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 日本这个民族 一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8.17 点击数:20
青岛日报

【报纸名称】青岛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8.17

【版次】15连载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外国人常对日本这个民族在同胞面前过分的礼貌和在异族面前过分的残暴感到迷惑不解。这正是武士文化的特点,严谨的修身与疯狂的发泄双重人格相融合的产物。严谨的修身压抑着他们的心智,而这种压抑下的情绪又不能倾倒在同胞身上,只好用来对异族发泄,这或许是对他们行为的最好解释。当这些武士肩负天皇的命令踏上彻底的“公共场所”——中国时,便带着忍者修炼出来的压抑将自己的性饥渴和战争欲望发泄到中国的女人和男人身上。看到这儿,您会问,从隋朝起日本不一直是中国的学生吗,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这个巨变的动因是1853年的那四艘黑船。

19世纪中叶之前的日本,状况比中国还要差,美国海军学院院长马汉这么说:“日本人是一个荒谬可笑的民族,缺乏使国家强大所必需的军人气质,这是个很弱的民族,几乎是处在年轻幼稚的时代,往往使人们觉得这个民族的发展与当代强国间有很大差距。”但日本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差距,直到1853年7月8日江户海面出现四艘巨大的黑船时他们才发现差距。这些黑船是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里的舰队。佩里登陆后下令开枪,日本所有战马都惊了,它们从没听过枪声。日本人划小船准备上演日本版赤壁之战,火烧美舰。佩里下令开炮,但打不着日本船,因为它们太小了,不过炮弹掀起的浪把日本船弄沉了。

那么日本人面对美军有什么表现呢?佩里的日记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夜里,两个日本人偷偷爬上美国的船,他们想随船去美国,看看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在当时的日本,擅自出国是要被处死的。尽管那两人最终被送下船,但日本人的求知欲已可见一斑。平民对黑船的到来表现出好奇,而幕府当局对此则感到恐慌。1854年3月,日本被迫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值得一提的是,在佩里当年登陆的地方,日本建起了佩里公园,一座纪念碑巍然屹立,上有伊藤博文的亲笔手书:“北美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上陆纪念碑”。每到佩里登陆的日子,日本都举行纪念活动。在活动中入侵者美国人被塑造成英雄,而日本人自己却被处理成滑稽可笑的角色,他们身穿黑衣,蹦蹦跳跳,惊慌失措。在中国人看来佩里对日本进行军事威胁,是强迫日本开放,是殖民主义。但日本人不这么看,他们认为日本后来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佩里军舰的到来。福泽谕吉更是说:“这次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心头燃起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便永不熄灭。”的确,这把火烧起了日本走向大国崛起之路的欲望,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走向。日本从海军开始走上新路,他们建造了第一所海军造船厂,也派留学生去西方学习。福泽谕吉就是留学生之一。他们来到美国,不住豪华旅店,桑拿按摩更是想都没想过,他们躲在下等舱啃饭团,天天向外国人探讨技术与学术思想。总之,日本人把公款用到了刀刃上,他们回来后都面黄肌瘦,但却带回丰富的精神食粮。《暧昧的日本人》里说:“这个岛国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天狗吃月亮的疯狂,其思想精神具有无边的威力,可以创造人间奇迹。”

在美国,福泽谕吉看到日本大款用来做钱包的绒毡在美国随处被用做地毯,踩来踩去。后来他又前往欧洲,由于听说欧洲吃住不便(也不知他听谁说的),便随船带了几百箱大米和几十个灯笼。可到了巴黎一看,这些东西白准备了。他们住的旅馆是五层楼,灯光下夜晚如同白昼,饭店摆满了山珍海味。巨大的反差对福泽谕吉产生了极大刺激。回国后,他说:“为今日计,我国不应犹豫等待邻国之开明而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与西方文明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之法,亦不能因其为邻国而给予特别关照,惟有按西洋人对待彼等之法处理之。”这就是“脱亚入欧”的源头,“脱亚入欧”从此被日本政府奉为圭臬。日本由此准备对邻国举起屠刀。

1868年日本实行明治维新。政治上,废除封建领主制,实行县制,取消武士特权,允许不同阶层人民之间通婚,实现形式上的平等。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废除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积极修建铁路,兴办邮局、电报、电话、工厂,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文化上,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由此,日本迅速强大。

《暧昧的日本人》一书说:“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日本民族改弦更张,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西方,像扔破靴子一样扔掉了曾经虔诚学习、模仿过的大陆文化。生存危机感是日本明治维新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而贪婪的吸收欲,则是保证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取得成效的关键,30年里日本就走完了西方300年才能走完的路。”

