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120年后甲午战争仍是一块历史警示牌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30 点击数:10
济源日报

【报纸名称】济源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30

【版次】第06版:博览

【入库时间】20140820

【全文】

电影《甲午大海战》海报

本报综合讯 美国《侨报》日前刊文称,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中日关系正历经严重挑战。这为“历史照进现实”提供了空间:百余年后,甲午战争留给我们什么教训?中日之间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

可以确信的是,120年间,中国的变化要远大于日本。毕竟,甲午之役中,日本面对的仍是一个传统封建帝国。当时的清政府缺乏将经济实力迅速转化为军事力量及战争财力的能力,以GDP上的绝对优势败于掌握了现代国家组织方法及战争经营方略的日本。同时,政权的衰落,造成了国家治理结构的分裂,权力版图出现了以各地军政集团为单位的分裂,甚至让甲午战争沦为一场李鸿章派系与日本举国之力间的肉搏。

120年前,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开埠、准许外国代表入京并免除跪拜之礼。他们用这种方式将传统东亚国际关系体系“封贡体系”的制度内核——“天下共主”观念及派生而来的“华夷秩序”冲击得七零八落。日本遇到的是迷梦做到尾声时的大清,与法国人交战时的“不败”还可以轻易地让这个帝国飘飘欲仙,甚至迅速放弃了舰队的建设及武器弹药的更新和补充,让日本海军轻易占了上风。

如今的中国,与120年前相比,应该更不惧战。但是,既然开始注重实力,那么中日两国间的各层次交往及两国与国际体系的深入联系都指向一点,即相安无事要远比武力冲突更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120年前恰好相反。彼时,全球化进程较为初级,日本人攻城略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比不上战胜后获得的成果。彼时,日本需要的资本、技术、人才资源都在西方。它垂涎于中国的恰是庞大的市场,而这偏偏是需要借助武力才能获取的,因为想让清政府主动开埠,比登天还难。

甲午战争留给中国的是伤痛,是耻辱。但是,120年后,中国向前走得更快、更远。对中国来说,甲午战争是一块历史警示牌,警示中国落后就要挨打,腐败也要挨打。而对于日本来说,甲午战争也应该是一块历史警示牌,迷信武力,诉诸武力,可能得逞于一时,但不能久远。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