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往事:大清因何大败(下)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08 点击数:20
都市消费晨报

【报纸名称】都市消费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08

【版次】第B024版( 书房)

【入库时间】20140731

【全文】

日本的送兵铁道

日本兵站的女护士

宗泽亚如何理解清日战争(甲午战争)?关于甲午战争,我们弄错了什么?

记者:你在查阅日方资料时,应该会发现一些与我们不同的记载。

宗泽亚:对甲午战争,有太多戏剧化编造:主炮上晾衣服、炮弹装沙子、训练时只打固定靶、在船上养狗、奇怪的阵型……我们不断强化着这样的印象:我们很强,可缺乏精神力量,最后输给了弱者。

其实,人类自进入热兵器时代后,靠意志力以弱胜强的案例已大大减少,对于没有退路的海军来说,武器的决定作用更为明显。

其实,日军在军舰上也晾衣服,还养过奶牛,黄海大东沟决战时,清军命中率高于日舰,而清军摆出的是奥匈帝国海军的标准阵型。

用日本方面文献和中国文献一项项地比较,就会发现,这场战争是场不对称的战争,清朝在各个方面都落后于当时的日本。

本书第三章是清日战争大事记,日本文献在这方面记录特别详细。比如“长崎事件”,我们往往一笔带过,但它埋下了一颗炸弹,导致当时日本上层和民众都对清政府产生厌恶感——在甲午战争前,大清共派军舰去了日本两次,李鸿章想以此震慑日本,结果却起了反效果。特别是“长崎事件”中,丁汝昌特意邀请日本议员上舰参观,结果议员们在回去的路上就商定了:一定要马上买大军舰,不然将来打不过清军。

解读甲午战争,国人往往会提起北洋水师当时领先亚洲。其实,它在战争爆发的10年前确实很强大,但到黄海海战时,清军在技术参数上是落后的,比如清军军舰速度差距很大,此外主炮几分钟才能发射一弹,而日军速射炮一分钟能打6弹。

记者:甲午战争当时本可避免,一直有这种说法。

宗泽亚:我个人认为甲午战争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清国要维护朝鲜的利益,而日本一直试图控制朝鲜,双方谁都不可能退让。刚开始,清政府对朝鲜贸易额曾占压倒优势,可日本对朝鲜的贸易额增长极快,到甲午战争前,双方已基本持平,日本就想把清政府赶出朝鲜。

1885年,日本内阁仍主张联清、联朝,共同对抗欧洲,因为清朝实在是一个大国,但清朝视自己为亚洲的中心,不愿和日本打交道,更不愿向日本妥协。到1894年,日本坚决想控制朝鲜时,英国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斡旋,但战争已无法避免,我认为即使斡旋成功,也不可能保证长期和平。

记者:除去军事层面,你认为还有什么影响了战争结果?

宗泽亚:我觉得双方国民信仰是很有趣的现象。日本人很奇怪,他们的国家意识其实很弱,几年前的一个民意调查,只有28%的人认为国家最重要,所占比率非常低。可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日本人会很快转变自己的意识和行动,根本想象不到他们是怎么一下子转过来的。

相比之下,清朝的留学生非常冷漠,普遍不愿参战,他们习惯了自己忙自己的,同乡开个会,大家都说没时间,振臂一呼,往往一点反应都没有。

记者:今天研究甲午战争的意义何在?

宗泽亚:今年在参加学术会议时,我提交了一篇论文,即《甲午战争中日本战胜的要素考察》。为什么?因为中国很多学者都是从“我们为什么失败”这个角度展开探讨。我想,如果我们能从我们战争的敌人的角度去探讨,研究他们为什么能取胜,那么,也许我们能找到甲午战争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因为120年来,作为甲午战争的战败方,国人很少从敌国为什么战胜的视角去研究这场战争,所以没有真正找到自身的失败要素。

选择这个视角,我有时候也非常紧张,我怕被错误地理解成是在吹捧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怎样勇敢战斗,或者是吹嘘他们战略多么高明,为他们树碑立传。

(文/晨报记者邢靓图/出版方提供)

日军出征

清朝的火车头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