日本在这年制订大陆政策:第一步,征服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征服满蒙;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柳原前光提出:“日本是一大孤岛,今后纵然有相应的军备,而我们没有广阔的陆地也是立国的难事。朝鲜北连满洲,西与清国接壤,如果让朝鲜臣服我国,那么这就是我国将来进取万国的根本。”

同年,日本建立海军,西方的军事思想也于此时传入日本,日本海军以英国为样板,陆军以法国为样板(1871普法战争德国获胜后就以德国为样板,谁最牛就学谁),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与马汉的“海权论”对日本影响深远,日本以此思想武装军人头脑,加紧扩军备战,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制订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大陆政策。

1873年刚刚统一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接见了来访的日本人,他说:“如今世界各国虽说以礼仪相交,但那毕竟是表面文章。背地里实际是以大欺小,以强凌弱。”这一番话使日本人茅塞顿开。也同样接见过中国人来访的俾斯麦在日本人走后说:“日本人来我国研究我国的政治制度,他们回国后一定对本国进行根本改革,必然强盛。而中国只是询问战舰多少钱,然后买船,别的一无所学。今后中日若开战,中国必败。”同年伊藤博文因日本人个矮,提出让日本女人与每个来日本的西洋人通婚,以改良种族,使日本人高大,但没被明治天皇采纳,因为这样的话日本人在血统上就不纯了。当然伊藤博文的建议如果被采纳,日本女人可能是会接受的,因为二战后有数百个日本女人给占领日本的美军统帅麦克阿瑟写信,说:“请让我生您的孩子。”

1875年,日本牛刀小试,其“云扬”号军舰在朝鲜海面挑衅,并于次年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同年翁同騄说:“日本人阴而有谋,可虑,但日本还是小邦,穷而无赖,则更可忧。”1879年,日本情报之父福岛正安在清国考察后说:“清国一大致命弱点是行贿受贿,但清国人对此毫不反省,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兵卒,无不如此,此为清国不治之症,如此国家根本不是日本对手。”1880年日军参谋总长山县有朋说:“清国正在改革军制,若仿效欧洲,平时可征兵245万,战时可达850万人,所以我们更应发愤图强。”根据《帝国主义侵华史》的记载,日本人甚至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开战后中国每省可以派多少人参战。

1882年和1884年,日本两次在朝鲜策动政变,与驻朝清军发生冲突,于是两国谈判,谈判双方是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保护日本使馆是日本天职,而中国派兵是多事,为中日友好,中国必须撤军。”李鸿章:“朝鲜是中国藩属,中国有保护它的义务,且中国本土就是靠朝鲜之类的藩属国做缓冲的,中国派兵朝鲜不是多事,与日本无关。”伊藤博文:“如果说中国为固屏藩派兵是义务,日本保护使馆是天职,那么两国谁都撤不出。日本可以让步,中国撤军,日本也撤。”李鸿章:“我知道贵国从来没有侵占朝鲜的打算,今后日本如果占朝鲜,中国必派兵;中国如果占朝鲜,日本也可派兵。”李鸿章无意间承认了日本的派兵权,日本通过谈判中签订的《中日天津专条》使自己与清国在朝鲜问题上平起平坐,为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1885年中法战争后中国着力打造北洋舰队,添置武器,日本鹰派认为应立即与中国一战,否则三年后中国必然强大。此时英国人赫德却说:“恐怕中国今日离真正的改革还很远。这个硕大无朋的巨人有时忽然跳起,伸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大事业,但是过了一阵,却看见他又坐下来,喝一茶,点燃烟袋,打个呵欠,又睡着了。”伊藤博文说:“所说三年后中国必强,此事可不必在意。虽此时水陆各军看起来在整顿,依我看都是放空炮。中法战争刚结束中国似乎奋发有为,一二年后则又因循守旧,苟且偷安,用西方人的话讲,中国又睡觉了。此时我们应与之友好,我国加紧备战,三五年后,我国强大了,到时视中国情况而定。如果我们现在与之开战,等于催清国自强,诸位看不到吗?中国自从与俄国发生冲突后才开始架电报线,自中法战争后才开始建海军,要平静一二年,那些官员必会百般阻挠李鸿章的改革,那么清国必然改革半途而废,到那时我们再打,胜算会大很多。”

在此期间,李鸿章一方面搞洋务强国,另一方面在表面上与日本交好,想先稳住日本。但其真实想法被日本人看破了。日本间谍宗方小太郎说:“中国人根本不了解日本,都笑话我国,只有李鸿章一人知道日本内情,也有对付日本的策略,他曾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日本国阴柔有大志,应该表面上跟他们交好,暗中防着他们。’他期望在军备完善时对我国行动。”

