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午战争,你知道清朝为什么输,你可能不知道——1894,日本为什么赢(上)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7.26 点击数:60
淇河晨报

【报纸名称】淇河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7.26

【版次】第A21版(钩沉)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

1894年9月12日,停泊在威海卫的北洋舰队。

这是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战争,还是一场从开战之初就已注定结局的战争。号称军力“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背后是一个外强中干、腐朽衰败的大清帝国。而隔海相望的近邻日本,历经明治维新,已经迅猛崛起,野心爆棚。1894,朽木遇战火,灰飞烟灭。

东京:陆奥宗光决意开战

1894年6月2日,日本内阁成员齐聚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官邸开会。

外相陆奥宗光拿出一封电报,让阁员们传看。电报是日本驻朝鲜临时代办杉村浚发来的——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国王已准备向清朝请兵镇压。陆奥宗光的意见是:“如果清朝确有向朝鲜派遣军队的事实,不用任何名义,我国也必须向朝鲜派遣相当的军队,以备不测,并维持中日两国在朝鲜的均势。”

伊藤不敢怠慢,牵扯到海外派兵,他派人请来了军方的代表——参谋总长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和参谋本部次长川上操六。起初,除了陆奥、川上和海军大臣西乡从道以外,其他人对出兵都表示疑虑。陆奥努力游说大家,表示一定保护日本使馆和侨民安全。最终,内阁作出了派兵赴朝的秘密决定。伊藤博文进宫,按例奏请天皇施行。

派兵,派多少?会议没说。按照当时在日本休假的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最初的想法,500人到1000人即可。

可是,陆奥外相不这么想。

“实行干脆利落的政策吧!”

内阁作出了决定,陆奥一下子忙了起来。他命令大鸟圭介做好随时返回朝鲜的准备,又找到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商议决定大鸟将搭乘“八重山”号军舰赴朝,军舰和舰上配备的海军陆战队都将听大鸟的指挥。朝鲜内乱,他认为“此乃确立日本在朝鲜的势力之难得良机”。

当天深夜,陆奥和外务次官林董将川上操六请到外相官邸,共同讨论落实出兵朝鲜的计划。陆奥把自己想在朝鲜进取的想法对川上和盘托出,川上点头称是:“好!你若有这样的决心,就不要再搞姑息外交了。下决心去实行干脆利落的政策吧!军事方面的事情,我心中有数。”

后来,外务次官林董回忆当晚三人的讨论情况,说当天的会议“不是议论怎么和平解决问题,而是讨论了怎样进行作战和如何取胜的问题”。

保护日本的“利益线”

日本想对东亚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想了好几百年。早在丰臣秀吉初步统一日本后,就曾于1592年和1597年两度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明治维新前后,诸如“补偿论”、“海外雄飞论”、“大陆政策”、“征韩论”、“瓜分中国论”在日本政学界接踵出炉。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上奏《外交政略论》,认为:“国家独立自卫之途有二:一曰防守主权线,二曰保护利益线。仅仅防守主权线已经不能够维护国家之独立,必须进而保护利益线。”朝鲜就被看成是日本的“利益线”。

川上操六于1893年4月9日,从东京出发,先到朝鲜的釜山,继往仁川、汉城等地考察。6月中旬,他又南下上海、南京等地活动,参观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和吴淞炮台,直到7月初始返回日本。此行归来,川上认定清帝国极度腐败,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正当其时。

在川上的策划之下,6月5日,经天皇批准,在参谋本部设立战时大本营,作为日军的最高统帅机构,成员全部是现役的陆海军高级将领。

军队已经磨刀霍霍,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一个开战的理由,并避免招来列强的干涉——这还得看陆奥的。

大本营换上主战派

6月5日,陆奥对即将登船赴朝的公使大鸟圭介交代:“我们在朝鲜必须取得优势。因此,在向这个方面前进时,即使因阁下的措施而和平破裂,我将完全为之负责。”

