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午战争,你知道清朝为什么输,你可能不知道——1894,日本为什么赢(中)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7.26 点击数:20
淇河晨报

【报纸名称】淇河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7.26

【版次】第A22版(钩沉)

【入库时间】201209001

【全文】

丰岛:突袭!“高升”号被击沉

甲午战前,日本人最为忌惮的便是北洋水师。此前数十年间,中日双方围绕海军装备已经展开了数轮军备竞赛。直到日本的决策者们准备开启战争之门那一刻起,他们对日本海军能否战胜北洋水师,仍然心里打鼓。因此,中日之间第一次海上交锋非常关键,战斗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双方的信心。在牙山湾口丰岛西南海域,两国舰队注定的遭遇战爆发了。

秘密出航,不宣而战

7月23日,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中将接到大本营作战密令,亲率军舰15艘、水雷艇6艘、侦察舰1艘,由佐世保海军基地起锚向朝鲜海面进发,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对北洋水师进行突然袭击。上午11时,伊东祐亨首先派出海军少将坪井航三,率领“吉野”、“秋津洲”、“浪速”3艘快速巡洋舰组成的第一游击队作为联合舰队的先锋,出发到牙山湾,执行侦察任务。

伊东祐亨率其余军舰12艘,成单纵阵队形,向朝鲜西海岸出动。舰队出发时,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亲自赶到港口送行。经过将近一昼夜的航行,7月24日上午,联合舰队航行至朝鲜半岛南端的济州海峡。

日本在向朝鲜派遣海陆军、阴谋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采取了绝对保密的措施:包括实行全国新闻大检查,严禁报纸上刊登有关军队兵员、军舰及弹药、粮食数额以及关于军队及军舰调动、船舶征发、军队部署等一切消息。日本联合舰队的出动,更是严格保密,封锁消息。舰队夜间航行,加强警戒,实行严格的灯火管制,除向导舰及旗舰外,各舰均熄灭灯火。因此,清朝政府对于日本海军的战争部署,以及日本联合舰队的进袭行动茫然无知,毫无防备。

7月25日凌晨4时左右,“济远”在前,“广乙”在后,北洋水师由牙山鱼贯出口返国。7时30分左右,两舰驶抵丰岛海面,突然在南方出现军舰3只。瞭望之下,士兵们辨认出来舰为日本“吉野”、“浪速”、“秋津洲”快速巡洋舰。当时,中日两国尚未开战,北洋舰队像往常一样继续行驶。

正在搜索前进的日本第一游击队辨认出北洋舰队的“济远”、“广乙”二舰,坪井航三下令准备作战。

由于丰岛附近海面南宽北窄,对日舰的回旋运动不利。为了占据有利位置,日舰故意转舵向东行驶,以便待北洋水师驶至丰岛以南海面宽阔处,再行攻击。“济远”、“广乙”见日舰转轮东去,以为日舰不致挑衅,继续向前航行。当驶至丰岛南侧海面时,日舰突然向“济远”、“广乙”迎面扑来。

7时52分,双方军舰相距3000米时,日本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号突然以左舷炮火向济远轰击,“济远”、“广乙”被迫应战。日本联合舰队与大清北洋水师的第一仗就这样打响了。

被打懵的北洋水师

丰岛海战,力量悬殊,“日本方面占压倒优势”。况且日舰又是突然袭击,炮声连响,北洋水师被打懵了。

战斗一开始,日方3舰依仗其速度快、速射炮多的优势条件,以“吉野”居先,成鱼贯纵阵,“集中炮火,聚攻济远”。不过,济远舰毕竟是清朝花了62万两银子从德国购置的铁甲舰,那210毫米口径双联发主炮也不是吃素的,其所发射的炮弹多次命中“浪速”和“吉野”两舰。

双方激战到8时,丰岛海面上硝烟弥漫。北洋水师力战不支,开始败退。“济远”向西面旅顺方向撤退,“吉野”、“浪速”紧追不舍,边追边向“济远”发炮。正在这时,西南方海面冒起黑烟两簇,有汽船两只向东航来,但不能辨认为哪国船舰。这时,日本第一游击队司令官坪井航三下令各舰采取“自由行动”,由“秋津洲”追击“广乙”,“浪速”追赶“济远”。