1886年8月7日,丁汝昌率北洋水师来长崎维修。8月13日,中国水兵上岸购物,5名水兵跑到妓院去潇洒,他们在妓院外排了很长时间的队,却发现有些日本人可以直进直出。这样的差别待遇让水兵们火冒三丈,他们把妓院给砸了个精光。此时妓院老板叫来警察,于是北洋水师士兵与警察发生冲突,1名日本警察受重伤,1名中国水兵受轻伤。

8月15日,中国水兵放假上岸购物,被日本警察无故拦住去路,日本人先是大打出手,然后拔刀伤人,中国水兵不甘受辱,挥拳还击,双方在狭窄的街道扭打成一团,一些日本军民见状,男人拿出菜刀、棍棒追杀中国水兵,女人则用滚烫的开水从窗向中国水兵泼去。中国人因都是徒手,吃了大亏,死5人,伤44人,失踪5人。事发后,北洋水师群情激愤,将炮对准了长崎市,水师教官琅威理说:“日本海军总吨位赶不上我们定远、镇远二舰,应该开战来报仇。”但丁汝昌不同意,主张谈判解决。

最后,双方在英、德公使的调停下彼此让步,达成协议,称这次冲突是因为语言不通,彼此误会,没有追究责任和是非,互相给对方伤员抚恤金。日方给中国抚恤金52500元,中方付给日本抚恤金15500元。

此外,由于李鸿章的强硬态度,日本被迫下令长崎警察不得带刀。随后日本为自我安慰,干脆令全国警察不得带刀,直到甲午战争爆发。这次访问后,日本民间掀起了极大的反清浪潮,日本小孩用纸做成小船,在纸上写着“定远”、“镇远”字样,然后放在水里,用石头砸。

1887年日本小川又次制定《征讨清国策》,小川又次说:“清国人民只知有中国,不知有外国,他们傲慢自大,对天下形势毫不知情,这帮无知愚昧的人民,大多不知爱国是何物。像清国这样缺乏忠君爱国精神的国家,再加上财政赤字严重,可谓积弊已极。对待这种国家,必须来点硬的,况且今日世界乃是豺狼世界,完全不能以道理、信义交往。我国现在最要紧的,莫过于研究进攻清国的方略,以便在灭清国后使我国国运隆盛。”

1890年,日本海军经费已占国家支出的12%。由于军费开支过大,日本爆发经济危机,为缓解国内矛盾,日本对华作战的态度更加明确。外相陆奥宗光说:“国内形势日益紧迫,政府若不做出一个惊人事业,便不能稳定动荡不安的人心。”这个“惊人事业”就是对华开战。

反观我们,慈禧过生日时说:“谁让我一天不痛快,我让他一辈子不痛快!我已归政了,什么都不过问了,修花园养老还不行吗?”如此大的差距再加上日本人不断扩军备战,日本的战争能力已远超中国。

此时,日本国内一片对清国开战之声。浦敬一说:“看现在的中国的状况,我们就知道,跟他们一起共谋东亚振兴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血洗中国全境,才能以血的代价使中国振作。现在欧洲对东亚的侵略咄咄逼人,而中国对此毫无察觉,顽固苟安,早晚必将被列强瓜分,一旦中国亡了,日本怎么办?我觉得,日本的有识之士应该去中国,纵然不能吞并整个中国,也应该灭了现在的朝廷,在中国重建新政权,让他们与日本一起,共同挽回东亚大势,这样,才可以与欧洲对峙。”荒尾精的《兴亚策》说:“日本一旦拿下中国,将中国的财力、日本的尚武精神、中国的尚文风气融合,并行不悖,那么东亚文明必将在宇内发扬,到时候,我们就可将亚洲的雄风向四海宣扬。”尾崎行雄说:“世界各国中谁反对我日本吞并中国,谁就是反对人类幸福,也是反对世界利益,对于中国这种国家,我们就应该灭了,行我日本国的天职。”

李鸿章通过各种渠道得知了日本国内的舆论,已经预感到事态的严重性,因此他对北洋舰队进行了检阅。在入舱时他帽子上的顶珠撞在门框上,被砸掉了。当检阅开始时忽然又一阵大风吹来,将北洋舰队军旗吹入海中,大家都认为不是吉兆,后来果然如此。望着海面上渐渐西沉的红日,李鸿章内心必然感到了一丝悲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摘自《麻辣近代史:1885-1905》,该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