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日甲午战争118周年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9.06 点击数:20
西宁晚报

【报纸名称】西宁晚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9.06

【版次】第B04版: 视点

【入库时间】20121120

【全文】

本报综合消息到今年9月中日甲午海战已过去118个年头。

1894年,日本以朝鲜问题为借向清政府宣战,这是一场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战争的结果导致了中日两国命运的改变:胜利者迈入了近代列强的行列,但之后日本帝国的野心不断膨胀,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的军国主义道路。而失败的一方不仅承受割地赔款之辱,且刚刚开启的近代化进程亦被拦腰打断。当时清政府号称亚洲第一大舰队的“北洋水师”,弹指间樯橹灰飞烟灭。

如今,中日两国又站到了历史新一轮的起跑线上。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挑衅,以及一些日本右翼政客不断地发出战争言论,中国人脑海深处的历史记忆被激活。

历史不能假设,但可能会重演。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却也有惊人的相似性。

甲午一战,大清输在掉以轻心,输在尾大不掉;输在老大帝国的傲慢上。一百多年后的中国,国力已经恢复到一定的强度,但同时,如何面对近邻日本的难题又一次摆在了中国的面前。而半世纪多以来贴有二战战败国标签的日本,有一些右翼分子则再次期待一场新的冲突或战争能让日本走上所谓正常国家道路,还能再次打乱中国的崛起进程。

118周年后,再回首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都是必要的。118周年后,再回首中日之间的那场战争,触碰的是中国人百年来内心最深处的创伤,但痛楚、耻辱、愤怒、遗憾之外,还应有更多的思考……

甲午战争助日本走上列强之路

1840年鸦片战争后,大清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处境,欧美列强又开始觊觎日本。这才使当时的日本上层觉得,如果不建立近代化的国家观念,把这些岛子、藩邦拢成一体,即使是四面环海的日本,也将会很快“国将不国”了。

与近代国家观念同时引进的还有殖民主义——善于学习“最先进”的日本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不想被殖民,那就要殖民。所以,日本就有了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之后就有了近代发动的第一场大规模对外战争——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

明治宪法的颁布、部分改变不平等条约,以及甲午战争,被认为是日本跨入近代社会,也就是所谓“脱亚入欧”的三大标志。而甲午战争的导火索则事起朝鲜半岛。

明治后,日本一直要求与朝鲜交换修好条约而长期未果,恼羞成怒,派军舰到半岛沿岸测量,双方交战,日本增派军舰,1876年终于迫使朝鲜签订《日朝修好条约》。

其实,在此前1871年,中(清)日虽然签订了修好条约,但琉球王国的归属未定,海界未划。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1879年日本入侵并吞并琉球。一直对日“绥靖”的清政府加强了警戒,开始建设北洋水师,但这又成为日本加紧军备扩张的借。

戒备日本进一步控制朝鲜的清政府,促使朝鲜与西洋各国缔约。1882年,美国与朝鲜签订了修好通商条约。但由于清在朝驻军问题,朝鲜朝野纷争,又有壬午和甲申两次政变,协助镇压“甲申政变”的清兵与支持政变的日本警卫兵发生冲突,造成双方伤亡,成为日本干涉朝鲜内政的借。1885年签订的《天津条约》,规定清日双方都从朝鲜撤兵。

日本真正的目的,在于排除清政府对朝鲜的控制,取而代之。日本正式向清政府宣战是在1894年的8月1日。甲午战争的结果之一就是朝鲜脱离了大清的册封,而被置于日本的势力范围,直至1910年彻底被日本吞并。

而日本以甲午战争为契机,以令中国不可思议的速度,跻身世界列强。

日本人的反思令人不寒而栗

日本近代战争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部海战史——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美太平洋战争。而对于中国而言,近代最大的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一次海战,就是甲午海战,还打败了。

1945年二战结束,日本投降,军队被解散。但日本旧海军的成员却以各种形式非公开地对战争作了长时间的、大范围的“反省”。

至今被披露的记录有二。其一是战后1945年至1946年,由原海军首脑举行的4次“特别座谈会”,参加者包括七、八名原海军大将级人物在内的原海军指挥官29人。讨论从日本与德、意缔结三国同盟、到太平洋战争,以及军部的战争责任等。记录曾译成英文上交给了驻日盟军总司令部。后被每日新闻社整理出版。

其二是留下了文字记录和约400小时录音带的“海军反省会”。这一由个人发起组织的“学习会”,从1980年到1991年的11年间一共举行了131次。参加者从旧海军中将到少尉至少有二三十人。内容涉及开战、特攻,以及战后旧海军省如何向远东军事法庭做工作,为旧海军干部减刑等等。日本NHK收集整理了这些资料后,于2009年播出了三集特别节目《日本海军400小时的证言》,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当然,这些资料与甲午战争没有直接联系。所谓“反省”并不是中国人所期望的对战争罪行的反省。但是,就在日本战败,海军不复存在,甚至新宪法规定日本将不能持有军队的前提下,旧海军的成员们还是如此认真细致地反省过去,这种精神令人不寒而栗。

历史印证日本具有危险基因

查阅日本的这些资料,感受最深切的,是日本民族对海洋的执着。这种执着,在甲午战争118年后、太平洋战争开战70年后的今天,在日本与有关邻国愈演愈烈的“岛争”中,又一次强烈地显现出来。

118年前,中日各自走在自己的十字路,然而两国间爆发的这场战争,却彻底了改变了双方的历史轨迹。战争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遭受了割地赔款的耻辱,由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而日本凭借战争所获得的丰厚赔偿,一跃而入列强队伍。

甲午一战,大清输在掉以轻心,输在尾大不掉;输在国力空虚,输在老大帝国的傲慢上。100多年后的中国,国力已经恢复到一定的强度。但同时留给我们的课题却是,如何掌控局势,更在于如何能动地掌控中日局势。

118年后,再次回首这场战争对中国而言,十分必要。贴有二战战败国标签的日本,一直想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即修改《和平宪法》,拥有名正言顺的国家军队。而在日本右翼极端势力眼中,最能帮助日本实现这个目标的,就是一场战争。或许,在这些势力的如意算盘里,认为如果操控得好,一场合适的冲突既能让日本走上正常国家道路,还能再次打乱中国的崛起进程。

历史告诉中国,日本社会中具有这样的危险基因与帝国冲动,并且日本时刻都在做细致的准备,只要有机会,它就会牢牢抓住,并狠狠地咬上人一。百多年以来的历史,已经多次印证了这一点。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