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何以改变历史走向?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31 点击数:30
华夏时报

【报纸名称】华夏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31

【版次】第A21版(人文)

【入库时间】20140820

【全文】

周江林

1894年6月,28岁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指出器物层面改进不足以胜西洋,结果不被采纳。3个月后,黄海兵败。

中日甲午战争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甲午战争前中国的北洋水师一直是亚洲第一海军,世界排名第八。120年前,中日两国走在各自的十字路口,战争改变了双方的历史——中国失去了东亚大国的地位,日本崛起。

日本明治时期基督教思想家内村鉴三在《日清战争之义》中认为:日本和中国分别是“代表新文明之小国”和“代表旧文明之大国”。在他看来,日本发动甲午战争的目的有三个:其一是“使支那惊醒”,其二是“使其知吾之天职”,其三是“使其与我合作从事东洋的改革”。

梁启超写道:“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他认为正是甲午大败才是中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开始。

因朝鲜而开战

1882年7月,削平壬午兵变,为袁世凯树立了在朝鲜的形象。朝鲜国王李熙拜他为上将,帮助朝鲜编练新军。但这并没有解决朝鲜问题,相反,干戈之后的宁静却预示着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到来。壬午后,朝鲜一批激进青年流亡日本。明治以后的日本发展令他们大开眼界。相形之下,朝鲜却步趋中国,泥古不化,因此顿生亲日背华之心。这帮青年组织了开化党,主张“外结日本,内行改革,联日排清,脱离中国,宣布朝鲜独立,实行君主立宪”。

1884年,中法战争正酣,日本见清朝忙于应付法国,密令其驻朝鲜公使竹添进一郎策划开化党人发动甲申政变。袁世凯率2000清军击败日军镇压了这次政变,开化党的“三日天下”结束。年仅26岁的袁世凯是赢家。之后,他搬进了王宫,住在偏殿楼下,和国王卧室只有一墙之隔,俨然成为监国大员。袁世凯还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两年后,被正式任命为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大臣,成为二品驻外大员。

尽管袁世凯保住了大清在朝鲜的宗主地位,但并没有结束中日之间的争端,反而使日本更加卧薪尝胆、励精图治。首先借甲申事变为机,日本逼迫朝鲜签订《汉城条约》,随后,伊藤博文与李鸿章签订了《天津条约》,中日两国均自朝鲜撤兵,并约定:“将来朝鲜如有事,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行文知会;及其事定,仍即撤回,不再留防。” 根据这个条约,日本获得了可以派兵到朝鲜的权利。

日本优于清朝的国家战略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9年,是中国在19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历经30年,有一定效果。这表现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法军;以及袁世凯在朝鲜平壬午兵变、甲申事变等。

当时英国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19世纪下半叶中国共进行了5次对外战争,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1885年的中法和约是唯一一个没有割地赔款的和约。当时的环境对中国的自强相当有利。

1984年11月,日本银行发行的新1万日元币上,印上了福泽喻吉的肖像。这位明治维新时代的思想家,被日本人奉为新思想的先驱、日本文化的灵魂。他的著作中,提出了“百卷万国公法不如数门大炮,数册亲善条约不如一筐弹药”的理论。福泽喻吉认为,国际关系自古以来都由武力决定,“禽兽相接,互欲吞噬”,吞食他人者是文明国,被人吞食者是落后国,日本也是禽兽中的一国,“应加入吞食者行列,与文明人一起寻求良饵。”1884年10月,福泽喻吉撰文:15年后中国将被欧洲列强和日本瓜分,日本将理所当然地占据中国台湾全岛和福建的一半,并野心勃勃地刊载了一份瓜分中国的预想图《支那帝国分割之图》。这些,成为了日本当权者的指导思想。

从国家战略来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提出“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发展方略,制定了以侵略朝鲜、中国为核心的“大陆政策”,相形之下,以“天朝上国”自居的清朝仍然奉行着闭关锁国的基本国策。因此,甲午战争被打败早已埋下了成因。

战败原因

清朝败于日本,原因是复杂的。

战前,清朝对日本充满鄙视。中国士大夫普遍以“天朝”自居,认为“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已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

当时人口,清朝4.3亿人,日本6700万人;军队,清朝100万人,日本24万人。战争中,清朝投入兵力63万多人,是日本的3倍。北洋水师为亚洲第一海军,世界排名第八,共有军舰25艘,官兵4000余人。

两国投入海军的经费:日本从1868年到1894年26年间每年投入海军经费230万两白银,相当于同期清政府对海军经费投入的60%。到1894年,日本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37艘,排水量6.1万吨,与清朝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但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资料显示,当时日本军舰总排水量相当于清朝的70%。《李鸿章全集》写道:“1888年原本预订购入300箱炮,后因为军费不足,北洋海军只购入了3发炮。从前拨定北洋经费号称200万两,近年停解者多,岁仅收五六十万。”