由西南驶来的两艘船,是清朝“老爷”炮舰“操江”号和悬挂英国国旗的商轮“高升”号。两船进入日军视野时,“吉野”发出信号,命令“浪速”掳获“高升”,送联合舰队司令官处置。“吉野”继续追击“济远”,并令“秋津洲”放弃追击“广乙”,转而截击“操江”号。

没有了“浪速”的支持,追击“济远”的“吉野”丧失了船只数量上的优势。“济远”随即用尾炮反击,共发射4发炮弹,3发命中。“吉野”受创,不敢继续追击,北洋水师“济远”舰趁机逃离战场。

另外一边,“广乙”号中炮负伤,被迫向朝鲜西海岸方向撤退,不幸搁浅,随即自毁。炮舰“操江”号见大势已去,在将船内重要文件焚毁,又将船内用作军饷的20万两白银投入海中后,挂起白旗投降。英国商船“高升”号上有1100多名淮军精锐,士兵们拒不投降,被“浪速”号击沉。最终,“高升”号上871人葬身在丰岛冰冷的海水中。

丰岛海战,北洋舰队损失不小,“广乙”焚毁,“操江”被俘,清军伤亡近千人。最重要的是北洋水师首战失利,日本联合舰队取得“先下手为强”的心理优势。

这场海战后,日本继续向朝鲜大量增派陆军,积极筹划发动大规模陆路侵略战争。同时,日本海军一改过去谨慎的做法,胆子壮了起来,提出“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的口号。丰岛海战是甲午年清日两国一系列海陆战争的序幕,之后不久的8月1日,两国政府在同一天向对方宣战。

平壤:清朝陆军不堪一击

中日战局,海陆两军相辅相成。丰岛海战前,中国与朝鲜牙山、仁川间的海路畅通,航行无阻。清军由海路赴朝,两日可达。丰岛海战后,日本海军完全控制了朝鲜西海岸水域,中国至牙山、仁川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走海路运兵的风险变得极大。聂士成、叶志超率领的3800多名清军陷于孤立。7月29日,大岛旅团的约4000名日军向清军杀来,叶志超、聂士成带领部队向平壤方向退散。

[清] “恐日症”在军中蔓延

在陆上战场,清军本来信心十足,准备一举击退日军。7月31日至8月3日,行军中的四路清军分别接到李鸿章的命令,叫他们“迅速占领平壤,接应叶志超部”。四路大军马不停蹄,日夜兼程,顶着酷暑徒步数百里,分别于4日至9日间抵达平壤。

8月6日,前卫探报牙山、成欢失守,日军已占领仁川、京城,在各要道铺设地雷阻止清军南下。清军决定暂在平壤下寨,休整兵马,严密监视日军的动向。就在这四路大军尚在犹豫是否南下御敌时,叶志超、聂士成带领成欢残兵陆续到达平壤,已经溃不成军,一路减员200多人。逃进平壤的清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疲惫凄惨之状,给刚刚开进朝鲜半岛的四路清军极大震动,严重打击了清军士气,“恐日症”开始在军中蔓延。

清军入朝时的作战目标是,计划用赴平壤的援兵和牙山叶聂军汇合,对京城的日军形成夹击攻势。可是,派往平壤的兵力尚未到达,日军就击溃了叶、聂军,使这一计划落空。清军只好调整策略,固守平壤,准备与日军决战。

叶志超清点集结平壤的军力:卫汝贵的盛字军6000人,马玉昆的毅字军2000人,左宝贵的丰军3500人,丰升阿奉天盛字练军1500人,叶志超牙山残兵2500人,镇守平壤的守备兵百余人,总计15400余人。为了加强防御,清军在城郭内外构筑堡垒合计27座。

12日,提督叶志超下达战斗动员令,给各军增补枪支弹药,要求各队做好随时应战准备。事实上,清军的状况并不乐观,各路诸将互相并无隶属关系,几位统领对败军之将叶志超心怀不满,部队的战斗意志相当脆弱。

[日] 南线受阻,北线得手

日军方面,曾在牙山、成欢作战的大岛混成旅团编入第五师团,14000名日军浩浩荡荡,向平壤杀来。大本营下达本次作战任务,要求只把清军驱逐出朝鲜境外,赶回清国即可,而不是歼灭。个中原因,是日本此时尚未取得制海权,漫长的补给线会给大军的后勤保障带来诸多困难。

