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和那些以讹传讹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24 点击数:40
武汉晚报

【报纸名称】武汉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24

【版次】第44版:悦读·专题(B)

【入库时间】20140810

【全文】

记者周蕾

都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它的含义有二:胜利者可以剥夺失败者的话语权,自鸣得意;失败者反思不足,自怨自艾。无论为何,历史的真相里常伴有无知的以讹传讹,甲午战争也不例外。

大炮晾裤衩?

萨苏是一位精通日语的作家,他的一大爱好是发掘第一手日本的资料来印证中日历次战争中的史实,加上他喜欢动手动脚,理论联系实践,所以可谓是历史谣言的打脸最佳人选。

比如,他最近关注的一个流传已久的谣言:炮筒上晾裤衩。

下面是一段耳熟能详的记载:“……‘定远’舰曾随北洋舰队两次访问日本。当它停泊在日本港口时,引起了许多日本民众的围观。巨大的船体,厚重的装甲,威力强大的火炮,使日本从皇室到平民举国上下敬畏有加,惊呼日本没有一支舰队能够打败北洋舰队。但有一个名叫东乡平八郎的海军大佐却不动声色。他两次上舰参观之后,对旁人说:‘此舰的战斗力有限,若一旦开战,必不堪一击。’为什么?因为他看到了‘定远’舰上的主炮没有洗刷干净,而且在炮筒上还晾晒着北洋水兵的衣裤!”

这是一个从日本进口的谣言,来源于一本为东乡平八郎吹捧的传记。东乡平八郎因为日俄战争而成为日本的“战神”,大家会想,这样的大人物传记怎么会说假话,于是以讹传讹,中国的史学家也深信不疑,内销回来,害得影视作品中也少不了这个桥段。

其实,只要看一看“定远”舰的主炮,就知道谣言太弱智。“定远”舰305毫米口径主炮距离主甲板的高度接近3米,而平时主炮炮管露出炮罩外的长度不足2米。攀爬到一个离地3米、长度仅不到2米,而直径接近0.5米的短粗柱子上晒衣服是何等困难,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从高处摔落,危及生命。

炮弹掺沙子?

经典电影《甲午风云》中有一个著名的情节:当中国军舰准备还击日舰的炮击,赫然发现我们的炮弹竟然是掺了沙子的,根本无法实用。

这个情节是想说明,甲午战败败于体制的腐败。当时的体制当然腐败,但不在于炮弹掺沙子。

马鼎盛是著名的军迷电视主持人,他曾经考证,当时海军炮弹分开花弹和实心弹两种,开花弹属于高科技产品,北洋舰队配备数量极少,国内只能生产实心弹,实心弹的里面,装的就是沙子,目的是为了配重。当时炮弹里面掺沙子,还很规范,掺多少都有规定。不要说中国军队,就是当时日本军队一样也是用的这种掺沙子的炮弹。

当然,不是说当时的炮弹供应没有问题。305毫米炮弹的库存当时有400多发,其中开花弹有243发,实心弹有244发。海战时,最有效的炮弹是开花弹,北洋舰队缺少的就是这种炮弹。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没钱,进口不了多的开花弹。第二个,没有技术。当时中国大大小小那么多机器局,但技术不过关,造出的大开花弹质量不好,只能造些实心弹而已。北洋舰队中装备数量最多的是天津机器局生产的炮弹。因为技术不过关,造出来的炮弹质量问题太多,而且产量不高,废品率不少,所以甲午海战时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北洋军舰上炮弹带不够,而基地里面却还堆了不少,堆在基地里的,就是尚未来得及送回工厂返工的。

“致远”中鱼雷?

还是《甲午风云》、《甲午大海战》中的情节:“致远”舰为了掩护旗舰,与4 艘敌舰对战,舰体多处被击穿,将近30度的右倾,这对任何一艘舰船而言,都是足以致命的险情。面临生死抉择的关键性时刻,邓世昌做出了一个令整个战场都为之惊叹的决断:“倭船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此后战场上出现的事迹几乎是现代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在黄海的波涛上,遍体鳞伤严重侧倾的“致远”舰如同是一匹孤傲圣洁的独角兽,迎着硝烟弹雨,不断加速,加速,掉转航向无畏地向“吉野”号直冲而去……

令人扼腕痛惜的是,就在即将逼近日本舰队的一刻,伴随着轰然巨响,“致远”舰舰体中部发生爆炸,升腾出巨大的火球。“致远”的舰首首先开始下沉……不到10 分钟,这艘英勇的战舰就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北洋海军损失了第二艘战舰。

有关“致远”舰沉没的原因,一直以来的说法是被日本军舰发射的鱼雷击沉。

但据陈悦最新的《甲午海战》研究,“致远”沉没时与日舰的距离尚未进入鱼雷的有效射程,否则“致远”舰也极有可能早已向日舰发起了鱼雷攻击。

现在认为“致远”的沉没是因为舰内进水过多,海水漫进了锅炉舱引起大爆炸所致,“其时轰然有声如裂帛者,恐即其汽锅之爆裂也”。

时也,命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甲午海战》

陈悦 著

中信出版社

《中国海魂》

李峰萨苏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

《马鼎盛纸上谈兵》

马鼎盛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