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甲午战争中的间谍活动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21 点击数:30
燕赵老年报

【报纸名称】燕赵老年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21

【版次】第05版: 精品阅读

【入库时间】20140810

【全文】

甲午战争博物馆雕塑《邓世昌》 (资料图片)

早在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就已经在清朝活动。1886年开始,日本间谍荒尾精在上海、汉口等地设置的乐善堂,其实就是谍报组织。

药店设为间谍总部

19世纪60年代,日本幕府第一次派代表团到中国来考察,其中有个成员叫做高杉晋作,在明治维新时担任著名的“奇兵队”队长。他到上海的书摊买书,问有没有魏源的《海国图志》,书店老板说不知道此人此书。魏源的《海国图志》写好后,在中国无人问津,而在日本却成了畅销书。书店店主拿出了一堆怎么应对科举考试的书给他。高杉晋作又要买抗英名将陈化成、林则徐的书,都没有。高杉后来在日记中深为感慨:中国人的思想和中华的正道相差太远,中国知识分子陶醉空言,不尚实学。

1886年,日本著名记者岸田吟香在上海和汉口开设了“乐善堂”,这既是药房,也是出版社。最早有关西方的政治、哲学、伦理等方面的书籍,几乎都是乐善堂翻译印刷成中文,并在中国以极便宜的价格售卖,以便普通人都能消费得起。乐善堂成为甲午战争之前日本间谍的总部。当时日本政府非常穷,根本没钱为间谍们提供任何经费,所有的经费几乎全是岸田吟香赞助的。

间谍受到天皇接见

这个日本间谍群,平均年龄只有19岁,甲午战争前平均在中国待了三年左右。中国人的辫子要留很多年才比较像,这些日本间谍多把头发剃光,说自己是和尚;国语官话说不利落,就说自己是福建人。为了配合征服中国,他们到全国各地侦查,包括四川、云南、西藏等边地,有的打扮成乞丐,沿途乞讨,一是节省经费,二是近距离观察民情,很多人九死一生。他们的工作也做得极为详尽:从渤海一直到山东下来的海岸线,他们撑着小渔船,打扮成中国渔民,硬是用铅垂线测量个遍,画了海图。他们的情报,详细到每个村庄有多少人、几口水井,都清清楚楚。后来日本军队打进来时,参谋人员手上都拿着间谍们提供的精密情报。甲午战争,日本如果没有间谍,是不可能成功的。有三名间谍还受到明治天皇的亲自接见,这在世界间谍史上都很罕见,之前从未有如此公开地表彰间谍的行为,日本开创了先例。

假扮英国人刺探情报

甲午战争期间间谍更是猖狂。据日本桥本海关的《清日战争实纪》记载,1894年12月22日至26日,平山藤次郎等日军将校参谋人员乘坐“高千穗”号进入荣城湾周边进行侦探工作。

他们不敢靠近清军炮台,而是抓住中国渔民问荣城湾守备情况,渔民们回答得不知所云。于是日军使诈,将渔船放走,再派一条船跟着,快到岸边的时候,日军翻译官就喊:“英国人在海上救起几个溺水的中国渔民,你们快出来接人。”渔民们不知道个中情况,争相跑出来看热闹,平山藤次郎于是引诱几个渔民上了“高千穗”号,哄骗他们说:“我们是英国人,前来观察贵国和日本的海战,想了解一些情况。”这几个渔民居然没有分清日本人和英国人,于是将荣成湾周边形势向日本人一一相告,然后,还带着日军船只进入荣城湾观察,“审得其山川形势及民俗情态而还”,日军将地理形势和风情民俗摸得清清楚楚。

其实,平山藤次郎的侦察工作也不是建立在一片空白上,早在6年前就有日本间谍为他打好了基础。这个间谍叫关文炳,是日军海军大尉。早在1886年,他就奉命潜伏中国,在天津开书店,从事间谍活动。1888年,威海炮台正在施工,关文炳就以中国商人的身份潜入威海卫一带,用了70多天的时间详细考察,写了《关于威海卫及荣成湾之意见书》。日本人这样描述他的侦察情况:“肝胆俱碎,千辛万苦。”

这份报告分析了日军将来侵略山东时该怎样登陆。他认为,想要侵占威海卫,必须先占领荣成湾。而荣成湾三面环绕陆地,只有南面向海,因此在军事上不用担心风浪的因素。关文炳还观察到荣成湾的海底是沙质的,和海岸一体相连,水的深浅也合适,舢板和汽艇可以靠岸。再在岸上铺设桥梁材料,人马都可以顺利登陆,实在是难得的登陆地点。

进行文化渗透

日本人不仅刺探情报,还进行文化渗透。

日本间谍中,有一人非常著名,叫宗方小太郎,是一个学者型的间谍,后来的《汉报》就是他办的。他给日本人规划了整个甲午战争时期的宣传基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日本在大连登陆后,到处张贴他起草的告示,题目就是《开诚忠告十八省豪杰》,大意就是中国沦陷很久了,我们来解放你们;满清政权这么腐败,呼吁“大家起来一起干”。这种宣传非常有效果。1894年10月,日军进入东北的九连城,据他们的战地记者记载,当地居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这些都是宣传的效果。而在日本接收台湾的时候,当地百姓竟然称日本人为“大明国大元帅”!

据《西宁晚报》 《广州日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