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之年看甲午战争

作者: 暂无 日期:2014.06.23 点击数:20
周口日报

【报纸名称】周口日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4.06.23

【版次】第06版:理论与实践

【入库时间】20140731

【全文】

思想漫谈

曹新旺

六十年一轮回,又是一个甲午年。

然而,发生在120年前甲午之年的那场规模最大、失败最惨、影响中国最深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道惨痛的伤痕。是民之痛,国之殇!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中日甲午一战,当时号称“亚洲雄师”、“水上第一”的大清帝国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无能的大清帝国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国土惨遭分割,2.3亿两白银白白地流入侵略者的腰包。而这笔巨大的赔款,相当于清朝年收入的3倍,日本年财政收入的4.5倍!

望着这笔巨大的不义之财,日本国内显得十分兴奋。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一想到现在有滚滚而来的几亿财源,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而日本也靠这笔巨额赔偿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跻身列强,为其后更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埋下了伏笔。

甲午战争使一个自认为强大的帝国轰然倒塌,走向没落。

甲午之年看甲午,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战争的屈辱、巨额赔偿,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和警醒……

甲午战争前,大清帝国正处于史称“同光中兴”的“太平盛世”,清廷当局沉浸于此,感觉良好得“一塌糊涂”。那种大国必有的忧患意识荡然无存,忘记了潜在的危险,忘记了潜伏着的种种杀机。

以英勇善战而著称的清八旗军入关后,尚武精神迅速消失,好逸恶劳的现象到处蔓延,以游手好闲、华衣美食相标榜,追求安逸舒适的生活。平日里,很少有人按时巡城出操,而是三五成群,手提雀笼雀架,终日闲游甚或相互赌博,肆无忌惮地窝窃、窝娼、窝赌。什么打仗观念、忧患意识、危机感在他们脑海里已踪迹难寻,直接导致了八旗官兵体能和军事素质的全面下降。1815年,嘉庆帝阅看左右两翼前锋营官兵射靶,200人内竟无一人能5箭全部射中。其结果在战争中败得也是“一塌糊涂”。

反观日本,这段时间一直关注着中国,日本军界要人山县有朋以强烈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指出:“邻邦之兵备愈强,则本邦之兵备亦更不可懈”。因此,自1890年后,日本用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军、陆军。1890年,北洋海军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总吨位2.7万多吨;而日本海军2000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总吨位约1.7万多吨。但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仅用了4年的时间,就建立了一支拥有6.3万名常备兵、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拥有32艘军舰的强大海军,军事实力已远远超过自命清高的大清帝国。

对于发展强大的国防军事力量,日本明治天皇说:“一天宁可只吃一餐 也要建立强大海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30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反观我们的大清帝国,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火力弱、射速慢、航速迟缓。1891年以后,北洋水师甚至连枪炮弹药都停止了购买。

真的没钱吗?当时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日本的9倍!

钱到哪里了?被腐败的清政府挥霍了。

慈禧竟然挪用军费为其过六十寿诞和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据学者考证,北洋海防及北洋舰队的建设经费大致在3000万两白银左右,而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就用去了2000万两,这一举动使海防建设陷于停滞状态,导致原本定购的航速最快的“吉野”舰,最后因没钱退货打折卖给了日本。直至日军攻陷大连、旅顺,北京城仍鼓乐连天,弦歌悠扬。慈禧太后甚至扬言:“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令彼终身不欢。”

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是何其之鲜明!差别是何等之大!这在某种程度上不正预示了大清帝国失败的命运? 

甲午之年看甲午。如今,中国GDP又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GDP上去了,经济发展了,我们也朝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着。但我们也应看到,天下并不太平,列强亡我之心不死,我国周边危机依然四伏。而在长期的和平环境里,有些国人得了“和平病”,头脑里有了挥之不去的“和平积习”,忘记了我们惨痛的历史教训,看不到危机的存在,没有了忧患意识。总认为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GDP是第一位的,总认为战争离我们很遥远,总把国防建设看成软指标,甚至是可有可无的指标,国防观念十分淡薄,认为只要手中有钱,就能搞定一切,就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殊不知,1820年,中国的GNP(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32.4%,是同期整个欧洲的1.2倍;但是20年后,中国被英国打败了。1890年,中国GNP占世界13.2%,是同期日本的5.3倍,GDP是日本的9倍,但5年后,中国又被日本打败了,而且败得更惨,并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上留下了一道道耻辱的伤痕。所以,没有强大的国防,大好河山很容易被强盗践踏,美好家园也很容易被列强掠夺,而且钱袋子也是保不住的!

正如,晚清志士魏源所说:“人不忧患,则智慧不成。”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国的千年古训一直为我们敲响着警钟。

古人说:“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从“文景之治”到“七国之乱”,从“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到“安史之乱”,从“同光中兴”到大清衰亡,古今中外历史的发展一再证明: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不能得“和平病”,不能头枕着高高的GDP、GNP无忧无虑。要知道,有无强烈的忧患意识,往往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再高的GDP、GNP在强大的军事面前,也会显得苍白无力、不堪一击。

因此,太平盛世,并非意味着永享太平;和平的愿望,更不等于和平的现实。往事不堪回首,但我们必须回首,高度警醒地回首。一个健忘、苟且、没有危机感、没有忧患意识、没有耻辱感的民族,是没有远大未来的。今天追忆甲午战争,不正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吗!

(作者单位:周口军分区)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