6月9日,大鸟抵达仁川。此前,清提督叶志超和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在朝鲜牙山登陆,并安营扎寨。12日,日军先头部队也抵达仁川。

16日,陆奥提出所谓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案”,这样一则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再则拖住清军不能班师回国,以伺机寻衅。陆奥认为清政府“十之八九不会同意日方的提案”。果然,6月22日,清驻日公使汪凤藻向陆奥发送了拒绝的答复书。陆奥向清政府发出“第一次绝交书”。当日,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御前会议,表明今后准备采取更为决绝的态度和强硬立场。

23日,大本营向第五师团长陆军中将野津道贯下达命令,向朝鲜增派部队。28日,陆奥和川上之前策划的混成旅团全部在仁川登陆,合计7600人。

在陆奥判断英、俄两国不会对日军在朝鲜的行动进行干涉后,日本的开战决心越来越坚定。在7月17日召开的大本营第一次御前会议上,海军军令部部长中牟田仓之助反对使用舰队攻击清军,主张采取守势。明治天皇发布特别旨令,把中牟田仓之助撤职,恢复枢密院顾问官休职海军中将桦山资纪的现役,接任海军军令部长。

桦山以强硬的主战态度而闻名。7月19日,在桦山的主持下,大本营编成了联合舰队,任命海军中将伊东祐亨为司令官。当天,日本向清政府发出最后备忘录,要求5天内答复。

长崎:一支忐忑不安的舰队

1894年7月23日上午11时,日本“联合舰队”的先遣队,由“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艘军舰组成的第一游击队从位于长崎的佐世保军港出发,驶向朝鲜群山海面。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在“高砂丸”号上送行。接着,“松岛”、“高千穗”、“千代田”、“严岛”、“桥立”五舰组成的本队也经过“高砂丸”;不久,“葛城”、“天龙”、“高雄”、“大和”四舰组成的第二游击队驶来,最后一批出发的是“爱宕”号。

开往朝鲜的这支舰队,是以萨摩藩士为主体的日本海军,奋斗了几十年攒下的家底,来之不易。此次出征挑战强敌,谁的心里都没底。以至于后来桦山要化名当参谋,登上商船改装的“西京丸”号跟在舰队后面压阵。

军费:海军与国会的拉锯

明治维新后,来自长州藩和萨摩藩的倒幕功臣把持了政府,形成了著名的“藩阀政治”。在军界,陆军以长州藩势力为主导,而海军被萨摩藩势力所控制。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一直处在“陆主海从”的境地。从1872年到1882年,海军军费只是陆军的三分之一,发展速度很迟缓。

1885年,萨摩藩元老西乡从道以陆军中将的身份出任海军卿。西乡到任后,抛出了一个新造舰54艘计66300吨的计划。

1889年,按照新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内阁总理大臣向天皇负责,帝国议会并非立法机关,审议预算成为国会监督行政权力的唯一手段。当时日本众议院云集许多民权人士,在预算上做文章是他们反对藩阀政府的利器。所以造舰费屡屡成为众矢之的。

在1893年召开的第四届国会上,天皇出面迫使国会妥协,国会宣布每年为海军增加投资300万日元。这样,日本海军将在1893年至1899年获得1800万日元造舰拨款,用来建造铁甲舰4艘,巡洋舰1艘,其中就包括针对北洋海军定远级铁甲舰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战列舰“富士”号和“八岛”号。不过,甲午日清开战时,“富士”号和“八岛”号还未竣工。因此,在日本军界稳健派眼里,挑战北洋海军是相当冒险的行为。

军舰:仓促上阵的“三景舰”

从北洋海军拥有了排水量7000多吨的“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之后,如何克制这两舰的装甲和重炮,就成为日本海军最重要的课题。

