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其章与甲午战争史研究

作者: 家槐 日期:2001.12.18 点击数:20
光明日报

【作者】 家槐

【报纸名称】光明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01.12.18

【版次】

【入库时间】20100601

【全文】

戚其章,1925 年出生于山东省 威海市,1948年毕 业于南京中央大 学;现任山东社会 科学院甲午战争 研究中心主任、研 究员;1988年和 1995年两次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第七届、第八届 全国人大代表。$$ 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远东乃至世界国际关系 格局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以前,学术界对甲午 战争的研究重视不够。当时正从事中国古代史研 究的戚其章,独具慧眼,把学术研究转移到甲午战 争史方面。1962年,他出版了专著《中日甲午威海 之战》。改革开放以后,他在甲午战争史和中国近代 史等领域著述繁富,出版个人专著11部,辑校清人 文集1部,主编图书6种22册,在国内发表论文 170余篇。他多次主持国家和省社会科学研究课 题,并多次获省部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 甲午战争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走 向繁荣,与戚其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1977年11 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戚其章宣读了题为《应该为 刘步蟾恢复名誉》的论文,引起中国近代史学界的 关注,并由此带动了北洋海军和甲午海战的研究。 1981年,他出版了专著《北洋舰队》。此后,他受国 务院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委托,主编了甲午战争 的大型资料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 争》(12册,中华书局出版);又应人民出版社之约, 出版了专著《甲午战争史》。他还多次举办和主持有 关甲午战争的全国性或国际学术研讨活动,主编了 《甲午战争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和《甲午战争与近 代中国和世界──甲午战争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 论会文集》,推动了甲午战争史研究工作的进一步 深入。$$ 戚其章认为,不能仅仅把甲午战争看成是发 生在中日两国之间的几次海战和陆战的历史。 1990年《甲午战争史》出版后,他开始致力于把甲 午战争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为注意横的联系,将 甲午战争放在当时国际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他开 始了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的研究;为注意纵的联 系,考察甲午战争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 影响,他开始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史的研究。其成 果《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和《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史》出版以后,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产生了较大的影 响。其后,戚其章又出版了《晚清海军兴衰史》和《国 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从国际法的视角研究中 国近代史,戚其章做了开创性的工作。$$ 戚其章的治史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其一,坚 持史料先行,注重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他认为,详 细占有材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研究近代历史不重 视调查材料不行,强调文献资料与调查材料必须结 合。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开始了艰苦的调查 工作,获得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为研究工作的拓宽 与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将历史认识论运用于历史研究过程之 中。戚其章指出,史与论的关系就是史料与观点的 关系。历史研究的过程,也就是认识历史的过程。史 与论的矛盾运动,贯穿于这个过程的始终。由于史 与论的矛盾运动,每一个具体的历史研究过程都会 显现出其阶段性来。从史到论,又从论到史,构成了 历史研究的具体过程。从史到论阶段,是要发现研 究对象的特殊性问题,以确定此事物区别于他事物 的特殊的本质;从论到史阶段,是要论证业已形成 的观点,以检验其是否与客观历史过程相符合。他 认为,治史者掌握了史与论的矛盾运动形式和规 律,便可在研究实践中自觉地运用这一形式和规 律,有助于提高研究的能力和水平,还可保证研究 过程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地完成。基于这种认识, 并自觉地运用于研究实践,使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很 强的思辩性。$$ 其三,坚持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的结合。戚其 章认为,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是既对立又统一 的。没有微观就无所谓宏观,没有宏观也无所谓微 观。这是事物的范围及其发展的无限性所决定的。 因而,他在研究北洋海军的同时,探究近代海军的 发展;在研究甲午战争的同时,探寻近代历史的规 律。他首次提出海防思潮是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早 期形态的观点,由于该方法是从事物的运动和联系 中进行考察,有助于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研究对 象,容易洞幽烛微,使研究能够不断深入,观念不 断创新。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