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夕的中日对联交锋

作者: 暂无 日期:2013.07.31 点击数:110
华兴时报

【报纸名称】华兴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3.07.31

【版次】第10版:史海新报

【入库时间】20130930

【全文】

甲午战争前夕,清廷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谈判结束,双方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日本不但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玷辱清国。各国记者涌满大厅的时候,日方突然袭击,向清臣提出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个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教于汉语发源地的人了。”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大厅一下子安静下来。

日本人很快拿出了他们的上联。碗口大的字,写在白绢上,即使末排的人也能一目了然:“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戰)!”意思是:我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张的是长弓;光大王就有八个,他们都有雄才大略。

上联的第一、二两句是“拆字”,“骑”拆成“奇马”,“张”拆成“长弓”。第三句是第四、五句的载体,没有前者,后者便无从谈起。“琴瑟琵琶”上面正好有八个“王”字,且其位置都并排在上。末句是“合字”:“单”(單)和“戈”合成“战(戰)”。

这位清臣,是道光皇帝时中的进士。从上联亮出,他的思维机器就一直在全速运转。不一会儿,便在日方准备好的笔墨前龙飞凤舞起来,内容是:“倭委人,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这个下联,确实是“功夫到家”了。第一、二两句是在用典。明朝时候,日本海盗经常到我国沿海活动,人们称之为“倭寇”。联中的“倭”代指日本。“龙衣”,皇帝的衣服,是国家的象征。你倭寇委派人来偷我“龙衣”,言外之意是在揭露日本妄图重操旧业、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魑魅魍魉”相传是山林中害人的鬼怪,且都是鬼字旁,都有“竖弯勾”的笔画。这“竖弯勾”,比喻为“屈膝”真是天衣无缝。你日本的“八大王”其实是“四小鬼”,哪会“居”我头上?如果发动侵略战争,必然会像当年的“倭寇”那样“屈膝跪身旁”,被我“合手”擒“拿”。整个下联正气凛然,慷慨激昂。

这一回合,日方一败涂地,但其并未死心。日方代表说:“我们还有一个上联,也顺便请教一下。”说罢,就着人将另一个上联挂了起来:“朝无相,野无将,你朝中,水火相将,将来不了。”这个上联,看似白话,实质上比前一个上联不知要难对多少倍。第一、二两句句末一字“相”和“将”要合成第四句句末一个词“相将”。而最后一句头一字,则同第四句的末一字“将”。

此中蕴藏的玄机还不仅于此,如果说前一个上联要咬文嚼字的话,那么这一个上联除了咬文嚼字,还得咬文嚼“音”。第二句末一字“将”与第五句首字“将”要字同音不同,“野无将”中的“将”读仄声(第四声),“将来不了”中的“将”读平声(第一声)。而且,双方交恶的程度也起了质的变化。前一个上联只限于“倭寇”骚扰,“犹抱琵琶半遮面”,含蓄得很;后一个则公开宣战,说你“将来不了”了。

清臣仍然是针锋相对,兵来将迎、水来土掩而又不失分寸:“天难度,地难量,我皇上,乾坤度量,量也无妨。”

清臣笔还未搁下,大厅里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据《文史博览》)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