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美育视域下儿童音乐素养的内涵与培养”为主题的讲座在威海市图书馆成功举办。
此次讲座由威海音乐家协会声乐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于志男老师主讲,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及家长参与。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周末时间重新回归家庭,国家鼓励孩子利用课余时间提升自我艺术修养,素质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音乐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美感以及高尚情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次讲座旨在深入探讨美育视域下儿童音乐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方法,为孩子的艺术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音乐素养的内涵 讲座首先阐述了音乐素养的概念。音乐素养不仅包括对音乐基本知识的掌握,如乐理、乐器演奏等,
更重要的是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以及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它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气质修养和审美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美育与音乐素养的关系 于志男老师强调,美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
它通过音乐及其他各种艺术形式,产生社会效果和审美效果,与德育、智育、体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并融为一体。
在美育的视域下,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培养儿童音乐素养的方法 激发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注重实践:鼓励学生参与音乐表演、比赛和考级等活动,通过实践提升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培养情感: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情感和思想,增强音乐素养的内涵。 家校合作: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音乐教育,与孩子共同学习、欣赏音乐,营造良好的家庭音乐氛围。 此次讲座得到了与会家长和学生的高度评价。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讲座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音乐素养的内涵和重要性,也学到了很多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方法。
学生们则表示,讲座让他们更加热爱音乐,对未来的音乐学习充满了期待。 总之,美育视域下儿童音乐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此次讲座的举办,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孩子能够在音乐的海洋中畅游,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成长。