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清军败在一根电缆上?

作者: 谷岚,沈博静,李磊,丁继圣 日期:2014.02.13 点击数:10
合肥晚报

【副篇名】合肥一退休教授出版著作 称甲午海战北洋舰队败于信息战

【作者】 谷岚 沈博静 李磊 丁继圣

【报纸名称】合肥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2.13

【版次】第O10版:今日独家

【入库时间】20140330

【全文】

○甲午战争中日军的照片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时至今日,不少人对这场战争的失败感到无比痛心。昨日,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退休教授张兴华向本报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观点:120年前的北洋水师战败的原因很多,但对信息化作战不够重视,是其覆灭的主要原因之一。北洋水师可以说是覆灭于一根小小的通讯电缆上。

退休教授研究有了新发现

退休之前,张兴华是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一名教授。研究了一辈子信息化作战的张兴华,退休后,专门对甲午战争进行了一番研究。近日,由张兴华编撰的一本《信息作战史话》面世,他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他的研究新发现: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败于对信息化战的忽视。甚至可以说,北洋水师战败于一根小小的通讯电缆上。

张兴华说,他参考了大量史料,并实地前往甲午海战地山东威海刘公岛、大连进行了探访。他发现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清政府军用、外交电报与民用电报共用一根通讯电缆,导致电报非常容易被截获。尽管清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发送机密级军用、外交电报时,对电报进行了加密处理,但由于清廷重视不够,密电编排过于简单,居然是按照常见的《康熙字典》部首排列进行编排。

密电被破致军事行动暴露

张兴华查阅了大量史料,发现清军的密电被破译是1894年6月23日。当时,一份由清政府驻日公使汪凤藻发给清政府总理衙门的密电被日军截获。由于日方事先知道这份电报的内容,日军电信课长佐藤爱磨很容易地破解了中方密码的编排规律。

张兴华说,一个月后的1894年7月21日,清军雇用高升号等三艘英国轮船,秘密向朝鲜牙山运送2500名淮军将士。清军认为这是一次绝密军事行动,运送清军的又是英国商船,但由于行动电报被日军破译,日本联合舰队偷袭了这支清军舰队,导致清军损失惨重,高升号上的八百名江淮子弟兵葬身大海。

黄海海战中,日军也是利用破译的密码而获胜。当日军在破译的电码中得知,北洋水师的军舰将于1894年9月15日运送兵员在大东沟登陆,于是,日本联合舰队在大东沟附近黄海海域打了一场伏击战,导致北洋水师黄海海战的惨败。

密电被破泄露谈判“底牌”

去年年末,张兴华走访了北洋水师司令部所在的山东威海刘公岛。惊讶地发现,作为军事重镇的刘公岛,当年居然没有埋设地下通讯电缆,所有的电报通讯都通过架设在电线杆上的电缆对外联络,电线杆上的电缆非常容易被敌方切断。

张兴华说,甲午战争的最后阶段,被日军围困在威海卫里的北洋水师,行动动向全部被日军掌握。后来,日军切断了刘公岛上的对外通讯电缆,困守在刘公岛上的丁汝昌与李鸿章的联络中断。陷入绝境的丁汝昌,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见援兵始终未到,绝望中服鸦片自杀。随后,北洋水师向日军投降。

张兴华说,直到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还不知道,甚至在《马关条约》签订时,李鸿章与清廷间的电报通讯也被日方破译。日方从李鸿章与清廷的电报中得知,清政府赔款的最高限度为4亿两白银。李鸿章在谈判的最后苦苦哀求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为他留一点路费。但早已知道了清政府底线的伊藤博文定出了一口价:4亿两白银,少一两都不行。

谷岚 沈博静本报首席记者 李磊/文 丁继圣/摄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