积虑、备战扩张

中华文化的发源与兴起,都是源自于其小农经济的发展,是一种内向的、稳定的大陆文化和农耕文明,是一种以长城为文化象征的防御型文化,天生就缺乏那种面向海洋的开拓和冒险精神。正如三国时期陈寿所言:“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大陆文化崇尚和平主义,再加之长期受儒家文化封建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也被塑造为节制、中庸、谦恭。正是由于受这种文化的熏陶,晚清政府在整军备战中并无经略海洋、谋求海权的战略远见,仍存有苟安忘战、乞求和平的思想和虚骄自傲的心态,导致训风虚浮、演风虚华,训练走过场、演习造声势的现象严重存在。

诚如来远舰鱼雷大副所言“我军无事之秋,多尚虚文,未尝讲求战事。”至后期,这种虚华之风更是朝野滔滔,北洋海军满足于以大操和合操进行的编队训练,极力显示威武气势,并无实质性战术训练内容。成军后的海军训练,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为应付三年的大校阅而训。校阅时,“所有船舰和大炮都被粉饰油漆得焕然一新”、预量码数设置浮标、在靶船暗埋炸药,以此敷衍上司、掩藏问题。再后来,由于经费问题,导致日常训练难以为继,“操练尽废”,许多战舰充当起运输船、旅游船从事商业运输,导致军事训练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战斗力建设止步不前、日有所损。而对手日本是天然的海洋国家,西方的海盗文化对于已经在中国进行海盗袭扰数百年的它来说,是亲切而自然的,明治维新后,日本很快就选择了西方海上强国对外扩张求富的道路。在“清国征讨方略”野心膨胀的鼓噪下,日本迅速组建联合舰队,定期于东京湾大操舰队,举行海军大演习,训练水平和作战力量迅速提升。

2、军纪松弛、派系林立与举国一致、上下一气

“官本文化”的沿袭导致了晚清政府在治军肃纪上的松懈怠惰,军纪松弛、派系林立岂能对抗日本的举国一致、戮力同心?中国的封建官僚体制孕育了官本文化这个怪胎,历经朝代更迭亦不式微。即使是按照近代军制成立了北洋海军,亦难逃脱官本文化的浸渍和沾染,导致军内军纪松弛、派系林立。史料中有这样的记述:丁汝昌“虽为海军统帅,而平日宿娼聚赌,并不在营中居住”,“有某西人偶登其船,见海军提督正与巡兵团同坐斗竹牌也”,“所有官兵都携带家眷住在陆上,把兵舰当作一个衙门,点卯应粮”,“每北洋封冻,海军岁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识者早忧之”,“镇远、定远舰上的士兵,常在舰炮上张晒衣裤”。凡此种种,足见当时北洋海军治军肃纪上的松懈怠惰。如此之军队,岂可御海于外侮。更为甚者,朝廷在选人用人上,也是派系斗争激烈。李鸿章为使淮军掌控局面,不是选贤任能,而是大量起用嫡系,排斥其他将领之后党羽翼。担任天津军械局总办、负责军需供应的张士珩就是其外甥,其供给海军的弹药不合格,许多弹头并未填装炸药、“实有泥沙”,导致日本吉野号中弹竟然安然无损。

除此之外,北洋海军也难逃当时贪腐之风影响,供应给北洋舰队的煤本应是上好的优质无烟煤,却因官员腐化导致北洋舰队用的是劣质的八槽煤,影响动力性且不说,其散出来的浓烟使日本联合舰队早半小时发现北洋舰队,赢得了宝贵的战役准备时间。而在此问题上,日本则完成了由传统社会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转型,通过宪法规范,带兵将领没有保全实力、拥兵自重的制度和心理,反而由于全面学习西方一派新风正气,军纪肃然,举国戮力同心,军队上下一气。清军与之交战,败亦在其中也。

3、是作风之弊还是文化之短

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除了带来枝繁叶茂的绚丽光彩之外,同时也沉淀了惊人的保守能量,厚重地遮掩了民族文化之短,使之难以在开放求变中散枝开叶、焕发活力。经过清廷两次海防大筹议和两轮海军建设热潮,历时20余年,至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时,北洋海军实力在当时的远东各国堪称第一,实力在日本之上。但这种实力只是舰船器物等带来的战斗力表象,其军制、训练囿于“祖宗成法不可变”,仍然是中体西用、变而不革。这导致晚清政府在海军建设上的组织涣散、作风漂浮,也直接导致了最终的败局。

正是从这个角度说,晚清的文化之短,繁育了北洋海军的作风之弊,进而导致了甲午的海上之殇。我们祭奠这一段历史,就要从中吸取教训。文化是“无形的心”,是推动民族发展的根本。一支军队光有器物之利、血性之勇,却无先进文化导引、务实作风保证,终至饮恨大洋,吞下苦果。“风以动之,教以化之”。每种作风的背后都有一段深刻的文化,每种文化也会孕育出一种作风。我们必须形成求真务实、改革创新的文化自觉,发扬真打实备、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科研部理论研究室研究员)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