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之甲午战争悲情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7.31 点击数:10
华夏时报

【报纸名称】华夏时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7.31

【版次】第A21版(人文)

【入库时间】20140820

【全文】

李鸿章身高1.85米,这个高度在当时中国人中也是出类拔萃的。李鸿章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赞誉。欧洲雕塑家R·卡登堡为当时世界三大伟人制作了一尊雕像,这三大伟人分别是:俾斯麦、李鸿章、格兰斯顿。

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人评出当世五大伟人,分别是: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美国废奴总统林肯、中国大臣李鸿章、意大利统一者加里波第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李鸿章居然位于第三,力压伊藤博文两肩,令人惊诧。对此,梁启超给出的解释是:“日本像伊藤的人不下百人,而中国只有一个李鸿章。”当时,李鸿章身居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位居当时封疆大吏之首,位高权重,统领淮军坐镇津门。他又勇于任事,办洋务开学堂、造铁路办海军,是个有作为的大人物。

李鸿章为后人诟病的原因之一,是他领导的洋务运动只重器物,不重制度。实际上,兴办工厂、创建海军、培养人才,在当时已经算是离经叛道了。1866年,李鸿章参观了德国著名的军火集团克虏伯公司,4年后,他向克虏伯买下328门各种口径的大炮,布防在大沽口、北塘、山海关等炮台,首先确保帝都北京的防务安全,李鸿章也在无意之中,成为中国炮兵的创始人。

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从中兴名臣变为千古罪人,清朝的复兴强国梦也随他创建的那支威名远播的北洋舰队一起覆灭了。但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说过一句公平话:“李鸿章是船,清政府是水,舟大而水浅,李鸿章这艘船在水里无法航行,施展不开。”

1896年夏,李鸿章出任专使,赴俄国庆贺沙皇加冕礼是虚,签署《中俄密约》是实。此后行程便是游历和考察欧美多国。他访问法国期间,恰逢万国运动会在巴黎开幕。升旗仪式上,各国皆有国歌奏响,唯独清朝没有国歌。作为观礼嘉宾的李鸿章离席,走到黄龙旗下,73岁白发萧疏的他傲然挺立,大声清唱家乡安徽的民间小调《茉莉花》。这位东方老人以种种离谱方式捍卫自己国家所谓的礼节,令人起敬还是哀伤呢?

(周江林)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