北洋水师建立初期出访日本,巨大的战舰引来了日本的嫉妒,同时清朝也觉得很骄傲,但在管理上不敢恭维:士兵将换洗的衣服直接晾晒在甲板上。《李鸿章全集》载:丁汝昌孤寄群闽人之上,遂为闽党所制,威令不行。刘步蟾实际上是提督。“中国水雷船排列海边,无人掌管,外则铁锈堆积,内则秽污狼藉,业已无可驶用。”

日本驻国外外交官都精通当地语言,战争期间,很多外交官自己写文章。驻美公使栗野慎一郎还专门组织在美日本外交人员和学者积极写稿,解释日本为什么这么干、日本代表了文明进步、中国威胁论等,试图影响美国舆论,效果明显。

清朝派驻海外外交官多数不通外语,沟通存在问题,写稿更是困难。战争期间,《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几乎没有一篇中国官方或个人主动提供的文章。

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提交随军采访申请,日本方面随军记者达114名,还有11名现场素描记者、4名摄影记者。在战争中,日本做了很多新闻策划,比如让西方媒体看日军怎么优待俘虏,如何照顾战地百姓等,通过欧美记者传播世界。清朝不仅不允许随军采访,还有两个西方记者因错走到中方阵线而被砍头,搞出很多风波。

明治天皇与慈禧太后

1868年的明治维新,把近1000年来由幕府掌握着的日本,交还给了天皇。明治天皇掌权伊始,颁布《御笔信》:“朕与百官诸侯相誓,意欲继承列祖伟业。不问一身艰难,亲营四方,安抚汝等亿兆。开拓万里海疆,布国威于四方。”

1887年7月,明治天皇发布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之事。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谕令一发,举国富豪竞相效仿天皇,解囊捐款,不到三个月,海防捐款总额达103万。日本学者井上清说:“在天皇制的最初10年中,军事费恐怕要占全部经费的80%以上。”1893年,明治天皇决定此后6年,每年从内库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而这,已经超过皇室开支的十分之一。此举再次带动官员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甲午战争前,明治天皇甚至干脆用饿肚皮的方法,给他的文臣武将起带头作用。前线日本军人得知天皇每天只吃一餐饭时,人人涕泪横流。

1894年,慈禧60寿辰,清政府早作安排,“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钱哪来?挪海军经费,缮修颐和园。战前,从日本回来的中国人带回的日本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省下钱来建设海军的见闻,在京城里被传为笑谈。人们说:“毕竟是东洋小夷,这么干,也不怕让人笑话!” 战争爆发,有人建议停止颐和园工程,移回作军费时,慈禧太后非常生气:“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直到朝鲜战场失利,北洋水师严重受挫,慈禧太后才不得不宣布庆辰典礼在宫中举行。紫禁城内听戏3天,诸事一概延搁不办。

战争赔款促进了

日本经济、教育现代化

耻之大成:《马关条约》,清朝政府割让大量土地,取得朝鲜的宗主权,赔付巨额赔款(当于全国3年的财政收入),清政府只能以海关、税收、财政的管理权作抵押,向英法德俄借高利贷,中国经济陷于崩溃。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实际开支为2亿日元,而在甲午战争中获得的赔款为,2亿两白银+3000万两白银(中国赎回辽东半岛)+利息350万英镑(由于分批付款)=4050万英镑=3.64亿日元;另外,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1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8000万日元,赔款等于当时日本工业资本总额的5倍多。外相陆奥宗光说:“一想到现在有3.5亿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远山茂树在《日本近现代史》中写道:“以甲午战争为契机,日本走向帝国主义的步伐加速了。凭战争得到的巨额赔款(收到的是英镑),成为1897年3月确立金本位制的准备金,此外,第一,抵补了甲午战费的30%(7900万日元);第二,用作准备下次更大规模战争(帝国主义战争)的扩充军备费用(约2亿日元);第三,用来设立钢铁厂和扩充铁路、电报电话事业(380万日元);第四,用来充作经营台湾殖民地的费用(1200万日元);第五,用来充作皇室费用(2000万日元)和水雷、教育、灾害准备的三种基金(5000万日元)。就是说,以赔款为杠杆,和天皇制军国主义紧密结合的日本资本主义确立起来了。甲午战争并不是由于帝国主义矛盾而爆发的战争,但在完成帝国主义世界体制和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形成过程的开端上,却是划时代的。”

日本用这笔战争赔款很快完成了军事现代化,为打败俄国奠定了基础;很快完成了从银本位到金本位的币制改革,加快了日本迈入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行列的步伐。

值得留意的是,日本还以战争赔款中的1000万日元及其利息充作发展普通教育的补助费。这笔基金虽然只占战争赔款金额的3%,但这笔基金不可小觑。日本政府像搞经济现代化一样大搞教育,促使日本教育同样迅猛发展。

(作者为文化学人、《空中生活》

杂志主编)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