12日至15日,第五师团陆续到达平壤外围,14日中午,炮兵部队发起佯攻,炮击大同门外清军堡垒,配合步兵进入预定战斗位置。

15日凌晨4时,日军开始向清军发起进攻。日军强力的炮火很快遏制了清军火力,清兵开始向长城里撤退。

与此同时,日军第五师团主力5400余人,在黄州十二浦渡江,担任平壤西线进攻任务。6时,前卫尖兵与清军安山堡垒发生战斗,此时混成旅团、元山、塑宁支队方面已经开始激战。城内清军奋力抗御,遭到日军炮火杀伤,惨重伤亡。清军只得退守堡垒防御,日军亦不敢越过普通江,两军处于对峙状态。

在平壤北面,日军塑宁、元山两个支队集中7800百余人的兵力,于15日拂晓分东西两路向玄武门外清军堡垒实施夹击进攻。日军发射了对步兵杀伤力极强的榴散弹,弹丸在清军阵地上空爆炸,堡垒内清军死伤惨重,纷纷弃堡而逃,平壤城北四座堡垒随即陷落。

城北牡丹台是平壤城的制高点,也是全城的命脉所在。清军在左宝贵指挥下,用大炮和速射枪奋勇还击,与敌力战。战斗中,日军炮火击中牡丹台垒墙,清军大炮被毁,无法压制敌炮火力,部队伤亡惨重。日军乘势冲击,牡丹台失守。

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宝贵见此情形,知道大势已去,决心以身殉国。他穿上御赐黄马褂,在玄武门上指挥士兵射击敌人,拒绝部下劝他下城躲避的要求,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身上负伤多处,仍奋勇撑持。清军部下感奋,更加激昂作战。左宝贵被流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玄武门终被日军攻占。

叶志超混乱中撤退

平壤城北玄武门虽然失守,但日军也没敢贸然入城。此时,城内清军统帅叶志超意志崩溃,他召集众将商议撤兵之策。各路将军中,除马玉昆主张继续坚守外,其余将官皆同意弃城。朝鲜官员平安道监司闵丙奭见清军欲撤兵平壤,央求无果,无可奈何。于是,玄武门、七星门、静海门、大同门等处清军防地同时挂出了白色降旗,日军见状也停止了炮击。

16日凌晨4时45分,七星门城内出来一名朝鲜人信使,冒雨来到日军阵前传递城内书信。佐藤大佐展开被雨水浸湿的书信,只见信中写道:“现华兵已愿退兵,依照万国公法止战,即扬白旌回国望勿开枪,立候回书。”

双方语言交流不畅,故用书信笔谈,日军要求清军打开城门,即刻缴械投降,否则举白旗投降不能算数。清兵代表坚持当日天色已晚且大雨瓢泼,定于次日早晨开城。野津判断,清军投降或许是缓兵之计,为防清军逃跑,野津命令部队保持警戒。

果然不出野津所料,叶志超挂白旗谈判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大军败逃的玄机。傍晚6时,大雨滂沱,暮色昏暗,清军各部兵勇已经开始擅自逃亡。晚八时,清军开始大举撤退,叶志超传令佯装持械,趁夜出城。

大队清兵急于突围,毫无秩序,人马从七星门、静海门争相蜂拥而出,也有攀越城墙而去者。埋伏在附近的日军向传来人马声音的方向猛烈射击,终夜枪声不断。

第二天早晨,薄雾笼罩战场。逃跑路上被击毙的清军,总数有1500余人。日军就此占领平壤,不过平壤已经变成一座空城。

平壤会战,清军在混乱的溃退中伤亡惨重。24日,赴朝参战的清军各部队陆续越过鸭绿江,退至满洲境内。此战是近代以来清日两国陆军正规部队的首次大规模阵地战,也是日本对清朝陆军力量的试探之战。作战之初,日军没有百分之百的胜算,战争目标仅限定于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军事力量。可是作战结果暴露了清军的脆弱,日本相信,这支军队根本没有保卫国家的能力,进而坚定了将战争扩大到大清国本土的决心。(未完待续)

(据《文史参考》)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