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黄海大战 北洋舰队败退威海卫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1.13 点击数:10
侨报

【报纸名称】侨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1.13

【版次】第D03版:古今轶闻

【入库时间】20140230

【全文】

北洋舰队致远舰沉没。 资料图片

1894年7月25日,中日爆发丰岛海战,日本联合舰队“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艘突袭北洋舰队“济远”、“广乙”两舰,一手制造“高升号事件”。随后,舰队进行了整编。这时,日本海军的主要任务,一是由日本向朝鲜运送陆军,二是从海上牵制清军,伺机寻找北洋舰队主力决战,以“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夺取制海权。1894年8月16日,联合舰队进行丰岛海战后的第二次改编。

日本海军大臣桦山资纪估计,北洋舰队可能护送支援平壤的清军,从而停泊在朝鲜大同江口。他命令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速率舰队向大同江口进发,寻找北洋舰队主力决战。

1894年9月17日,两支队在黄海海域展开了惨烈决战。激战5小时后,北洋舰队完败而归,退入大本营威海卫,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

劣质煤渣惹祸提前一小时被发现

1894年9月14日,日本联合舰队由仁川向大同江口进发。联合舰队司令伊东钓亨决定以大同江口的渔隐洞为临时根据地,制定了一个自9月16日至24日,从大同江口渔隐洞根据地到海洋岛、小鹿岛、威海卫、大连湾、旅顺口、大沽口、山海关、牛庄(营口)的巡弋计划,以寻找北洋舰队进行主力决战。此时,中日两国舰队虽已相距不远,但彼此却全然不知对方的位置所在。

大东沟外海,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虽率领着北洋舰队几乎全部主力,担忧的正是与日军舰队决战。

日军联合舰队松岛舰上,海军大尉木村浩吉如是记录当时的天气情况和日本舰队的规模:“是日拂晓,天气晴朗,微风徐徐。风自偏西北方向吹来,但烟囱喷出之煤烟却随着舰之速力渐渐地飘向不同方向。海水呈绿色,其面平滑。帝国舰队由十二舰组成,皆涂成鼠灰色,前日自大同江之临时根据地启程。”

上午训练结束后,木村浩吉等人在士官办公室休息,木村甚至和“松岛号”会计长浅野下起了围棋。这时有人跑进来说,发现舰只。

日本《廿七八年海战史》记载的准确时间是1894年9月17日10时20分,吉野号前桅桅盘内的瞭望士兵发现了远处海面的煤烟。由于海面曲度,日军尚未看到北洋海军舰艇船体。仅从烟雾数量判断,不只一两艘舰船。从烟雾浓重的黑色来看,显然不是英国舰队。木村急忙登上舰桥,观察东北偏北之天际,“煤烟丛腾,心想必是敌之舰队。”木村浩吉记载。无论士官还是水兵都兴奋地各自去换上新衣服,所有人都渴望再次复制丰岛海战的胜利。

随着两支舰队逐渐接近,出现在联合舰队面前的竟然是北洋舰队的全部主力舰船。日本随军记者川崎三郎在《西京丸的战斗报告》中写道:“开始只见煤烟,后来出现樯顶,再靠近,见舰体……敌人却是包括清国北洋水师全部精锐之大舰队!”

伊东佑亨“马上命令本队下士以下全体就餐,因为很快就要进行战斗准备,进餐能使精神彻底镇定下来。而且为了让大家镇静,饭后还允许随便吸烟(军舰上严禁吸烟)”。

而此时的北洋舰队却对已经准备作战的日军联合舰队一无所知。

北洋舰队之所以被日军先行发现,原因竟然是煤炭。北洋舰队的燃煤一直由唐山开平煤矿供应,但1894年后,曾为醇亲王府总管的张翼在李鸿章保举下接手开平煤矿,开始用劣质碎煤供应北洋海军,因为北洋舰队经费日渐缺乏,买煤给价不高。大战在即,北洋舰队在大连旅顺港补充的依旧是劣质碎煤。可日本舰艇使用的却是无烟煤,这让北洋舰队在对手发现自己一个小时后,才恍然看到敌舰。

旗舰失指挥能力各舰各自为战

狭路相逢,决战已不可避免。

1894年9月17日12时10分左右,丁汝昌下令北洋舰队全部起锚,驶往大东沟外的开阔海面迎战。此时,亚洲最大的两支舰队只相距17海里。丁汝昌排出的是以“定远”和“镇远”两艘铁甲舰为核心、其余舰艇在两翼一字排开的横队。日军则分为第一游击队和本队两部分,以两个首尾相随的纵队阵形驶来。

12时50分,在两国舰队相距近6000米的距离上,定远舰主炮发出了第一枚炮弹。10分钟后,日本联合舰队记录了战争爆发这一刻海面的天气:“风力微弱,晴雨计在三十英寸以上,平均湿度约七十六度,晴朗无浪,天气甚好。”

黄海上空只有微微的卷积云,海面风平浪静,几乎是最理想的作战海况。北洋水师首先开火,日军没有还击,只是加快速度从北洋舰队前方冲向其右翼,以便让北洋舰队陷入侧面射击的盲区。日军主要舰炮为120和150毫米口径速射炮,射速虽高,射程却较短。伊东佑亨命令,在3000米距离上才允许开火。

第一艘被击中的军舰是日本旗舰“松岛号”。12时55分,松岛舰320毫米口径的巨型主炮被北洋舰队150毫米口径舰炮的炮弹击中。川崎三郎在战后报告中写道:“12时55分,敌弹命中我32厘米炮塔。”

