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清朝败在哪里

作者: 暂无 日期:2012.07.24 点击数:10
河北青年报

【报纸名称】河北青年报

【地址】 地址1 地址2

【出版日期】2012.07.24

【版次】A42

【入库时间】20121220

【全文】

(上接41版)

医疗:没有医疗编制,靠国际红十字会救治伤兵

清朝:伤员得不到及时救治

外国观察家记载:“清军忽略维持战斗力生存的卫生编制,军中没有固定的医师、卫生兵、担架员以及后方的战地医院。合格的军医和士兵比例相差悬殊,在医生欠缺的情况下,伤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救助治疗,成为战斗减员的重要原因。中医疗法的缓慢疗效,无法适应近代热武器造成的创伤。清军没有免费提供医疗的制度,治疗伤病的费用和营养费须个人承担。战地医疗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动摇了兵卒战斗的士气。骑兵部队的兽医也非常缺少,作战马匹出现疾病时,经常不能得到及时救治。”

战争中,清军意外得到了民间的医疗帮助。1894年12月,由外国团体组成的国际红十字会医院,对清朝的伤兵和难民展开了无偿救助。营口红十字会医院从1894年12月创办到翌年4月战事基本结束,医治清朝伤兵近千人。

日本:伤病员全部运回国内

■日本兵站中的女看护(资料图片)

再看日本的情况。日清战争期间,日军卫生系统的运作机制主要表现战地救护、患者的后方输送、战地尸体处置等方面。在陌生的作战环境下,日军庞大的救护、救助、救援机能,令欧美军队震惊不已。战争中,向后方输送日军伤病员,是一项繁重的工作。由于战场复杂的环境及交通设施的不健全,输送部门面临诸多的困难。清朝本土缺乏优良的道路,部分地区可通过马车,但道路颠簸、行进缓慢。朝鲜山多路险,患者运送主要靠人力担架完成。日清战争中,日本动员所有的搬运手段倾全部力量,就是要将战场的伤病员一兵一卒都运回国内治疗调养,绝不把他们弃留海外。

清日战争双方的伤亡数都超过万人。清军死亡推计25000人;日军死亡13488人。战地尸体处理是维护战场卫生、防止疾病扩散的重要一环。日军对战地战死者和病死者的处理,采取在各战场附近和宿营地附近,开辟临时墓地埋葬的方式。根据战场条件,分别有土葬、火葬、水葬,对应不同的官阶,设立不同等级的墓标。

媒体:拒绝记者随军采访,在国际上陷入被动

清朝:对旅顺大屠杀表示沉默

■媒体用图文方式对战争进行报道(资料图片)

十九世纪末,清朝的主流报刊均系民间创办,并不代表政府的声音。清朝向国际社会发言的唯一途径,是总理衙门和各国公使馆间的对话。数百年来清朝实行严厉的愚民政策,国人被禁止过问政治,报刊媒体更在严控之列。鸦片战争后,远离政治中心北京的上海,西方人申请办报受到相对宽松的待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朝的报刊媒体几乎被西方人垄断。

清日两国的第一战“丰岛海战”,拉开了战争的序幕。朝廷最初接到清朝战舰击沉日本战舰的错误情报,朝廷上下一度亢奋不已,群臣间大谈倭奴小国不堪一击的快事,报刊媒体也争相报道大捷新闻。《上海新闻画报》刊载的“倭舰摧沉图”,更有声有色渲染了丰岛海战大捷的战事,一时误导了民众对战争真实状况的认知。

清朝政府在新闻报道上一贯采取极端保守的态度,战争中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拒绝外国武官随军观战。清朝排斥媒体的做法,增加了本国战争立场的不透明性。在国际舆论被动的状况下,对丰岛海战的国际审判,判决结果却是让受害方清朝一败再败,甚至被指责成挑起战端的祸首。这种一边倒的倾向,一直持续到1894年11月。直到日军在旅顺口滥杀无辜事件(日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估计死难者约2万人,只有埋尸的36人幸免于难)被西方记者曝光,国际社会才开始对清朝表现出有限的同情心。可是当清朝俘虏和民众遭到屠杀时,国际社会却听不到清朝政府的呼吁申冤。面对日军的所作所为,国际上一些报刊挺身而出,站在人道的立场上,日军的野蛮行径才得以揭露。

日本:歪曲事实取得舆论支持

日本作为加害国,却及时通过媒体歪曲事实、自我辩解,继丰岛海战非文明之举后,再次从政治困境中逃避了罪行的谴责。在战争中,日本政府启动了国家所有的宣传机器,通过媒体机能的运作,宣传本国的开战立场,向国际社会做出开放战争的姿态,试图赢得欧美列强的理解和支持。伊藤博文相信,利用媒体攻势取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就等于拿下了战争一半的胜利。日本的舆论战达到了预期目的,国际社会认同了明治军队的文明和维新政府的言论。

日本的战争公关主要采用了以下做法:允许外国武官随军观战;允许外国新闻记者随军采访;允许国内的报刊记者、从军画师、照相师、僧侣、神官等人随军采访和工作。虽然在执行过程中军方设定了许多限制,但做法本身增加了战争透明性。

科技:仿造购买外国武器,军事观念陈腐

清朝:买来的各种枪炮操作复杂

■日本制造的意式测远机(资料图片)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清朝人对洋枪、洋炮、洋舰船的热情急剧上升,国家投入大量银两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在进口武器的同时,政府也在各地兴建兵器制造厂,计划通过全面仿造外国枪炮军械,实现增强清军战斗力的目的。清日战争爆发前,清朝已经拥有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湖北枪炮厂、四川机器局、山东机器局、吉林机器局、广东制造枪弹厂以及福州船政局、黄浦船坞、大沽船坞、旅顺船坞等军工企业。

在洋务运动风潮中,清朝政府无统筹、无计划地盲目引进,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各地总督管辖的陆军,通过多种渠道从欧美各国购买西式武器,由于缺少章法、各自为政,以致购入枪炮的国别、种类、规格繁多且新旧混杂,造成清军中普遍存在枪械种类繁多、弹药各异、操作复杂的状况,给战斗作业、弹药补给、枪械维修带来极大困难。各兵工厂仿造生产的枪炮器械更是五花八门且工艺不达标,许多枪炮无法安全射击,自制的弹丸即使可以发射却缺少精度。

日本:研发出先进的国产大炮

日本在购买欧美各国的近代化军事技术过程中,走吸收消化的创新之路。十九世纪末,日本在许多科技领域内,已经成为能与西方列强比肩的后起之秀。

1880年,日本军方从发展军国的长远考虑出发,掀起兵器独立论的热潮,主张应用本国现有资源和材料制造国产炮械。从1883年第一号七厘米国产青铜铸造山炮诞生至1886年,日本用两年半时间完成了全国野战炮兵部队的装备更新。日本火炮的发展迅速,大阪炮兵工厂先后生产出九厘米臼炮、九厘米加农炮、十二厘米加农炮、十五厘米臼炮等炮械。在意大利技师古利劳少佐的指导下,又相继研发生产出铸铁制十九厘米加农炮、二十四厘米加农炮、二十八厘米榴弹炮,并且装备了意大利式的炮用测远机。

清日两国在对待科技这一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在战争中得到了不同结果。这场战争对远东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日本迅速崛起。而清朝的惨败,使国内的改革派对自身的弱点有了更深的认识,开始积极探索政治制度的改革。辛亥革命之后,中国走上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文/宗泽亚(摘编自《清日战争》)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