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清军战俘被用作人体研究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11.16 点击数:30
老年生活报

【报纸名称】老年生活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11.16

【版次】第12版(大解密 传)

【入库时间】20130130

【全文】

在1894-1895年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海陆军将士总计阵亡约2.46万人。其中许多中国军人成为日军的阶下囚。

对清军俘虏,日军首先采取的是运回本土看押的方式。据记载,为在日本国民面前炫耀战功,最初,中国俘虏一度成了日军的宣传品。运输战俘的军舰“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

在接连进行的辽东战场诸战役以及威海卫保卫战中,又有大批中国军人被俘后押至日本,总计有千余人。

中国战俘在日本主要是处于羁押地位,没被投入苦役活动,不过日方不断提审中国战俘,以图获取有关中国国内政治以及各支军队的情报。另外日方还以被俘的中国官兵作为人种范例,经常性进行各类医学测量活动。1894年出版的《日清战争实记》上就曾以“日清两国兵体格的比较”为题,刊载过这类测量结果。在对待俘虏的日常生活供应上,日本军方和民政部门一度互相推诿,都不愿投入过多资金,使得战俘的饮食、服装供应极为低劣。

除了这些在日本的清军战俘外,1895年初,中国东北战场上接连发生了海城、牛庄等战役,也有很多中国官兵被俘。这些清军战俘则被就地关押在辽宁海城,各项生活条件比之在日本的难友更为恶劣。

1895年春,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两国经过多次谈判,最终在当年的夏季完成交接。按照俘虏不祥的传统观念,饱经折磨重归故土的战俘中,士兵一律就地解散,军官则革除所有官职后遣散。陈悦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