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甲午战争”有现实意义

作者: 林铉 日期:2014.01.15 点击数:10
21世纪经济报道

【副篇名】警惕日本日益膨胀的野心

【作者】 林铉

【报纸名称】21世纪经济报道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1.15

【版次】第04版(时论)

【入库时间】20140310

【全文】

本报评论员林铉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00周年,欧洲媒体和观察家们在纪念和反思时,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当今与一战前的世界颇多相似,尤其是东亚地区几乎就是一战前欧洲的翻版。

《经济学人》最早发现这个问题:都有一个同样式微的超级强国(当时的英国与现在的美国),以及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当时德国与现在中国),中国扮演了当时德国的角色,日本则是当年的法国,既是式微霸权国家的盟友,本身作为地区性力量也在不断衰败。如同1914年前不断崛起的德国与周边邻国发生对抗一样,如今正在崛起的中国也与日本发生了争端,而日本则是超级大国的盟友。

这种类比并不恰当,毕竟中国没有像德国那样渴望疆土扩张,而美国也比当时的英国强大得多,中国几乎不可能挑战美国。但是,这些言论也提醒世人东亚地区的战争风险。

观察东亚过去一个多世纪,就会发现日本的野心几乎是本地区灾难的唯一根源。与欧洲不同,中国正在纪念120年前的甲午战争。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国力日盛的资本主义道路,为了获得市场和资源,有了领土扩张的野心,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大陆政策”,企图征服亚洲,甲午战争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

日本得到了当时西方列强的支持,除了想趁机获得利益之外,也想利用日本牵制俄国。一战后,甚至默许日本得到德国在中国的殖民地,而中国当时还是最终获胜的协约国一员。此后,日本更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征服东南亚以及袭击了美国,直到最后向美苏中等联盟投降。

在中国看来,日本疆土扩张以及想做亚洲老大的野心先后两次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而现在日本的挑衅更像是历史的重复。当前,安倍想借助世界秩序的重大变局重振受到约制的日本,其目的明确,即绝不做二流国家,并要主导该地区。也就是说,日本不接受中国的崛起,所以,从制造钓鱼岛争端开始就是想打断中国崛起进程,或者至少拖慢中国的崛起速度,争取自身更多的时间和空间重新成为军事大国。

历史告诉我们,其他大国根本不会从公正的角度看待中日之间的争端,而是从自身利益出发表达态度。如今,一些大国希望日本挑战中国以帮助他们遏制中国崛起,就像当年英法纵容德国来挟制苏联一样。因此,中国寄希望于美国控制日本的军事野心是一厢情愿,捍卫国家安全与尊严只能靠自己。

日本的民族性格中有走极端的一面,有时无法抑制自己的野心,有飞蛾扑火的自杀式悲壮。在1980年代,当经济重新强大时,日本的精英想建立金融霸权征服世界,超越美国,这种不顾后果的野心正是其经济泡沫化与破灭的根源。安倍想让日本再次崛起,我们绝不能低估其奋不顾身的疯狂,因为他是以中国为战略目标。

纪念“甲午战争”并检讨曾经的失败,对中国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编辑张立伟)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