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期间日本设在中国的秘密间谍网

作者: 暂无 日期:2009.11.12 点击数:30
新知讯报

【报纸名称】新知讯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9.11.12

【版次】第21版 (史情)

【入库时间】20101230

【全文】

甲午战争期间活跃在中国的日本间谍网,主要是乐善堂和日清贸易研究所体系。这一耗资巨大的谍报系统,却几乎没有拿过日本政府或军方的钱,民营企业纯粹是自负盈亏,而且只“烧钱”,不产出。在战争爆发后才被纳入军队系统。在背后支撑这个庞大的间谍网的,是一家日本的民营企业,它通过卓有成效的在华商业经营,以商养谍,商谍结合,既节省了日本的军费开支,也拓宽了谍报渠道,提高了谍报效率。这家“精忠报国”的企业,名唤“乐善堂”,这位“无私爱国”的企业家,名叫岸田吟香。 妓院里的“名记” 岸田吟香(1833-1905)是日本第一代成功的企业家。岸田为冈山县人,本名国华,自号“银次”,后以更为书卷气的谐音词“吟香”自号。岸田自幼便有神童之称,学习汉学,造诣不浅,这为他日后赖以发家的汉籍出版及中国事业打下坚实基础。22岁时他前往大阪,于汉学之外开始学习“兰学”(即西学,因首自荷兰传入,日本人通称兰学),与木户孝勇、西乡隆盛等一干后来的维新志士结交。 年轻人接触了如此多的新思想,自然就看不惯保守的幕府官僚们,加上本就汉学深厚,落笔成文,于是开始抨击时政、指点江山。如此,自然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离经叛道的岸田遭到通缉,只有落荒而逃,隐姓埋名,最艰难的时候,只好到妓院里做仆人,伺候嫖客们。 后来经过好友介绍,岸田认识了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赫本。1866年9月,赫本博士偕岸田同来上海,着手词典的印刷事务,直到次年5月印刷完毕。在繁华的东方第一都市上海生活了九个月,大大拓展了岸田的视野。回到日本后,岸田重操笔耕旧业,办起自己的报纸《海外新闻》,每旬出版,摘编世界各地新闻,仿佛是日本的《参考消息》。之后,又出版《横滨新报》。1872年,岸田担任了《东京日日新闻》的主笔,这给了他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岸田笔力雄厚,纵谈时事,一时声誉鹊起,被称为四大“名记”之一。就在岸田新闻事业渐趋顶峰时,他却突然弃笔下海,开始经商。1877年,“名记”岸田正式办起了公司,名唤乐善堂,地点就在东京的银座。 上海滩闻人 日本的生意稳定后,岸田便来到远东第一大城市上海开拓业务。在英租界河南路开设了乐善堂上海分堂。岸田心思灵敏,富于创造性,他发明了岸田式铜版活字,翻印中文典籍。其因携带便利,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购买狂潮,给上海乐善堂带来滚滚财源。 岸田还积极介入中国的文化界,与相当多的文人过从甚密,是《申报》乐于报道的上海滩“明星”。他还成立了一个”玉兰吟社“,吸纳了不少沪上文化名流,《申报》公开报道过的就有著名的思想家王韬,以及前后担任过《申报》主笔的何桂笙、黄式权、蔡尔康、钱昕伯等。乐善堂还经常向平民免费发放药品等,为岸田赢得了大善人的称号。 在中国牢牢扎根后,岸田便不再满足于只做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和上海滩闻人,一直深埋其心中的政治抱负便开始寻机崭露。 爱赔钱的老板 岸田的“报国”方式十分独特,一方面,他为日本国内撰写大量文章,介绍中国市场,鼓励日本政府和企业,到中国与列强进行“商战”、厚植国力;另一方面,他亲自游历中国各地,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大量报告,成为日本政界和军方的重要情报来源;更为重要的是,他效仿中国古人孟尝君的做法,收留了大量到中国前来寻找机会的日本浪人或学生,管吃管住还管出路。当荒尾精奉命到中国建立谍报网时,首先拜见了岸田,并得到了他的全力支持。岸田建议荒尾精以商人身份为掩护,到交通最为便利的汉口设立乐善堂分堂,经营药品和书籍,所得货款可以全部用于谍报工作。乐善堂的间谍如果有大行动,一般都是带着其经销的药品和书籍出发,边走边卖,一是作为很好的掩护,二是从贩卖中获取利润,减少谍报开支。他们的行动计划,往往包括在目的地考察经商办企业的可能,以便能扎根当地,这与古代的“屯垦”思路十分相似。 以商养谍,走谍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几乎是那时日谍的共识。乐善堂间谍们搜集各地情报,并不局限于军事政治方面,也大量涉及经济情报,其所编辑的资料最后多达数千万字,对日本在华的“商战”也帮助很大。那些年轻的间谍,也有很强的商战意识,如藤岛武彦,就曾经回到日本,从家乡鹿儿岛筹集了资本,在大阪兴办起了纸草制造所,以所得利润贴补中国的间谍活动;而石川伍一在考察中国西南地区时,就提出应到西藏经营牧场,为谍报工作筹集经费。 以商养谍的思路,后来进一步发扬光大,乐善堂在甲午战争前干脆在上海成立了间谍学校,命名为日清贸易研究所,全力培养“商战”和“兵战”的两栖谍报人员,为日本赢得甲午战争立下了巨大功勋。战后,乐善堂及其日清贸易研究所的不少间谍都受到了日本官方的表彰,“爱国企业家”岸田吟香则获得了“勋六等”和“瑞宝奖”。(据《绝版甲午》雪珥/文)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