日军终于按捺不住,在抵达3000米距离之前开始射击。日军一发120毫米口径爆破弹在北洋舰队旗舰“定远”的飞桥附近爆炸。松岛舰上的海军大尉木村也有观测记录:交战之初(12时58分),悬挂五彩提督旗的定远舰飞桥被日军炮弹打断。日军的炮弹几乎在同时还打断了定远舰前桅杆,导致定远舰无法用信号旗指挥。刚一开战,北洋海军旗舰就失去了指挥通信能力,使得各舰陷入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

定远舰305毫米克虏伯主炮后膛两侧,有一对竖起的铁尖,这是给炮手用来瞄准的。北洋海军的火炮射击还延续较为复杂原始的六分仪“水平测距法”,需要军舰桅杆上的观测人员手持仪器进行观测测距。但战场上的煤烟、硝烟、爆炸激起的海浪和横飞的弹片,都会极大影响实际操作的精准度。如果距离很近,炮手则可以通过炮膛进行直瞄。

日本最新锐的吉野舰上却已经装备了先进的测距仪,操作者只需像使用望远镜那样对准目标,让目镜合焦,就能快速显示出目标距离。从战后两国军队炮火对射的数据看,日军火炮的发射速度是清朝军舰的3倍以上,但从两国战后损毁数据的详细统计来看,北洋海军的射击命中率竟高于日本海军。考虑到双方火炮装备上的技术差距,双方炮手的射击水平可能差距更大。这或许是由于多数清朝海军士兵都在同一舰艇服役超过4年,对装备的熟悉和运用程度强于迅速扩充建成的日本海军。

“怪风”吹散毒气日军旗舰逃过一劫 

海战持续到下午,北洋海军已有超勇、扬威两艘舰艇沉没。下午15时10分时,日本海军“扶桑号”的240毫米口径大炮击中定远舰前部的军医院,拥有大量木制构件和家具的军医院被点燃,浓烟让定远舰部署了绝大多数重炮的前部无法射击。日军舰艇迅速接近定远舰,准备近距离施以攻击。危急关头,“致远”挡到“定远”前面,保护正在燃烧的旗舰。致远舰虽有北洋舰队最高的航速却没有重型装甲防护,在日军猛烈炮击下最终爆炸沉没。

几乎就在“定远”和“松岛”被击中的15时30分,一直在海战中躲在北洋舰队编队后方的济远舰,突然挂出“我舰艇已经重伤”的信号旗,转舵离开战场。济远舰的逃跑带动了僚舰“广甲号”也离开战场,更糟糕的是,济远舰在慌乱中撞上由于大火导致舵机失灵的扬威舰,扬威舰随之下沉。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在旅顺被撤职关押,24日凌晨,清廷下令以怯战罪将其处斩。

此时,北洋舰队的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先后沉没,济远、广甲相继遁逃,共失去6舰,战斗力大减。而日军只比睿、赤城、西京丸3艘弱舰退出战场或失去战斗力。

在海战最后阶段,北洋水师坚持战斗的只有定远、镇远、来远、靖远4舰,日本则尚有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9舰。北洋舰队的定远和镇远两艘主力舰艇被日军5艘战舰包围。更糟糕的是,此时两艘北洋战舰上的炮弹只够打15分钟。

其实,在几乎落败的时刻,北洋舰队依旧获得一线扭转战局的机会——击沉日军旗舰“松岛号”。“松岛号”首次受重创是被平远舰260毫米口径主炮击中。下午15时30分左右,镇远舰再次发射两枚305毫米口径炮弹,命中松岛号,致使松岛号燃烧,舰上炮手死伤殆尽,伊东佑亨情急之下,只得把军乐队员拉上凑数。而松岛舰上的大火和浓烟让日军无人敢进入船舱救火。照此下去,松岛舰必沉无疑。 然而,就在此时,一阵突如其来的海风吹入松岛舰爆炸产生的大洞,将舰内毒气吹散。日军救火队终于得以进入船舱扑灭大火,挽救了联合舰队的旗舰。

北洋舰队击中松岛号的第一枚305毫米炮弹是实心弹。第二枚炮弹装填了90磅黑火药,击中松岛号上装有“下濑炸药”的炮弹,产生大爆炸。由此可见,如果北洋海军使用的都是爆破榴弹而不是实心弹,黄海海战的结局或许会彻底改变。

战至17时45分,日本海军方面,扶桑号已受创;松岛号遭遇重创后完全丧失作战能力;千代田、严岛、桥立虽受伤略轻,但此三舰决非定远和镇远的对手。在长时间围攻定远、镇远两舰劳而无功的情况下,伊东佑亨担心夜幕降临,北洋舰队鱼雷艇借机发动偷袭,于是发出“停止战斗”、“返回本队”信号。

北洋舰队方面,此时“靖远、来远修竣归队,平远、广丙、鱼雷各艇亦俱折回”。靖远舰知道定远桅楼被毁,无法指挥作战,遂主动代替旗舰定远升旗集队。集合后,“定、镇、靖、来、平、丙六舰相距各八、九米,鱼贯东行”,尾追敌舰10余里,准备再战。但时已傍晚,暮色苍茫,日本舰队开足马力“向西南一带飞驶遁去”。这场历时5个小时的大海战就此结束。

北洋水师此役共损失5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多艘战舰重创,但1舰未沉。北洋舰队自此退入位于山东半岛北端的大本营——威海卫,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摘编自北京《文史参考》杂志 

文/纪彭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