其实在1885年“镇、定”二舰刚开始服役的时候,日本就迈出了追赶的步伐。当年10月,法国海军部收到日本政府聘请军舰设计师白劳易的请求,日本人开出了比聘请一般外国专家高出20倍的价码,法国政府当即同意。白劳易于1886年2月2日拖家带口抵达横须贺,一直工作了4年,为日本设计了6艘军舰,先是两艘钢壳无护甲巡洋舰“高雄号”和“八重山号”。之后,白劳易便集中精力去设计一组足以击毁“定远”、“镇远”的战舰。

由于受建造经费的掣肘,白劳易计划设计一种吨位稍小、费用较廉的二等海防舰。1887年3月,日本海军启动了白劳易设计的建造方案,并以著名的“日本三景”(即宫城县的松岛、广岛县的严岛神社以及京都府的天桥立)为名,将三艘新舰命名为“松岛”、“严岛”、“桥立”。因此后世将该级舰称为“松岛”级巡洋舰,或者直接统称为“三景舰”。

“三景舰”的排水量是4278吨,比“镇、定”二舰差了不少,却有一门口径为32厘米的巨炮,威力和射程大于“镇、定”二舰30.5厘米的主炮。此外,虽然白劳易刻意加强了重点部位的装甲,但防护巡洋舰舰型的先天不足,仍然使“三景舰”的防御力显得弱不禁风,甚至有人称它们是“裸体武士”。

在黄海海战中,“三景舰”起到的作用不大。5个小时的战斗,3门巨炮一共才发射13次,竟然悉数落空。真正给予北洋海军致命威胁的是以“吉野”为代表的高航速、高射速的巡洋舰。

军火:下濑火药威力领先

当时海军装备的炮弹中,开花弹是其中最具威力的一种,不过北洋海军的开花弹很少。而根据当时的技术,开花弹弹头填充的是黑火药,只能通过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炮弹碎片来杀伤敌军、破坏敌舰。1873年,德国化学家斯普伦格尔发现,苦味酸可以用引信引爆,爆炸的威力远大于黑火药。

1888年9月,日本工程师下濑雅允开始研究苦味酸,至1891年终于成功配制出了以苦味酸为主要成分的烈性炸药,定名“下濑火药”。1893年1月28日,日本海军正式开始换装填充了下濑火药的炮弹,这在当时绝对是领先世界的创举。

填装了下濑火药的炮弹灵敏度极高,击中绳索都能引发爆炸。爆炸除了可以产生冲击波和炮弹碎片,还伴随有中心温度高达上千摄氏度的大火,火焰会像酒精燃烧一样四处流动。在黄海海战中,12艘北洋军舰遭受火灾的至少有“超勇”、“扬威”、“定远”、“镇远”、“经远”、“来远”、“致远”等7艘,有学者分析这都是拜下濑火药所赐。

军官:海军之父的改革

1893年,日本海军对人事和行政进行大规模改革。在海军大臣西乡从道的支持下,这次自我整理由海军省主事山本权兵卫大佐主持。

根据山本的人员整理计划,8名将官和89名佐官被解除职务,这些人有的连蒸汽军舰都不懂,还是帆船军舰时代的老脑筋。

在山县、西乡的支持下,山本雷厉风行,对日本海军在战前进行了一次“大瘦身”。许多留过洋的现代化军官被提拔起来。

对清作战的方针,山本也起了重大作用。

7月17日,大本营根据海军的胜负可能,制订了三套计划:其一,若海战大胜,陆军长驱直入打进北京;其二,若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固守平壤,舰队维护朝鲜海峡制海权,从事陆路增兵的运输工作;其三,若海军大败,陆军撤离朝鲜,舰队守卫沿海。7月19日,根据山本的方案,已经改名为“西海舰队”的警备舰队和常备舰队整合成“联合舰队”,司令官为原常备舰队司令伊东祐亨。

尽管只是一个大佐,山本才是日本海军的实际操控者,难怪人们称呼他为“权兵卫大臣”。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日本海军之父,在他的精心谋划下,战火一触即发。(据《文史参考》)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